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濾膜保護盒、稱重器、取膜器、稱重設備及使用方法。濾膜保護盒,包括盒體、盒蓋,盒體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層、圍設于底層的周邊部并且與底層形成一個整體的側壁,底層上開設有穿透的穿孔,并且底層上具有向上凸起形成的濾膜架,濾膜架圍設于穿孔的周圍。稱重器包括稱重基座、用于支撐濾膜的稱重托架、支架,稱重托架能夠插入穿孔并由支架的中部向上伸出,方便稱重器的稱重托架直接插入穿孔內對濾膜進行稱重,從而減少濾膜的取放次數。稱重過程中,減少人員接觸,有效的保護濾膜,避免人員操作對濾膜的影響,從而提高手動檢測法的成功率。在不可避免的取放濾膜時,可以采用取膜器,同樣減少人員接觸,有效的保護濾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能夠存放濾膜的濾膜保護盒、以及與濾膜保護盒配套使用的稱重器與取膜器、由濾膜保護盒與稱重器構成的稱重設備以及該稱重設備的使用方法。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空氣中微小顆粒物污染不僅是導致灰霾天氣的主要原因,而且特別是可吸入顆粒物(PM2. 5 :小于或者等于2. 5微米顆粒物)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影響,主要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因此空氣中顆粒物濃度是判斷空氣質量的重要標準之O目前,空氣中顆粒物濃度以及汽車尾氣排放顆粒物濃度的測定方法可分為手動監測法和自動監測法。手動監測法又稱為重量法,自動監測法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是β射線吸收法和微量振蕩稱重器法以及光散射法。雖然β射線吸收法和微量振蕩稱重器法是被公認的標準方法,可以自動監測,操作簡單,便于實現,但自動監測法還不能完全取代手動監測法。對于手動檢測法來說,其原理最為直接和直觀,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映出顆粒物的濃度,也是判斷自動監測法準確性的主要依據。不過重量法的操作程序比較繁瑣,過程中需要人員操作,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便是濾膜的取、放和稱重。重量法中稱重的精度在O.1mg 和O. Olmg (區別在于取樣量的大小),因此整個監測過程中對濾膜的存放和保護是確保數據準確性的關鍵,現在較為常用的方法是用培養皿或自封袋存放濾膜,但濾膜在稱重前還需要長時間的平衡,如此在平衡和稱重過程中需要多次的取、放濾膜,人員需要多次與濾膜接觸,難免會在這個過程中對濾膜造成影響,特別是對采樣后已載有顆粒物濾膜的影響。手動監測法失準往往就是因為對濾膜的存放和保護不妥而造成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濾膜保護盒。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濾膜保護盒,包括具有能夠存放所述的濾膜的收容空間的盒體、蓋設在所述的盒體上的盒蓋,所述的盒體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層、圍設于所述的底層的周邊部并且與所述的底層形成一個整體的側壁,所述的收容空間形成于所述的底層與所述的側壁之間,所述的底層上開設有穿透的穿孔,并且所述的底層上具有向上凸起形成的濾膜架,所述的濾膜架圍設于所述的穿孔的周圍。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濾膜架呈圓環狀。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濾膜架的橫截面自下而上漸變漸窄。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濾膜架的中心與所述的穿孔的中心相重合。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濾膜保護盒是采用避光材料制成的。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又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濾膜保護盒配合使用的稱重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稱重器,所述的稱重器包括稱重基座、用于支撐所述的濾膜的稱重托架,所述的稱重托架固定在所述的稱重基座上,所述的稱重器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的盒體底層的支架,所述的支架懸空架設于所述的稱重基座與所述的稱重托架的周圍,所述的稱重托架能夠插入所述的穿孔并自所述的支架的中部向上伸出。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又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與所述的濾膜保護盒配合使用的取膜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取膜器,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的盒體底層的取膜基座、能夠插入所述的穿孔用于將所述的濾膜自所述的收容空間內向上頂出的取膜架,所述的取膜架固定在所述的取膜基座上并由所述的取膜基座的中部向上伸出。