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簧片的螺旋交叉柔性軸承,該軸承包括有上端蓋、下端蓋、上簧片、中簧片、下簧片和錐形銷釘。上端蓋與下端蓋裝配后形成有一螺旋間隙;上簧片、中簧片和下簧片通過錐形銷釘安裝在上端蓋與下端蓋內部形成的空腔里。本發明專利技術軸承利用三個結構相同的簧片在空間上依次螺旋交叉組合,配合上下軸承端蓋,形成一種大行程、大徑向和軸向剛度的結構非常緊湊的柔性軸承,同時該柔性軸承擁有很高的運動分辨率和精度。本發明專利技術基于相同的上下軸承端蓋,配合安裝不同結構形式的簧片可以配置出多種不同性能的柔性軸承,可滿足不同的應用領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軸承,更特別地說,是指一種基于簧片的螺旋交叉柔性軸承。
技術介紹
軸承是用于確定旋轉軸與其他零件相對運動位置的零部件,起著支承或導向作用。而柔性軸承則是有別于剛性軸承的一種特殊軸承,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柔性單元在外力作用下變形從而產生相對轉動。柔性軸承具有很多剛性軸承所不具有的明顯優點無摩擦;無間隙;自定心;無需潤滑;無需維護;壽命長;安裝簡單;可真空應用等。正是因為這些優點,使得柔性軸承深受從事精密定位、微動平臺等精密領域的科研人員所青睞,并已在低溫分光計、光源同步加速器、氣象衛星光學器件調整、天文望遠鏡上自適應場調整機構、航天器上微波天線的對準機構等場合應用。然眾多柔性鉸鏈(如缺口式柔性鉸鏈,交叉簧片柔性鉸鏈)多停留于實驗室應用水平,轉角范圍小或結構不緊湊等缺點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簧片的螺旋交叉柔性軸承,該軸承利用三個結構相同的簧片在空間上依次螺旋交叉組合,配合上下軸承端蓋,可以形成一種大行程(最大可達正負25度)、大徑向和軸向剛度的結構非常緊湊的柔性軸承,同時該柔性軸承擁有很高的運動分辨率和精度。本專利技術基于相同的上下軸承端蓋,配合安裝不同結構形式的簧片可以配置出多種不同性能的柔性軸承,可滿足不同的應用領域。本專利技術的一種基于簧片的螺旋交叉柔性軸承,該軸承包括有上端蓋(I)、下端蓋(2)、上簧片(3)、中簧片(4)、下簧片(5)、第一錐形銷釘(3A)、第二錐形銷釘(3B)、第三錐形銷釘(4A)、第四錐形銷釘(4B)、第五錐形銷釘(5A)和第六錐形銷釘(5B);上端蓋(I)與下端蓋(2 )裝配后形成有一螺旋間隙(6 );上簧片(3 )、中簧片(4 )和下簧片(5)通過錐形銷釘安裝在上端蓋(I)與下端蓋(2)內部形成的空腔里;上端蓋(I)與下端蓋(2)的結構相同;上簧片(3)、中簧片(4)和下簧片(5)的結構相同;第一錐形銷釘(3A)、第二錐形銷釘(3B )、第三錐形銷釘(4A)、第四錐形銷釘(4B )、第五錐形銷釘(5A)和第六錐形銷釘(5B)的結構相同;第一錐形銷釘(3A)上設有圓柱段(3A-1)和錐形段(3A-2);上端蓋(I)上設有上頂板(11)和螺旋傾斜體(12),螺旋傾斜體(12)的豎直平面稱為縱向板面(13);所述上頂板(11)的中心設有凹腔(IK);所述上頂板(11)上設有第一通孔(1A)、第二通孔(1B)、第三通孔(IC)和第一螺紋孔(ID);所述第一螺紋孔(ID)用于安裝螺釘,通過該螺釘實現將上端蓋(I)與支撐件之間的固定;第一通孔(IA)用于第二銷釘(3B)穿過,第二通孔(IB)用于第四銷釘(4B)穿過,第三通孔(IC)用于第六銷釘(5B)穿過;穿過第一通孔(1A)的第二銷釘(3B)再次穿過第一上簧片(3)的第二馬蹄臺(303)上的第二銷釘孔(303A),且第二銷釘(3B)的圓柱段置于第二銷釘孔(303A)內,第二銷釘(3B)的錐形段安裝于下端蓋(2)的第六凹槽(22C)的第六定位孔(2J)內。穿過第二通孔(IB)的第四銷釘(4B)再次穿過第二上簧片(4)的第四馬蹄臺(403)上的第四銷釘孔(403A),且第四銷釘(4B)的圓柱段置于第四銷釘孔(403A)內,第四銷釘(4B)的錐形段安裝于下端蓋(2)的第五凹槽(22B)的第五定位孔(21)內。