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既能滿足小型化要求,又能抑制施加至可動電極的負荷,可以提高使用壽命和耐沖擊性的開關。安裝在電路基板上的殼體(2)具有凹部(2a)。凹部(2a)內配置有多個固定電極(3a、3b)以及可動電極(5)。可動電極(5)可以在使多個固定電極(3a、3b)彼此為導通狀態的第一位置和使其為非導通狀態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按壓部件(6)配置成覆蓋凹部(2a)的至少一部分,通過來自外部的按壓力能使可動電極(5)從第二位置位移至第一位置。緩沖部件(7)配置在可動電極(5)和按壓部件(6)之間,由于上述按壓力而彈性變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各種小型電子設備的開關,尤其涉及安裝在電路基板上的按壓開關。
技術介紹
在這類裝置中,在安裝在電路基板上的殼體上形成有凹部,在該凹部內配置有多個固定電極和可動電極。可動電極可以在使該多個固定電極彼此為導通狀態的第一位置和使其為非導通狀態的第二位置之間彈性位移,按壓部件以與正常時處于第二位置的可動電極相對的方式配置。通過來自外部的按壓力,按壓部件能使可動電極位移至第一位置的話,固定電極彼此就會變成導通狀態。解除按壓力的話,可動電極會彈性回復至第二位置,固定電極彼此變成非導通狀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作為按壓部件通常使用將按壓件部件粘結到具有柔軟性的薄膜狀部件上形成的部件。按壓件部件由熱塑性樹脂或光固性樹脂構成,具有較高的剛性。按壓件部件構成為通過來自外部的按壓力與可動電極抵接,且能使可動電極位移或變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 開2010-129383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118200號公報隨著近年來電子設備的小型化,也要求開關自身中的各個組成部件小型化。隨著可動電極小型化的不斷推進,與之相應地,通過由具有較高剛性的按壓件部件產生的向可動電極施加的負荷相對地變大。其結果是可動電極塑性變形從而變得無法彈性恢復。此外,具有較高剛性的按壓件部件由于不能隨著可動電極的彈性變形而變形,所以會發生應力的局部集中,不僅會產生可動電極的塑性變形,而且會發生按壓件部件破損和粘接剝離的問題。此外,如果開關受到預料不到的沖擊,那么具有較高剛性的按壓件部件就會沖擊可動電極,從而發生可動電極的塑性變形及按壓件部件破損。其結果變得不能維持開關本來所要求的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就是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至少一部分而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既能滿足小型化的要求,又可以抑制向可動電極施加的負荷,提高使用壽命和耐沖擊性的開關。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至少一部分,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種實施方式是這樣一種開關,具有安裝到電路基板上且具有凹部的殼體;配置在上述凹部內的多個固定電極;配置在上述凹部內,且能在使上述多個固定電極彼此為導通狀態的第一位置和為非導通狀態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的可動電極;配置成覆蓋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且通過來自外部的按壓力使上述可動電極從上述第二位置位移到上述第一位置的按壓部件;以及配置在上述可動電極和上述按壓部件之間,由于上述按壓力而彈性變形的緩沖部件。根據上述結構,由于緩沖部件會隨著由按壓力產生的可動電極的位移而彈性變形,所以能夠規避可動電極和按壓部件相互間存在的局部應力集中。如果上述緩沖部件中使用含有具有耐熱性的硅橡膠、氟類橡膠、UV樹脂中的任一種材料,那么就能夠通過回流焊處理將開關安裝到電路基板上。上述按壓部件具有覆蓋上述可動電極整體的第一部分、和沿著上述可動電極的位移方向從上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上述第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部分可以形成為一體結構。這里的“一體結構”是指上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邊界部由同一材料形成,且為彼此連續的狀態(單體狀態)。將材料或特性不同的兩種以上的材料通過粘接或焊接形成一體的結構具有與之不同的含義。根據這種結構,不僅可以將上述第二部分有效地用作按壓件部件,而且能夠規避由于沖擊造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的剝離。上述緩沖部件也可以是這樣一種結構,具備覆蓋上述可動電極整體的第一部分和沿著上述可動電極的位移方向從上述第一部分突出的第二部分。根據這種結構,能夠將緩沖部件用作按壓件部件。此外,由于突出的第二部分未露出在開關的外部,所以能夠避免該部分由于與其它部件等的接觸而損傷的問題。因而,能夠防止開關操作的觸感劣化。 