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液壓動力建筑樁激振機,包括底座(1),減振墊(2),液壓動力激振部分和液壓吊鉤部分,液壓動力激振部分為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和液壓泵站部分構成,其中,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由液壓缸總成和動錘總成組成,其特征是液壓缸總成由液壓缸支座(3),液壓缸(4),液壓缸護套(6)組成,動錘總成由至少兩個以上的動錘體(5)及動錘體(5)之間的連接件(7),以及動錘吊環(8)組成,液壓吊鉤部分和液壓泵站部分也進行了改進,該技術具有一次對中多次錘擊,傳動可靠,工作效率高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行業的建筑基樁的動力激振設備,特別是一種液壓動力建筑樁激振機。
技術介紹
目前,在高層建筑和國家重點工程中建筑基樁或稱建筑樁的應用越來越多,有關樁基礎承載力測試方法愈加受到人們的重視。建筑行業對建筑基樁承載力的確定主要由單樁靜載試驗檢測和基樁高應變檢測兩種方法進行。其中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試驗是確定基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的主要方法。它的試驗過程比較直觀,接近基樁工作狀態,是被行業認同與接受的試驗方法。靜載試驗固然是確定單樁承載力的標準方法,但是這種方法耗資大、試驗周期長而且試驗之后通常不能被作為工程樁合理利用,浪費較大;并且由于豎向抗壓靜載試驗采用錨樁橫梁反力裝置時,由于錨樁鋼筋應通長配置用量及粗細與其他工程樁也不一樣必須提前設置,也就等于試樁位置樁基礎施工方提前已經知道,有些時候施工方擔心檢測不合格時會影響工期帶來麻煩等等,會對試樁在施工過程中采用一些特殊方法進行處理所以這樣的試樁不能完全對其它工程樁有代表性。當采用壓重平臺(堆載)反力裝置時,雖然可隨機選取,但基樁極限承載力設計多少,基樁上堆積的重物至少要大于基樁極限承載力設計值的L 2倍。實施困難費時費力,隨著建筑業發展,單樁承載力高達千噸以上的樁越來越多,已經難以進行靜載試驗;近年來,基樁高應變檢測技術在國內發展和應用很廣泛,特別是在國內大型新建電廠鐵路公路和橋梁工程中應用較多。高應變基樁承載力的試驗方法,是通過動力激振的方式,利用數學模型經過微機擬合、計算來獲得到基樁承載力的方法。一般采用重錘以自由落體的形式產生擊振力,采用三角架倒鏈人工起重、吊車起重或采用卷揚機導向架系統起重(卷揚機導向架系統起重系統很少被采用比較笨重),在重錘與吊鉤之間放置一個脫鉤器無約束直接落錘。這些設備或機械工作時需要很大的場地和空間同時還需要相應的能源投入,在下落過程中經常左右搖擺因而敲擊樁頂的受力則不均勻,造成測量數值不準確。二是采用重錘自由落體時為重錘安置一個導向架,同樣的用三角架倒鏈人工起重、吊車起重或和采用卷揚機導向架系統起重(卷揚機導向架系統起重很少被采用比較笨重),在重錘與吊鉤之間放置一個脫鉤器有約束落錘。以上方法,安全隱患大,起重脫鉤效率低,比較笨重脫鉤時產生的擺動與震動較大,需要檢測場地與檢測空間要求比較高。對于無法提供工作面的工程要進行高應變試驗是很難完成,即使進行試驗工作效率也很低,體現不出高應變的快捷靈活的特點。因此,在還沒有高效率的將導向架起重系統及脫鉤器集合成一個系統的裝置和設備情況下,研究開發這類裝置和設備,特別是開發液壓動力建筑樁激振機等裝置和設備是現階段迫切需要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以往高應變激振重錘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首先利用液壓技術,節能環保,改提升為推舉加大升起能力,達到一次對中多次錘擊,縮小設備體積,結構簡單,傳動可靠,加大重錘質量,縮短升錘時間,實現脫離鉤自動化;其次是要改變不利的現場工作條件,降低檢測工作對檢測工作現場空間的要求,節省人力、省時間、降低檢測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液壓動力建筑樁激振機。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液壓動力建筑樁激振機,包括底座I,減振墊2,液壓動力激振部分和液壓吊鉤部分,液壓動力激振部分設置在底座I及減振墊2上,液壓動力激振部分的上部為液壓吊鉤部分,液壓動力激振部分包括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和液壓泵站部分,其中,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由液壓缸總成和動錘總成組成,液壓缸總成位于動錘總成中間位置,其特征是液壓缸總成由液壓缸支座3,液壓缸4,液壓缸護套6組成,動錘總成由至少兩個以上的動錘體5及動錘體5之間的連接件7,以及動錘吊環8組成,動錘吊環8是設置在最上面一層的動錘體5,并且每個動錘體5是套裝在液壓缸護套6上,如圖1-7所示。這里的至少兩個以上的動錘體5及動錘體5之間的連接件7,主要是考慮單個的動錘體5安裝維修不方便,特別笨重,維修也不方便,因此,設計為至少兩個以上的動錘體5,即可以是兩個或者三個,可以是四個或者五個,也可以是五個以上,本技術給出的是五個動錘體5通過連接件7進行連接固定組裝為一個整體的動錘總成,如圖1、2、3所示。