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成分的混料裝置,包括支架、拌料筒、攪拌槳、上蓋、進料口和出料口,拌料筒設置在支架上,攪拌槳位于拌料筒的內部可轉動設置,進料口設置在拌料筒的頂部,上蓋扣合在進料口上,出料口設置拌料筒的底部,上蓋的內側面上設置有用于霧化噴淋液體組分的噴頭。由于采用了在攪拌的同時進行噴淋的混料方式,液體組分被霧化,可有效地進行擴散,就能夠迅速內將體量較少的液體組分與體量較大的塑料顆粒成分混合均勻,大大縮短了混料時間,提高了混料效率,而且霧化的液滴噴灑在塑料顆粒表面,還能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短時間內也避免了由于高速旋轉和摩擦易導致塑料粒料過熱引起表面熔融的現象。(*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成分的混料裝置
本技術涉及混合液態組分與固態組分的混料裝置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可 在短時間內將體量較少的液體組分與體量較大的塑料顆粒成分混合均勻的噴淋攪拌裝置。
技術介紹
在當前制作塑料成品及半成本的流程中,為滿足塑料的不同性能,各種添加劑被 廣泛的應用在塑料配方中,其中就不乏含有少量的液體組分。但是,塑料顆粒相對體積總量較大,同時液體組分所體積總量又較少,如何將液體 組分均勻有效地添加到塑料顆粒中就成為了難題。目前常規的添加液體的方式大都是直接將液體組分倒入拌料筒中進行攪拌,通常 攪拌機所采用的混料方式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將少量的液體組分混合均勻,而且還導致了 由于高速旋轉和摩擦易導致塑料粒料過熱引起表面熔融等其他問題。因此,現有技術尚有待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 成分的混料裝置,可在短時間內將體量較少的液體組分與體量較大的塑料顆粒成分混合均 勻,并避免塑料粒料表面熔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成分的 混料裝置,包括支架、拌料筒、攪拌槳、上蓋、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拌料筒設置在所述支架 上,所述攪拌槳位于所述拌料筒的內部可轉動設置,用于攪拌塑料顆粒,所述進料口設置在 所述拌料筒的頂部,所述上蓋扣合在所述進料口上,所述出料口設置所述拌料筒的底部,其 中所述上蓋的內側面上設置有用于霧化噴淋液體組分的噴頭。所述的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成分的混料裝置,其中所述攪拌槳 設置為一螺旋攪拌槳,且所述螺旋攪拌槳的轉動軸水平設置。所述的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成分的混料裝置,其中所述噴頭沿 所述螺旋攪拌槳轉動軸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有多個。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成分的混料裝置, 由于采用了在攪拌的同時進行噴淋的混料方式,液體組分被霧化,可有效地進行擴散,就能 夠迅速內將體量較少的液體組分與體量較大的塑料顆粒成分混合均勻,大大縮短了混料時 間,提高了混料效率,而且霧化的液滴噴灑在塑料顆粒表面,還能起到一定的降溫作用,短 時間內也避免了由于高速旋轉和摩擦易導致塑料粒料過熱引起表面熔融的現象。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混料裝置的主視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混料裝置上蓋打開時的側視圖。圖3是本技術混料裝置噴淋原理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混料裝置噴霧攪拌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所描述 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圖1是本技術混料裝置的主視示意圖,從外觀看,該混料裝置主 要包括支架110、拌料筒120、傳動電機130、藥液桶140、電機控制箱150和噴淋控制箱160, 所述拌料筒120設置在所述支架110中間的上部,用于盛裝塑料顆粒成分,所述拌料筒110 內部設置有攪拌槳(圖未示),用于攪拌所述塑料顆粒成分,所述傳動電機130設置在所述 支架110內的底部,用于驅動所述拌料筒120內部的攪拌槳轉動,所述電機控制箱150和 噴淋控制箱160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架110左右兩側外壁的上端,所述電機控制箱150用于 控制所述傳動電機130的動作,進而控制所述攪拌槳的轉動,所述藥液桶140設置在所述支 架110左側或右側外壁的下端,所述藥液桶140最好與所述噴淋控制箱160設置在同一側, 由此既便于添加液體組分,又便于進行控制操作。