如果使上述按壓部件具有比上述緩沖部件更高的剛性,就能夠使按壓部件作為按鈕部件來發揮作用。在上述按壓部件使用含有聚酰亞胺、PEEK樹脂或者氟類樹脂中任一種的材料的情況下,能夠用回流焊處理將開關安裝到電路基板上。如果上述可動電極具有彈性,就能更加圓滑地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回復,還能促進緩沖部件的彈性回復。本專利技術的效果如下。根據本專利技術,由于能夠避免可動電極和按壓部件相互之間的局部應力集中,因此既能滿足針對開關的小型化的要求,又能抑制向可動電極施加的負荷,從而實現使用壽命的延長。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的按壓開關的外觀的斜視圖。圖2是表示圖1的按壓開關的外觀的四面圖,(a)是俯視圖,(b)是主視圖,(C)是仰視圖,(d)是右側視圖。圖3是圖1的按壓開關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沿圖2的(a)中的IV-1V線剖開的截面,說明從外部施加按壓力時的各部分的變形的圖。圖5表示圖1的按壓開關的變形例的剖視圖。圖6表示圖1的按壓開關的變形例的剖視圖。圖中1-按壓開關,2-殼體,2a_凹部,3a_第一固定電極,3b_第二固定電極,5-可動電極,6-按壓部件,6a-平坦部,6b_凸部,7-緩沖部件。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而且在以下說明中使用的各個附圖中,為了能夠清楚地展示各部件,進行了適當比例調整。作為與本專利技術相關的開關的一個實施方式,圖1表不按壓開關I的立體圖,圖2表示四面圖。在圖2中,(a)是俯視圖,(b)是主視圖,(C)是仰視圖,(d)是右側視圖。由于從后面和左側面看到的形狀與在各個主視圖和右側視圖示出的形狀對稱,所以省略了附圖。如這些附圖所示,按壓開關I呈現出在安裝在電路基板上的絕緣樹脂制的殼體2的上面設置有按壓部件6的外觀。如圖3的分解立體圖所示,殼體2具有在凹部2a上開口的上表面2b。在凹部2a的底部的四角上配置有多個第一固定電極3a,在底部中央處配置有多個第二固定電極3b。第一固定電極3a和第二固定電極3b作為本專利技術的多個固定電極工作。第一固定電極3a分別在殼體2內與第一外部連接端子4a導通。第二固定電極3b分別在殼體2內與第二外部連接端子4b導通。第一外部連接端子4a和第二外部連接端子4b分別通過焊接連接在形成在電路基板安裝面上的配線端子焊盤上。殼體2的凹部2a內收納有可動電極5。可動電極5是可以彈性變形的圓頂形導電性部件。如圖4的(a)中示出的截面,可動電極5以外緣部5a與第一固定電極3a接觸,且中央部5b與第二固定電極 3b隔開一定間隔相對的方式配置在凹部2a內。也就是說,可動電極5正常時候向上側凸出。按壓部件6以覆蓋凹部2a的方式配置在殼體2的上表面2b上(參見圖3),通過未示出的按鈕等操作從上方(外部)接受按壓操作。在可動電極5和按壓部件6之間,配置有緩沖部件7。緩沖部件7用含有例如硅橡膠、氟類橡膠、UV樹脂中任一種的材料形成,富有柔軟性,且具有彈性。具體而言,緩沖部件7具有比按壓部件6的彈性系數更高的彈性系數。而且這些材料由于具有耐熱性,因此在將按壓開關I安裝到電路基板上時,對于焊接中使用回流焊錫處理的情況很有幫助。通過由圖中未示出的按鈕等操作產生的按壓力,通過按壓部件6和緩沖部件7對位于下方的可動電極5的中央部5b進行按壓。如果向可動電極5施加的負荷超出預定值,則中央部5b會隨著點擊感翻轉變成向下方凸出的狀態,與此同時與第二固定電極3b接觸。伴隨著這種操作,第一固定電極3a和第二固定電極3b通過可動電極5形成導通狀態。如果解除按壓力,由于可動電極5自身的恢復力(彈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開關,其特征在于,具備:安裝到電路基板上且具有凹部的殼體;配置在上述凹部內的多個固定電極;配置在上述凹部內,能夠在使上述多個固定電極彼此為導通狀態的第一位置、和使其為非導通狀態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的可動電極;配置成覆蓋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且通過來自外部的按壓力使上述可動電極從上述第二位置位移到上述第一位置的按壓部件;以及,配置在上述可動電極和上述按壓部件之間,且由于上述按壓力而彈性變形的緩沖部件。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05 JP 2011-221059;2012.09.19 JP 2012-20561.一種開關,其特征在于,具備安裝到電路基板上且具有凹部的殼體;配置在上述凹部內的多個固定電極;配置在上述凹部內,能夠在使上述多個固定電極彼此為導通狀態的第一位置、和使其為非導通狀態的第二位置之間位移的可動電極;配置成覆蓋上述凹部的至少一部分,且通過來自外部的按壓力使上述可動電極從上述第二位置位移到上述第一位置的按壓部件;以及,配置在上述可動電極和上述按壓部件之間,且由于上述按壓力而彈性變形的緩沖部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開關,其特征在于,上述緩沖部件由含有硅橡膠、氟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菊池秀武,
申請(專利權)人:三美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