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效粉體混合器,包括機座、料斗筒、電機、螺旋槳,料斗筒固定支撐在機座上,料斗筒為下錐角為65-75°的圓錐形筒體,其側壁開設進料口,底部設置出料口,進料口和出料口處安裝閥門,料斗筒頂部固定蓋板,電機安裝在蓋板上,蓋板底面上固定三個軸承支架,每個主軸通過軸承安裝在蓋板和軸承支架上,電機輸出軸與主軸傳動連接,每個主軸下端安裝螺旋槳,三只螺旋槳在料斗筒內沿圓周均勻分布,三只螺旋槳在料斗筒內的安裝高度位置自上而下在0.38-0.46位置處,螺旋槳為三葉片對稱翼型槳,三只螺旋槳的旋向相同,均為右旋向,螺旋槳的槳葉從內向外厚度逐漸減小,槳葉頂面自中心向兩側高度逐漸減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粉體混合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高效粉體混合器。
技術介紹
在化工、乳食品、制藥等行業,需要對幾種粉體進行混合,目前多采用機械攪拌式混合器和重力式V型混合器。這兩種混合器都只是對粉體進行攪拌,使其混合均勻,但由于不同粉體之間存在差異,混合工質料在靜置一段時間之后,混合均勻的粉體極其容易出現分層現象,混合效果不佳,傳統混合器其用于I1、III類粉體混合時,效率極低。因此需要開發一種能處理I1、III類粉體,能對可壓縮性粉體進行高效均質混合的機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不易分層、混合效果好的高效粉體混合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粉體混合器,包括機座、料斗筒、電機、螺旋槳,料斗筒固定支撐在機座上,料斗筒為下錐角為65-75°的圓錐形筒體,其側壁開設進料口,底部設置出料口,進料口和出料口處安裝閥門,料斗筒頂部固定蓋板,電機安裝在蓋板上,蓋板底面上固定三個軸承支架,每個主軸通過軸承安裝在蓋板和軸承支架上,電機輸出軸與主軸傳動連接,每個主軸下端安裝螺旋槳,三只螺旋槳在料斗筒內沿圓周均勻分布,三只螺旋槳在料斗筒內的安裝高度位置自上而下在O. 38-0. 46位置處,螺旋槳為三葉片對稱翼型槳,三只螺旋槳的旋向相同,均為右旋向,螺旋槳的槳葉從內向外厚度逐漸減小,槳葉頂面自中心向兩側高度逐漸減小。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其中所述螺旋槳的盤面比為1-1. 1,螺距為槳徑的O. 85-0. 9倍,三只螺旋槳漿梢之間的間距為螺旋槳槳徑的O. 613-0. 65倍,螺旋槳槳梢至料斗筒內壁之間的距離為3-4. 5mm。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其中所述蓋板底面中心位置設有弧形凸出部,形成冠體儲氣壓區。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其中所述蓋板上固定電機支座和三個帶輪支座,電機安裝在電機支座上,電機輸出軸上安裝三個傳動帶輪,每個帶輪支座上分別固定一對軸承座,被動帶輪軸通過軸承安裝在軸承座上,被動帶輪安裝在被動帶輪軸上,被動帶輪與傳動帶輪上套裝皮帶,每個被動帶輪軸下端通過萬向節與一個所述主軸連接。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其中所述蓋板與料斗筒之間設置密封環密封。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其中所述主軸與蓋板之間設置密封圈。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其中所述機座底部安裝四只移動滾輪,機座下部固定踏腳板。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其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粉體在混合的同時,被進一步粉碎均質,I1、III類粉體的混合均質效果明顯提高,混合均質后,工質穩定,不會出現分層現象,混合效果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高效粉體混合器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中螺旋槳的局部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圖2中對應剖面線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包括機座1、料斗筒2、電機3、螺旋槳4,料斗筒2通過螺栓固定支撐在機座I上,機座I底部安裝四只移動滾輪11,機座I下部固定踏腳板12。