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又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稱重設備。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濾膜稱重的稱重設備,包括稱重器,所述的稱重器包括稱重基座、用于支撐所述的濾膜的稱重托架,所述的稱重托架固定在所述的稱重基座上,所述的稱重設備還包括濾膜保護盒,所述的濾膜包護盒包括具有能夠存放所述的濾膜的收容空間的盒體、蓋設在所述的盒體上的盒蓋,所述的盒體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層、圍設于所述的底層的周邊部并且與所述的底層形成一個整體的側壁,所述的收容空間形成于所述的底層與所述的側壁之間,所述的底層上開設有穿透的穿孔,并且所述的底層上具有向上凸起形成的濾膜架,所述的濾膜架圍設于所述的穿孔的周圍,所述的稱重器還包括用于支撐所述的盒體底層的支架,所述的支架懸空架設于所述的稱重基座與所述的稱重托架的周圍,所述的稱重托架能夠插入所述的穿孔并自所述的支架的中部向上伸出。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濾膜架呈圓環狀。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濾膜架的橫截面自下而上漸變漸窄。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濾膜架的中心與所述的穿孔的中心相重合。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又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稱重設備的使用方法。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稱重設備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將沉積有顆粒物的濾膜放入所述的盒體內,并且將所述的濾膜的非沉積面與濾膜架相接觸,蓋上所述的盒蓋;步驟2、將裝有所述濾膜的濾膜保護盒放至所述的稱重器上,所述的底層壓在所述的支架上,所述的稱重托架插入所述的穿孔并將所述的濾膜向上頂起,使得所述的濾膜與所述的濾膜架相脫離,從而稱出濾膜的質量。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等。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濾膜保護盒的盒體底層具有穿孔,方便稱重器的稱重托架直接插入穿孔內對濾膜進行稱重,從而減少濾膜的取放次數。稱重器的稱重托架通穿孔直接伸入收容空間內,將濾膜頂起,從而稱出濾膜的質量。稱重過程中,減少人員接觸,有效的保護濾膜,避免人員操作對濾膜的影響,從而提高手動檢測法的成功率。在不可避免的取放濾膜時,可以采用取膜器,同樣減少人員接觸,有效的保護濾膜。附圖說明附圖1為濾膜保護盒的剖面示意圖;附圖2為稱重設備在稱重過程中的剖面示意圖;附圖3為取膜器在取膜過程中的剖面示意圖;其中10、盒體;11、底層;12、側壁;13、收容空間;14、穿孔;15、濾膜架;16、盒蓋;21、稱重基座;22、稱重托架;23、支架;31、取膜基座;32、取膜架。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1所示,一種濾膜保護盒,包括具有能夠存放濾膜I的收容空間13的盒體 10、蓋設在盒體10上的盒蓋16,盒體10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層11、圍設于底層11的周邊部 并且與底層11形成一個整體的側壁12,收容空間13形成于底層11與側壁12之間,底層 11上開設有穿透的穿孔14,并且底層11上具有向上凸起形成的濾膜架15,濾膜架15圍設 于穿孔14的周圍。濾膜架15呈圓環狀。當放置濾膜I后能夠較好地將濾膜撐起。濾膜架15的橫截面自下而上漸變漸窄。當濾膜I的非沉積面壓在濾膜架15上, 濾膜I的非沉積面也只有小部分面積與盒體10接觸。濾膜架15的中心與穿孔14的中心相重合。濾膜保護盒是采用避光材料制成的。從而具有良好的避光性,可以避免部分光感 顆粒物性質感光后發生變化。稱重前,濾膜I置于盒體10內,濾膜I連同濾膜保護盒一起放置于下述稱重器上。所述盒體和盒蓋16的尺寸形狀可根據濾膜的規格進行調整。如附圖2所示,一種與上述濾膜保護盒配合使用的稱重器,稱重器包括稱重基座 21、用于支撐濾膜I的稱重托架22,稱重托架22固定在稱重基座21上,稱重器還包括用于 支撐盒體10底層11的支架23,支架23懸空架設于稱重基座21與稱重托架22的周圍,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濾膜保護盒,包括具有能夠存放所述的濾膜(1)的收容空間(13)的盒體(10)、蓋設在所述的盒體(10)上的盒蓋(16),所述的盒體(10)包括位于底部的底層(11)、圍設于所述的底層(11)的周邊部并且與所述的底層(11)形成一個整體的側壁(12),所述的收容空間(13)形成于所述的底層(11)與所述的側壁(12)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層(11)上開設有穿透的穿孔(14),并且所述的底層(11)上具有向上凸起形成的濾膜架(15),所述的濾膜架(15)圍設于所述的穿孔(14)的周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建,金惠琴,劉嘉,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蘇凈儀器自控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