穿過第三通孔(IC)的第六銷釘(5B)再次穿過第三上簧片(5)的第六馬蹄臺(503)上的第六銷釘孔(503A),且第六銷釘(5B)的圓柱段置于第六銷釘孔(503A)內,第六銷釘(5B)的錐形段安裝于下端蓋(2)的第四凹槽(22A)的第四定位孔(2H)內。所述螺旋傾斜體(12)上開有第一凹槽(12A)、第二凹槽(12B)、第三凹槽(12C);第一凹槽(12A)的底部為第一安裝臺(1E),第一安裝臺(IE)內開有第一定位孔(IH);第一定位孔(IH)內安裝有第一銷釘(3A)的錐形段(3A-2);第二凹槽(12B)的底部為第二安裝臺(1F),第二安裝臺(IF)內開有第二定位孔(II);第二定位孔(II)內安裝有第三銷釘(4A)的錐形段;第三凹槽(12C)的底部為第三安裝臺(1G),第三安裝臺(IG)內開有第三定位孔(IJ);第三定位孔(IJ)內安裝有第五銷釘(5A)的錐形段。下端蓋(2)上設有下頂板(21)和螺旋傾斜體(22),螺旋傾斜體(22)的豎直平面稱為縱向板面(23)。所述下頂板(21)的中心設有凹腔(2K),該凹腔(2K)用于放置與本專利技術設計的三簧片螺旋交叉柔性軸承進行固定連接的另一支撐件,主要也是實現本專利技術設計的三簧片螺旋交叉柔性軸承與另一支撐件之間的安裝位置定位。所述下頂板(21)上設有第四通孔(2A)、第五通孔(2B)、第六通孔(2C)和第二螺紋孔(2D)(可以是3個或者4個);所述第二螺紋孔(2D)用于安裝螺釘,通過該螺釘實現將下端蓋(2)與另一支撐件之間的固定;第四通孔(2A)用于第一銷釘(3A)穿過,第五通孔(2B)用于第三銷釘(4A)穿過,第六通孔(2C)用于第五銷釘(5A)穿過。穿過第四通孔(2A)的第一銷釘(3A)再次穿過第一上簧片(3)的第一馬蹄臺(302)上的第一銷釘孔(302A),且第一銷釘(3A)的圓柱段(3A-1)置于第一銷釘孔(302A)內,第一銷釘(3A)的錐形段(3A-2)安裝于上端蓋(I)的第一凹槽(12A)的第一定位孔(IH)內。穿過第五通孔(2B)的第三銷釘(4A)再次穿過第二上簧片(4)的第三馬蹄臺(402)上的第三銷釘孔(402A),且第三銷釘(4A)的圓柱段置于第三銷釘孔(402A)內,第三銷釘(4A)的錐形段安裝于上端蓋(I)的第二凹槽(12B)的第二定位孔(II)內。穿過第六通孔(2C)的第五銷釘(5A)再次穿過第三上簧片(5)的第五馬蹄臺(502)上的第五銷釘孔(502A),且第五銷釘(5A)的圓柱段置于第五銷釘孔(502A)內,第五銷釘(5A)的錐形段安裝于上端蓋(I)的第三凹槽(12C)的第三定位孔(IJ)內。所述螺旋傾斜體(22)上開有第四凹槽(22A)、第五凹槽(22B)、第六凹槽(22C);第四凹槽(22A)的底部為第四安裝臺(2E),第四安裝臺(2E)內開有第四定位孔(2H);第四定位孔(2H)內安裝有第二銷釘(3B)的錐形段;第五凹槽(22B)的底部為第五安裝臺(2F),第五安裝臺(2F)內開有第五定位孔(21);第五定位孔(21)內安裝有第四銷釘(4B)的錐形段;第六凹槽(22C)的底部為第六安裝臺(2G),第三安裝臺(IG)內開有第六定位孔(2J);第六定位孔(2J)內安裝有第六銷釘(5B)的錐形段。上簧片(3)上設有上簧片本體(301)、第一馬蹄臺(302)、第二馬蹄臺(303);第一馬蹄臺(302)與第二馬蹄臺(303)設置在上簧片本體(301)的兩端。所述第一馬蹄臺(302)的中心開有第一銷釘孔(302A),該第一銷釘孔(302A)用于第一銷釘(3A)的錐形段(3A-2)穿過,且第一銷釘(3A)的圓柱段(3A-1)置于第一銷釘孔(302A)內,第一銷釘(3A)的錐形段(3A-2)安裝在上端蓋(I)的第一定位孔(IH)內。所述第一馬蹄臺(302)上設有第一開(302B),該第一開(302B)有利于第一馬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簧片的螺旋交叉柔性軸承,其特征在于:該軸承包括有上端蓋(1)、下端蓋(2)、上簧片(3)、中簧片(4)、下簧片(5)、第一錐形銷釘(3A)、第二錐形銷釘(3B)、第三錐形銷釘(4A)、第四錐形銷釘(4B)、第五錐形銷釘(5A)和第六錐形銷釘(5B);上端蓋(1)與下端蓋(2)裝配后形成有一螺旋間隙(6);上簧片(3)、中簧片(4)和下簧片(5)通過錐形銷釘安裝在上端蓋(