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運動引導裝置,構成為能夠消除端密封構件的密封唇部被軌道軌的插入孔掛住的現象,防止該密封唇部的磨損或缺損,并減輕移動塊相對于軌道軌的移動阻力,該運動引導裝置具備:形成有安裝用螺栓的插入孔(12)的軌道軌(1);及隔著多數滾動體(3)組裝在上述軌道軌(1)的移動塊(2),在上述移動塊中,在與上述軌道軌(1)的插入孔(12)相對的位置,設有使該軌道軌的附著物從移動塊(2)的一端通過到另一端的附著物通道(40),另外,在上述移動塊(2)的移動方向的兩端固定有一對通道形成構件(4),該通道形成構件具有:橫跨上述軌道軌的滾動體滾行面并抵接于該軌道軌的表面的一對端密封部(41);及設置在這些端密封部之間并成為上述附著物通道的入口的通道開口部(42)。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移動塊隔著所謂無限循環的多數的滾珠或輥的滾動體組裝在軌 道軌,能夠使固定在上述移動塊的被搭載物沿軌道軌自由往復運動的運動引導裝置。
技術介紹
工作母機的工作平臺或各種搬運裝置的直線引導部或曲線引導部大多使用搭載 有平臺等活動體的移動塊沿軌道軌連續移動的運動引導裝置。在這種運動引導裝置中,上 述移動塊隔著多數的滾珠或輥(以下稱“滾動體”)組裝在軌道軌,通過滾動體在移動塊與 軌道軌之間邊負載載重邊滾行,使搭載在移動塊的活動體能夠沿軌道軌以極小的阻力輕盈 運動。另外,在移動塊具有滾動體的無限循環道,通過使滾動體循環在該無限循環道內,上 述移動塊能夠沿軌道軌連續移動。在如上述構成的運動引導裝置中,有時會因受其使用環境的影響造成工件的切削 或塵埃等異物附著在上述軌道軌,假如這些異物侵入到沿軌道軌行進的上述移動塊的內 部,會造成軌道軌的滾行面、移動塊的負載滾行面或滾動體損傷,或促成這些磨損,導致運 動引導裝置的移動塊的移動精度提早不精確。另外,當在工作機械中為冷卻工件所使用的 冷卻液經由軌道軌侵入到移動塊的內部時,附著在滾動體表面的潤滑油被洗掉,終究還是 會成為滾行面或滾動體提早磨損的原因。基于上述理由,一般是在上述移動塊中在其移動方向的兩端安裝有一對端密封構 件。該端密封構件具有滑動接觸在軌道軌表面的端密封部,當移動塊沿軌道軌移動時,上 述端密封部將軌道軌的附著物從該軌道軌的表面擦掉,以防止該附著物侵入移動塊的內部 (專利文獻I)。另外,為了確實防止細微附著物侵入移動塊的內部,也有采取將多片端密封構件 重疊安裝在移動塊端部的措施。即,在現有的運動引導裝置中,通過伴隨著移動塊的通過用 端密封構件來進行軌道軌的附著物的排除,提高該排除的可靠性,來防止該附著物侵入移 動塊的內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42284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但是,上述軌道軌幾乎都是使用安裝用螺栓緊固在平臺等的固定部,在該軌道軌 貫通形成有安裝用螺栓的插入孔。因此,當安裝有端密封構件的移動塊沿軌道軌運動時,滑 動接觸在軌道軌表面的端密封構件的端密封部就容易被上述插入孔的周邊掛住,在使用了 一段時間后擔心端密封部的前端會產生磨損或缺損。該端密封部的前端產生磨損或缺損的 起因也有可能會造成端密封部和軌道軌的表面之間產生間隙,在這種情況下,軌道軌的附 著物就會潛入通過端密封部然后侵入到移動塊的內部。另外,上述端密封部即使毫無間隙地滑動接觸在軌道軌的表面,堆積在上述插入孔內部的塵埃也會潛入通過端密封部,因此塵埃等附著物通過該插入孔進入到移動塊內部 的可能性很高。作為解決涉及到上述軌道軌的插入孔的存在的課題的對策,有了在安裝用螺栓插 入后封住該插入孔的構想,根據需要在鋪設軌道軌時實施該對策。即,在將安裝用螺栓鎖 緊,使上述軌道軌緊固在固定部后,將塞栓嵌合于軌道軌的插入孔,確保上述端密封部所滑 動接觸的軌道軌的表面平滑沒有段差。但是,該對策需要將塞栓壓入在軌道軌的插入孔的壓入作業,由于軌道軌的全長 越長插入孔的數量也會越多,導致該軌道軌的鋪設作業費工費時。另外,為了讓塞栓所堵住 的插入孔的部位和其周圍的軌道軌表面一致形成為平滑沒有段差,需要工整地進行塞栓的 壓入,另外對于從軌道軌表面突出的塞栓頂部根據需要有必要進行削除作業,就該點而言 也會導致軌道軌的鋪設作業費工費時。另一方面,由于上述端密封構件的端密封部需要與軌道軌表面滑動接觸成毫無間 隙,因此伴隨著彈性變形壓接在該軌道軌。另外,為了防止軌道軌的附著物潛入通過端密封 部,該端密封部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伴隨著壓力接觸在軌道軌。因此,端密封構件的存在會造 成移動塊相對于軌道軌的移動阻力有增加的傾向。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上述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消除安裝在移動塊的通 道形成構件的端密封部被軌道軌的插入孔掛住的現象,因此防止密封部的磨損或缺損,并 減輕移動塊相對于軌道軌的移動阻力的運動引導裝置。