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布了一種預壓鉚接上模,包括模柄(1)、上模座(2)、多個沖針(3)、整體壓套(4)和下模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柄(1)與上模座(2)固定連接,所述沖針(3)依次固定在上模座(2)的底面上,所述整體壓套(4)設有與沖針(3)一一對應的沖針孔(6),所述整體壓套(4)與下模座(5)插接后,通過埋頭螺栓(7)固定連接,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5)分別設有相對應的定位孔(8)。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整體壓套及其組件的結構創新,提供一種制作和裝配工藝簡單,產品合格率高,模具自身維護成本低和使用壽命長的預壓鉚接上模。(*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預壓鉚接上模
本技術涉及機械制造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預壓鉚接上模。
技術介紹
鉚接是使用鉚釘連接兩件或兩件以上的工件。現在工件的鉚接一般都通過模具進 行生產的,具有生產效率高,成本低,適應批量化生產的優點。但是,在多觸點鉚接的模具問 題上,原有的鉚接觸點上模因有相對獨立的壓套,在制作過程中,對壓套內外徑精度和壓套 之間位置精度的要求都很高,制程繁瑣,這也導致了壓套裝配困難的問題;并且壓套容易開 裂變形,在使用過程中維護頻繁,造成人力物力損失。而現有技術的一般預壓鉚接上模也沒 有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 201632587 Y,授權公告日2010年11月 17日,專利技術創造的名稱為一種雙打鉚接機構,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鉚接機構,通過雙向導軌 和導柱及其連接關系的結合創新,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同時也有效解決了設備誤操作的 問題,但是該申請案的雙打鉚接機構在使用時,鉚接沖頭直接在下模組加工平臺上動作,工 作平臺和沖頭都容易損壞,設備維護頻繁。本技術通過整體壓套及其組件的結構創新, 提供一種制作和裝配工藝簡單,成本低,維護方便和產品合格率高的預壓鉚接上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現有技術中一般多觸點鉚接模具沒有有效解決模具制作繁瑣, 壓套容易變形和維護頻繁的問題,提供一種預壓鉚接上模,通過整體壓套及其組件的結構 創新,實現該預壓鉚接上模制作和裝配工藝簡單,成本低,維護方便和產品合格率高的目 的。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取下述技術方案一種預壓鉚接上 模,包括模柄、上模座、多個沖針、整體壓套和下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柄與上模座固定 連接,所述沖針依次固定在上模座的底面上,所述整體壓套設有與沖針一一對應的沖針孔, 所述整體壓套與下模座插接后,通過埋頭螺栓固定連接,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分別設有相 對應的定位孔。在制作時,對壓套進行整體加工,只要保證每個壓套之間位置的精度和壓套內徑 的精度準確,并使整體壓套的形狀與下模座相配即可。在制作工藝上,減少了壓套外徑精度 的要求,與壓套的單體制作相比,不僅降低了壓套的制作難度,還簡化了制作過程。在安裝 時,先將模柄固定在上模座的上表面中心,并將沖針依次固定在上模座的底面上,然后將整 體壓套插入到下模座中,接著通過定位孔將上模座與下模座對接,再進行沖針與沖針孔的 預裝配,當預裝配滿足要求時,將上模座拉到一定高度,將埋頭螺栓插入整體壓套與下模座 的固定孔,并擰緊埋頭螺栓,這樣就安裝完成了。整體壓套,與多個單體壓套相比,簡化了壓 套的制作工藝,使得裝配工藝簡單,而且壓套之間的相對位置不發生改變,防止觸點鉚接間 隙的產生,提高產品的合格率,同時整體壓套的壓力面積增大,不易出現開裂和變形現象, 后期的維護成本低。優選的,所述上模座設有與其底面形狀相一致的墊板。在使用時,通過墊板,避免 上模座與整體壓套的直接碰撞,延長該預壓鉚接上模的使用壽命。優選的,所述整體壓套上表面的兩端分別設有緩沖彈簧。在使用時,減小上模座對 整體壓套的壓力,使整體壓套不易破損,延長整體壓套的使用壽命。