1)與下端蓋(2)內部形成的空腔里;上端蓋(1)與下端蓋(2)的結構相同;上簧片(3)、中簧片(4)和下簧片(5)的結構相同;第一錐形銷釘(3A)、第二錐形銷釘(3B)、第三錐形銷釘(4A)、第四錐形銷釘(4B)、第五錐形銷釘(5A)和第六錐形銷釘(5B)的結構相同;第一錐形銷釘(3A)上設有圓柱段(3A?1)和錐形段(3A?2);上端蓋(1)上設有上頂板(11)和螺旋傾斜體(12),螺旋傾斜體(12)的豎直平面稱為縱向板面(13);所述上頂板(11)的中心設有凹腔(1K);所述上頂板(11)上設有第一通孔(1A)、第二通孔(1B)、第三通孔(1C)和第一螺紋孔(1D);所述第一螺紋孔(1D)用于安裝螺釘,通過該螺釘實現將上端蓋(1)與支撐件之間的固定;第一通孔(1A)用于第二銷釘(3B)穿過,第二通孔(1B)用于第四銷釘(4B)穿過,第三通孔(1C)用于第六銷釘(5B)穿過;穿過第一通孔(1A)的第二銷釘(3B)再次穿過第一上簧片(3)的第二馬蹄臺(303)上的第二銷釘孔(303A),且第二銷釘(3B)的圓柱段置于第二銷釘孔(303A)內,第二銷釘(3B)的錐形段安裝于下端蓋(2)的第六凹槽(22C)的第六定位孔(2J)內。穿過第二通孔(1B)的第四銷釘(4B)再次穿過第二上簧片(4)的第四馬蹄臺(403)上的第四銷釘孔(403A),且第四銷釘(4B)的圓柱段置于第四銷釘孔(403A)內,第四銷釘(4B)的錐形段安裝于下端蓋(2)的第五凹槽(22B)的第五定位孔(2I)內。穿過第三通孔(1C)的第六銷釘(5B)再次穿過第三上簧片(5)的第六馬蹄臺(503)上的第六銷釘孔(503A),且第六銷釘(5B)的圓柱段置于第六銷釘孔(503A)內,第六銷釘(5B)的錐形段安裝于下端蓋(2)的第四凹槽(22A)的第四定位孔(2H)內。所述螺旋傾斜體(12)上開有第一凹槽(12A)、第二凹槽(12B)、第三凹槽(12C);第一凹槽(12A)的底部為第一安裝臺(1E),第一安裝臺(1E)內開有第一定位孔(1H);第一定位孔(1H)內安裝有第一銷釘(3A)的錐形段(3A?2);第二凹槽(12B)的底部為第二安裝臺(1F),第二安裝臺(1F)內開有第二定位孔(1I);第二定位孔(1I)內安裝有第三銷釘(4A)的錐形段;第三凹槽(12C)的底部為第三安裝臺(1G),第三安裝臺(1G)內開有第三定位孔(1J);第三定位孔(1J)內安裝有第五銷釘(5A)的錐形段。下端蓋(2)上設有下頂板(21)和螺旋傾斜體(22),螺旋傾斜體(22)的豎直平面稱為縱向板面(23)。所述下頂板(21)的中心設有凹腔(2K),該凹腔(2K)用于放置與本專利技術設計的三簧片螺旋交叉柔性軸承進行固定連接的另一支撐件,主要也是實現本專利技術設計的 三簧片螺旋交叉柔性軸承與另一支撐件之間的安裝位置定位。所述下頂板(21)上設有第四通孔(2A)、第五通孔(2B)、第六通孔(2C)和第二螺紋孔(2D)(可以是3個或者4個);所述第二螺紋孔(2D)用于安裝螺釘,通過該螺釘實現將下端蓋(2)與另一支撐件之間的固定;第四通孔(2A)用于第一銷釘(3A)穿過,第五通孔(2B)用于第三銷釘(4A)穿過,第六通孔(2C)用于第五銷釘(5A)穿過。穿過第四通孔(2A)的第一銷釘(3A)再次穿過第一上簧片(3)的第一馬蹄臺(302)上的第一銷釘孔(302A),且第一銷釘(3A)的圓柱段(3A?1)置于第一銷釘孔(302A)內,第一銷釘(3A)的錐形段(3A?2)安裝于上端蓋(1)的第一凹槽(12A)的第一定位孔(1H)內。穿過第五通孔(2B)的第三銷釘(4A)再次穿過第二上簧片(4)的第三馬蹄臺(402)上的第三銷釘孔(402A),且第三銷釘(4A)的圓柱段置于第三銷釘孔(402A)內,第三銷釘(4A)的錐形段安裝于上端蓋(1)的第二凹槽(12B)的第二定位孔(1I)內。穿過第六通孔(2C)的第五銷釘(5A)再次穿過第三上簧片(5)的第五馬蹄臺(502)上的第五銷釘孔(502A),且第五銷釘(5A)的圓柱段置于第五銷釘孔(502A...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畢樹生,劉浪,趙宏哲,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