并且每個動錘體5之間通過四個角均布的連接件7進行連接固定組裝為一個整體的動錘總成。所說的液壓吊鉤部分由吊鉤總成9,吊鉤液壓缸10及活塞桿27組成,其中,吊鉤液壓缸10通過上、下油管12與液壓泵站14連通,吊鉤總成9由連接節17,吊鉤18,鋼球19,連接器20,動力架21,支撐板22,支架軸23,吊鉤軸24,連接銷25組成,支撐板22上、下部分別為吊鉤液壓缸(10)及活塞桿27和動力架21,動力架21通過支架軸23與動力臂26鉸接,動力臂26通過吊鉤軸24與吊鉤18鉸接,支撐板22中間下部為連接器20,鋼球19,連接節17和連接銷25,如圖1、6、7所示。所說的液壓泵站部分由壓力表11,油管12,泵站電機13,液壓泵站14組成,其中,液壓泵站14分別通過上、下油管12與液壓缸總成的液壓缸4和液壓吊鉤部分的吊鉤液壓缸10連通,同時液壓泵站14分別通過上、下油管12與液壓缸總成的液壓缸4連通,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的動錘總成的動錘體5的橫截面設計為圓形或正多邊形,這里的正多邊形,可以是正六邊形或正八邊形,或其它正多邊形,如圖1-5所示,當然本技術的動錘體5的橫截面也可以設計為其它形狀,例如正方形等。本技術的工作過程及工作原理是重錘底座I是支撐整機和重錘的工作基礎,它經液壓缸支座3把液壓缸4和液壓缸護套(或稱為滑軌)6聯接在一起。動錘總成及動錘體5透過液壓缸支座3 (或稱為滑軌支座)設置在重錘底座I上。吊鉤9由連接節17 (油缸吊鉤聯接節)與液壓缸4 (主液壓缸)聯接在一起,吊鉤18在吊鉤油缸10的作用下通過吊環8完成抓緊和放開重錘(動錘體5)的動作。整體工作過程是操作油泵14 (液壓泵站)上吊鉤油缸控制手柄到供油位置,此時動力源液壓泵站14把液壓油經高壓油管12輸入吊鉤液壓缸10,在液壓油作用下吊鉤油缸10產生動作使吊鉤9抓緊重錘吊環8并鎖緊,關閉吊鉤液壓缸手柄。接下操作液壓泵站14上主液壓缸操作手柄使液壓泵14通過高壓油管12向系統主油缸4供油,在高壓油作用下主油缸4的活塞桿通過油缸吊鉤聯接節17帶動吊鉤18升起,重錘5 (動錘體)在吊鉤9鎖緊狀態下同時升起向上運動,達到所需高度時操作液壓泵站14停止供油。確定高度后,再次操作液壓泵站上吊鉤油缸手柄至吊鉤開啟位置,重錘5 (動錘體)脫離約束做自由落體運動沖擊樁頂。此重錘系統完成一次落錘過程。液壓吊鉤部分的工作過程及工作原理是吊鉤部分的吊鉤18打開過程是通過液壓泵站14 (或稱為油泵),向吊鉤液壓缸10的無桿腔供油,使吊鉤液壓缸10的活塞桿27伸出,推動開鉤滑鐵21帶動開鉤鎖銷25 (連接銷),使吊鉤9的主動臂26 (或稱為主動臂)帶動吊鉤9的從動臂沿吊鉤軸24轉動使吊鉤18打開。吊鉤9鎖緊過程是通過油泵14向吊鉤油缸10的有桿腔供油,使吊鉤油缸10的活塞桿27收回,通過開鉤滑鐵21帶動開鉤鎖銷25,使吊鉤9的主動臂26帶動吊鉤9的從動臂沿吊鉤軸24轉動使吊鉤18鎖緊。本技術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特點本專利技術是把液壓起重、有軌導向及脫鉤機構有機地結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動力建筑樁激振機,包括底座(1),減振墊(2),液壓動力激振部分和液壓吊鉤部分,液壓動力激振部分設置在底座(1)及減振墊(2)上,液壓動力激振部分的上部為液壓吊鉤部分,液壓動力激振部分包括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和液壓泵站部分,其中,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由液壓缸總成和動錘總成組成,液壓缸總成位于動錘總成中間位置,其特征是:液壓缸總成由液壓缸支座(3),液壓缸(4),液壓缸護套(6)組成,動錘總成由至少兩個以上的動錘體(5)及動錘體(5)之間的連接件(7),以及動錘吊環(8)組成,動錘吊環(8)是設置在最上面一層的動錘體(5),并且每個動錘體(5)是套裝在液壓缸護套(6)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液壓動力建筑樁激振機,包括底座(1),減振墊(2),液壓動力激振部分和液壓吊鉤部分,液壓動力激振部分設置在底座(I)及減振墊(2)上,液壓動力激振部分的上部為液壓吊鉤部分,液壓動力激振部分包括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和液壓泵站部分,其中,液壓傳動動力激振機構由液壓缸總成和動錘總成組成,液壓缸總成位于動錘總成中間位置,其特征是液壓缸總成由液壓缸支座(3),液壓缸(4),液壓缸護套(6)組成,動錘總成由至少兩個以上的動錘體(5)及動錘體(5)之間的連接件(7),以及動錘吊環(8)組成,動錘吊環(8 )是設置在最上面一層的動錘體(5 ),并且每個動錘體(5 )是套裝在液壓缸護套(6 )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動力建筑樁激振機,其特征是所說的液壓吊鉤部分由吊鉤總成(9),吊鉤液壓缸(10)及活塞桿(27)組成,其中,吊鉤液壓缸(10)通過上、下油管(12)與液壓泵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子峰,趙彤宇,張春東,鄂蕊,王磊,楊書婕,潘楚濱,蔣林敏,
申請(專利權)人:李子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