所述拌料筒120的頂部設置有用于加料 的進料口(圖未示),并設置有一上蓋170扣在所述拌料筒120的頂部,在該混料裝置的正 面還設置有用于出料的出料口 180,所述出料口 180通過一出料開關190控制,所述出料口 180和出料開關190均設置在所述拌料筒120的底部。結合圖2所示,圖2是本技術混料裝置上蓋打開時的側視圖,在所述上蓋的內 側面上設置有噴頭171,用于將液體組分以霧化的狀態噴淋到所述塑料顆粒成分上。采用噴 淋霧化的方式添加液體組分,效率高速度快,均勻性高,可控性強,能根據需求調節噴淋量; 尤其是對于黏度較大的液體組分,單純的攪拌難以將其與塑料顆粒成分混合均勻,而配合 噴淋方式則能夠有效使液體組分進行分散。結合圖3所示,圖3是本技術混料裝置噴淋原理示意圖,所述噴頭171通過導 管172連通至所述藥液桶140內部盛裝的液體組分,在所述藥液桶140的底部設置有一水 泵141,所述水泵141在電路上與所述噴淋控制箱160相連接,所述水泵141在管路上連通 在所述導管172的底端,用于將所述藥液桶140中的液體組分通過所述導管172泵到所述 噴頭171處,所述噴頭171與所述水泵141之間的導管172上還安裝有電磁閥173,所述電 磁閥173在電路上與所述噴淋控制箱160相連接,所述噴淋控制箱160中包括可編程時間 開關組件,用于根據需要配合所述攪拌槳的轉動控制所述水泵141和所述電磁閥173的動 作。結合圖4所示,圖4是本技術混料裝置噴霧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在本實用新 型混料裝置的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拌料筒120內部的攪拌槳可設置為一螺旋攪拌槳121, 且所述螺旋攪拌槳121的轉動軸122水平設置,用于將所述拌料筒120內的塑料顆粒成分 來回地攪拌均勻。較好的是,位于所述上蓋170內側面上的噴頭171,可沿所述螺旋攪拌槳121轉動 軸122的長度方向均勻間隔設置有多個(圖示為2個噴頭),以擴大霧狀液體組分的噴淋面 積,保證所述拌料筒120內絕大多數的塑料顆粒成分均可以被所述噴頭171噴淋。本技術混料裝置的工作步驟如下先將所需配方的塑料顆粒及粉狀原料從所述拌料筒120的進料口投放到所述拌料筒120中,再將液體組分按所需的用量放置在所述 藥液桶140內,開啟所述傳動電機130,待所述螺旋攪拌楽:121勻速轉動后,蓋上所述拌料 筒120的所述上蓋170,開啟噴淋系統,并可根據配方工藝要求調整編程參數,以控制不同 的噴淋時間和頻率;當所述藥液桶140內的液體組分被全部噴淋至所述拌料筒120內之后, 將噴淋系統關閉,并開啟所述出料開關190,在螺旋攪拌槳121的推送下,混合均勻的粒料 從所述出料口 180被釋放至收納或轉移用的容器內,帶粒料全部放出后,關閉所述傳動電 機130即可。本技術混料裝置采用了噴淋的方式將液體霧化,在螺旋攪拌槳混合顆粒的同 時,將霧化液滴均勻地噴灑在顆粒表面,這樣就能在短時間內將少量液體成分有效而均勻 的添加到顆粒成分中,滿足了塑料配方的要求。此外,這種使塑料配方中的液體組分從混料裝置頂部噴淋霧化,同時顆粒成分在 混料桶底部不停攪拌,使液體組分充分噴淋在顆粒表面,避免了長時間攪拌導致的顆粒表 面熔融現象,也避免了某些液體不易在顆粒中分散的現象,達到了液體組分和顆粒組分均 勻混合的效果。應當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實 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可以 根據上述說明加以增減、替換、變換或改進,而所有這些增減、替換、變換或改進后的技術方 案,都應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成分的混料裝置,包括支架、拌料筒、攪拌槳、上蓋、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拌料筒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攪拌槳位于所述拌料筒的內部可轉動設置,用于攪拌塑料顆粒,所述進料口設置在所述拌料筒的頂部,所述上蓋扣合在所述進料口上,所述出料口設置所述拌料筒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的內側面上設置有用于霧化噴淋液體組分的噴頭。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將液體組分均勻噴淋添加至塑料顆粒成分的混料裝置,包括支架、拌料筒、攪拌槳、上蓋、進料口和出料口,所述拌料筒設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攪拌槳位于所述拌料筒的內部可轉動設置,用于攪拌塑料顆粒,所述進料口設置在所述拌料筒的頂部,所述上蓋扣合在所述進料口上,所述出料口設置所述拌料筒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的內側面上設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蕭怡然,李群英,蔡文廷,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飛榮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飛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