料斗筒2為一個下錐角約為70°的圓錐形筒體,其側壁開設兩個進料口 21,底部設置出料口 22,進料口 21和出料口 22處安裝閥門。料斗筒2頂部通過螺栓固定蓋板5,蓋板5與料斗筒2之間設置密封環24密封。蓋板5底面中心位置設有弧形凸出部25,形成冠體儲氣壓區26。蓋板5上固定電機支座51和三個帶輪支座52,電機3安裝在電機支座51上,電機輸出軸上安裝三個傳動帶輪31。每個帶輪支座52上分別固定一對軸承座,被動帶輪軸54通過軸承55安裝在軸承座上,被動帶輪56安裝在被動帶輪軸54上,被動帶輪56與傳動帶輪31上套裝皮帶33。蓋板5底面上固定三個軸承支架61,每個被動帶輪軸54下端通過萬向節57與一個主軸6連接,每個主軸6通過軸承62安裝在蓋板5和軸承支架61上,主軸6與蓋板5之間設置密封圈63。每個主軸6下端通過鍵安裝螺旋槳4,三只螺旋槳4在料斗筒2內沿圓周均勻分布,三只螺旋槳4在料斗筒2內的安裝高度位置自上而下在O. 38-0. 46位置處。如圖2、3所示,螺旋槳4為三葉片對稱翼型槳,螺旋槳4的盤面比為1. 0-1. 1,螺距為槳徑的O. 85-0. 9倍,三只螺旋槳4漿梢之間的間距為螺旋槳槳徑的O. 613-0. 65倍,螺旋槳槳梢至料斗筒內壁之間的距離為3-4. 5mm,三只螺旋槳4的旋向相同,均為右旋向。螺旋槳4的槳葉41從內向外厚度逐漸減小,槳葉頂面自中心向兩側高度逐漸減小。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的工作過程為粉體自進料口 21投入料斗筒2內,啟動電機3,驅動主軸6旋轉,帶動螺旋槳4高度旋轉,槳葉41上方粉體的流速增大,壓強急劇減小,槳葉下方粉體的流速減小,壓強增大,因此在螺旋槳4的上方形成負壓腔,下方形成正壓腔,粉體在負壓腔受負壓迅速膨脹擴張,而在正壓腔受正壓被壓縮,瞬時的張、縮運動,粉體受極大應力被撕裂,此外中部的粉體以高速上噴至冠體儲氣壓區26,經碰撞和剪切之后被粉碎,同時粉體在螺旋槳4的帶動下高速旋轉,并在壓差作用下產生上、下翻滾運動,因此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快速均質混合。本技術高效粉體混合器用于化工、乳食品、生物工程、現代中藥等行業。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技術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粉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料斗筒、電機、螺旋槳,料斗筒固定支撐在機座上,料斗筒為下錐角為65?75°的圓錐形筒體,其側壁開設進料口,底部設置出料口,進料口和出料口處安裝閥門,料斗筒頂部固定蓋板,電機安裝在蓋板上,蓋板底面上固定三個軸承支架,每個主軸通過軸承安裝在蓋板和軸承支架上,電機輸出軸與主軸傳動連接,每個主軸下端安裝螺旋槳,三只螺旋槳在料斗筒內沿圓周均勻分布,三只螺旋槳在料斗筒內的安裝高度位置自上而下在0.38?0.46位置處,螺旋槳為三葉片對稱翼型槳,三只螺旋槳的旋向相同,均為右旋向,螺旋槳的槳葉從內向外厚度逐漸減小,槳葉頂面自中心向兩側高度逐漸減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效粉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機座、料斗筒、電機、螺旋槳,料斗筒固定支撐在機座上,料斗筒為下錐角為65-75°的圓錐形筒體,其側壁開設進料口,底部設置出料口,進料口和出料口處安裝閥門,料斗筒頂部固定蓋板,電機安裝在蓋板上,蓋板底面上固定三個軸承支架,每個主軸通過軸承安裝在蓋板和軸承支架上,電機輸出軸與主軸傳動連接,每個主軸下端安裝螺旋槳,三只螺旋槳在料斗筒內沿圓周均勻分布,三只螺旋槳在料斗筒內的安裝高度位置自上而下在O. 38-0. 46位置處,螺旋槳為三葉片對稱翼型槳,三只螺旋槳的旋向相同,均為右旋向,螺旋槳的槳葉從內向外厚度逐漸減小,槳葉頂面自中心向兩側高度逐漸減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粉體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槳的盤面比為1-1.1,螺距為槳徑的O. 85-0. 9倍,三只螺旋槳漿梢之間的間距為螺旋槳槳徑的O.61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先鋒,
申請(專利權)人:韓先鋒,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