由于采取上述的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一種預壓鉚接上模具有這樣的有益 效果通過整體壓套及其組件的結構創新,實現該預壓鉚接上模制作和裝配工藝簡單,產品 合格率高,模具自身維護成本低和使用壽命長的目的。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技術的俯視圖;附圖3為本技術的側視圖;附圖4為本技術附圖3A-A向的一種剖視圖;附圖5為本技術附圖3A-A向的另一種剖視圖。圖中模柄I 上模座2 沖針3 整體壓套4 下模座5 沖針孔6 埋頭螺栓7 定位孔8 墊板9 緩沖彈簧10。具體實施方式參閱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一結合附圖1、2、3、4,一種預壓鉚接上模,包括模柄1、上模座2、多個沖針 3、整體壓套4和下模座5,模柄I與上模座2固定連接,沖針3依次固定在上模座2的底面 上,整體壓套4設有與沖針3——對應的沖針孔6,整體壓套4與下模座5插接后,通過埋頭 螺栓7固定連接,上模座2和下模座5分別設有相對應的定位孔8。在制作時,對壓套進行整體加工,只要保證每個壓套之間位置的精度和壓套內徑 的精度準確,并使整體壓套的形狀與下模座相配即可。在安裝時,先將模柄固定在上模座的 上表面中心,并將沖針依次固定在上模座的底面上,然后將整體壓套插入到下模座中,接著 通過定位孔將上模座與下模座對接,再進行沖針與沖針孔的預裝配,當預裝配滿足要求時, 將上模座拉到一定高度,將埋頭螺栓插入整體壓套與下模座的固定孔,并擰緊埋頭螺栓,這 樣就安裝完成了。實施例二,結合附圖1、2、3、5,一種預壓鉚接上模,包括模柄1、上模座2、多個沖針 3、整體壓套4和下模座5,模柄I與上模座2固定連接,上模座2設有與其底面形狀相一致 的墊板9,沖針3依次固定在上模座2的底面上,整體壓套4設有與沖針3——對應的沖針 孔6,整體壓套4與下模座5插接后,通過埋頭螺栓7固定連接,整體壓套4上表面的兩端分 別設有緩沖彈簧10,上模座2和下模座5分別設有相對應的定位孔8。在制作時,對壓套進行整體加工,只要保證每個壓套之間位置的精度和壓套內徑 的精度準確,并使整體壓套的形狀與下模座相配即可。在安裝時,先將模柄固定在上模座的 上表面中心,并將沖針依次固定在上模座的底面上,同時將墊板固定在上模座的底面上,然 后將帶有緩沖彈簧的整體壓套插入到下模座中,接著通過定位孔將上模座與下模座對接, 再進行沖針與沖針孔的預裝配,當預裝配滿足要求時,將上模座拉到一定高度,將埋頭螺栓 插入整體壓套與下模座的固定孔,并擰緊埋頭螺栓,這樣就安裝完成了。以上所述的兩個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 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 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核心思想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技術進行若干的修飾,例如模柄與上模座的固定方式、 沖針與上模座的固定方式、墊板的材料特征等進行若 干的修改或組合,應該落在本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預壓鉚接上模,包括模柄(1)、上模座(2)、多個沖針(3)、整體壓套(4)和下模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柄(1)與上模座(2)固定連接,所述沖針(3)依次固定在上模座(2)的底面上,所述整體壓套(4)設有與沖針(3)一一對應的沖針孔(6),所述整體壓套(4)與下模座(5)插接后,通過埋頭螺栓(7)固定連接,所述上模座(2)和下模座(5)分別設有相對應的定位孔(8)。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壓鉚接上模,包括模柄(I)、上模座(2)、多個沖針(3)、整體壓套(4)和下模座(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柄(I)與上模座(2)固定連接,所述沖針(3)依次固定在上模座(2)的底面上,所述整體壓套(4)設有與沖針(3)—一對應的沖針孔(6),所述整體壓套(4)與下模座(5)插接后,通過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應再根,王磊,姚磊,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英姿汽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