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運動引導裝置包括在長度方向隔著適當間隔貫通 形成有安裝用螺栓的插入孔,并隔著該插入孔沿長度方向形成有多條滾動體滾行面的軌道 軌;及隔著多數滾動體組裝在上述軌道軌并具有上述滾動體的無限循環道,能夠沿上述軌 道軌自由移動的移動塊。在上述移動塊中,在與上述軌道軌的插入孔相對的位置,設有使該 軌道軌的附著物從移動塊的一端通過到另一端的附著物通道。另外,在上述移動塊中的移 動方向的兩端固定有構成上述附著物通道的入口的通道形成構件。該通道形成構件具有 橫跨上述軌道軌的滾動體滾行面并抵接在該軌道軌的表面的一對端密封部;及設置在這些 端密封部之間并成為上述移動塊的附著物通道的入口的通道開口部。專利技術效果在上述的本專利技術的運動引導裝置中,針對上述移動塊在與軌道軌的插入孔相對的 位置設有附著物通道,當上述移動塊沿軌道軌運動時,上述插入孔周邊的附著物經由形成 在移動塊的上述附著物通道潛入通過該移動塊。另一方面,在固定于上述移動塊的移動方 向兩端的通道形成構件,設有橫跨軌道軌的滾動體滾行面并滑動接觸于該軌道軌的表面的 端密封部,因此該滾動體滾行面上的附著物隨著移動塊的移動由端密封部排除。但是,在上述通道形成構件中,設有構成上述移動塊的附著物通道的入口的通道 開口部,由該通道開口部使設置在上述通道形成構件的一對端密封部分開。上述附著物 通道因與軌道軌的插入孔相對,所以上述通道開口部也設置在與軌道軌的插入孔相對的位 置,上述端密封部并不存在于與上述軌道軌的插入孔相對的位置。即,在本專利技術的運動引導 裝置中,上述通道形成構件的端密封部不會被上述軌道軌的插入孔的周邊掛住,因此可防 止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后上述端密封部的磨損或缺損。另外,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運動引導裝置,由于在上述通道開口部的形成部位不存在端 密封部,因此與現有的運動引導裝置相比,端密封部相對于軌道軌表面的滑動接觸部位較 少。相應地移動塊的相對于軌道軌的移動阻力可得以減輕。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本專利技術的運動引導裝置的一例的立體圖。圖2是示出本專利技術的運動引導裝置所具備的通道形成構件的第1實施方式的立體 圖。圖3是圖2所示的通道形成構件的正面圖。圖4是示出通道形成構件的端密封部的細部的放大圖。圖5是示出通道形成構件的第2實施方式的正面圖。圖6是示出具有內密封部的內部密封板的平面圖。圖7是圖6所示的內部密封板的正面圖。圖8是示出端密封部與內密封部的連接構造的第1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9是示出端密封部與內密封部的連接構造的第2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10是示出圖9所示的連接構造的細部的立體圖,示出端密封部與內密封部的分 離狀態。圖11是示出圖9所示的連接構造的細部的立體圖,示出端密封部與內密封部的連 接狀態。圖12是示意性地示出圖10及圖11所示的端密封部與內密封部的連接構造的圖。圖13是示出圖12所示的連接構造的變形例的示意圖。圖14是示出通道形成構件和側密封部的結合部位的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使用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運動弓丨導裝置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示出應用本專利技術的運動引導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立體圖。該運動引導裝 置包括形成為直線形的軌道軌1 ;隔著作為滾動體的滾珠3組裝在軌道軌1并在內部具有 滾珠3的無限循環道的移動塊2 ;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8.11 JP 2010-1804201.一種運動引導裝置,具有 在長度方向隔著適當間隔貫通形成有安裝用螺栓的插入孔(12),并隔著該插入孔沿長度方向形成有多條滾動體滾行面(11)的軌道軌(I) '及 隔著多數滾動體(3)組裝在所述軌道軌并具有所述滾動體的無限循環道,能夠沿所述軌道軌自由移動的移動塊(2),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動塊(2)中,在與所述軌道軌(I)的插入孔(12)相對的位置,設有使該軌道軌的附著物從移動塊的一端通過到另一端的附著物通道(40),另外, 在所述移動塊(2)的移動方向的兩端固定有構成所述附著物通道(40)的入口的通道形成構件⑷, 該通道形成構件(4)具有橫跨所述軌道軌(I)的滾動體滾行面(11)并抵接于該軌道軌(I)的表面的一對端密封部(41);及設置在這些端密封部之間并成為所述移動塊(2)的附著物通道(40)的入口的通道開口部(4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古澤龍二,明賀秀行,
申請(專利權)人:THK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