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名稱為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屬于滾動軸承技術領域。它主要是解決現有離合器軸承單元存在離合器軸承受力不均勻容易燒死和軸承內潤滑脂易流失及灰塵雜質容易侵入而造成離合器軸承單元快速失效的問題。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離合器軸承與離合器軸套通過波形簧彈性連接在一起;在離合器軸承內、外圈前端之間設有前端密封圈,該前端密封圈通過波形簧彈性軸向壓緊在內圈端面上,且前端密封圈上的密封唇與外圈擋邊內側接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既具有良好的雙端面密封性能軸承,又使離合器軸承相對離合器軸套具有良好徑向調心性能的特點,主要用于汽車離合器機構。(*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滾動軸承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汽車離合器軸承單元,用于汽車離合器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用于汽車離合器部位的軸承,在各種車型上以推式離合器軸承單元使用最廣,結構為向心角接觸球軸承與滑動軸套連接而成的組合體單元。常規推式離合器軸承單元結構如圖I所示。離合器軸承01通過內圈與離合器軸套02在接觸面05通過過盈配合連接在一起,離合器軸承內、外圈之間在后端有接觸式密封結構06,在前端接合處04采用小間隙配合, 軸承使用中在軸承外圈側端面03處承受純軸向推力。以上常規標準結構存在以下弊端1)由于離合器軸承與離合器軸套接觸面05處徑向緊配合,離合器軸承在外圈外側面03與離合器盤接觸時,在徑向方向離合器軸承相對離合器軸套位置固定無法調整,離合器軸承受力不均勻容易燒死;2)離合器軸承前端接合處04小間隙配合有一定防塵能力,但長期惡劣環境下使用,離合器軸承內潤滑脂易流失,灰塵雜質容易侵入,造成離合器軸承單元快速失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既具有良好的雙端面密封性能軸承,又使離合器軸承相對離合器軸套具有良好徑向調心性能的離合器軸承單元。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包括離合器軸承和離合器軸套,在離合器軸承內、外圈后端之間有帶后端密封圈的接觸式密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離合器軸承與離合器軸套通過波形簧彈性連接在一起;在離合器軸承內、外圈前端之間設有前端密封圈,該前端密封圈通過波形簧彈性軸向壓緊在內圈端面上,且前端密封圈上的密封唇與外圈擋邊內側接觸。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離合器軸承是角接觸球軸承。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離合器軸套的內孔可在軸上滑動,外壁設有一側端面可與離合器軸承內圈對應側端面貼緊、另一側可安裝固定波形簧槽的臺階狀軸套槽。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波形簧為沿圓周軸向有起伏、中間一處截斷的彈性環。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后端密封圈和前端密封圈均為帶骨架的橡膠密封圈。本技術具有以下積極效果I)離合器軸承與離合器軸套通過波形簧彈性連接在一起,離合器軸承內徑與離合器軸套之間有徑向間隙,離合器軸承相對離合器軸套可徑向移動、離合器軸承具備自調心功能,與離合器盤膜片結合時可自適應調整位置,保證最佳接觸狀態,使離合器軸承受力均勻、延長離合器軸承使用壽命;2)離合器軸承內、外圈之間一端采用常規接觸式密封圈密封,另一端通過與離合器內圈內徑配合安裝、靠波形簧彈性軸向壓緊在內圈端面上、密封唇與外圈擋邊內側接觸的密封圈,在這一端從底部也實現接觸式密封,達到離合器軸承雙端面密封的效果。波形簧既起到將離合器軸承與離合器軸套彈性連接起來的作用,又起到將底部前部密封圈壓緊、保證密封效果的作用;3)本技術使用波形簧連接離合器軸承與離合器軸套,具有零件結構簡單、成本低,安裝方便、可靠的優點。本技術既具有良好的雙端面密封性能軸承,又使離合器軸承相對離合器軸套具有良好徑向調心性能的特點。本技術主要用于汽車離合器機構。附圖說明圖I為現有離合器軸承單元通常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2所示。本技術一種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包括離合器軸承11、離合器軸套12、波形簧18、后端密封圈16、前端密封圈17。離合器軸承11是在軸承外圈側端面(前側)13處承受軸向載荷、此端內側從底部通過與內圈內徑和端面配合安裝的前端密封圈17在外圈擋邊內側22進行密封;另一端面內側安裝有后端密封圈16的角接觸球軸承,具有兩端完全密封的效果。離合器軸套12是其內孔可在軸上滑動、臺階端面與離合器軸承內圈在端面19處貼緊配合用于承受軸向載荷的臺階狀套筒,其前部有安裝固定波形簧18的槽21。波形簧18為沿圓周軸向有起伏、中間一處截斷的彈性環。波形簧18安裝在離合器軸套12上槽21處,既起到將離合器軸承11與離合器軸套12彈性連接起來的作用,又起到將底部前端密封圈17壓緊、保證密封效果的作用。本技術技術解決方案中所述的兩個密封圈為帶骨架的橡膠后端密封圈16和前端密封圈17,其中前端密封圈17安裝在軸承內圈上,從底部對軸承一端外圈擋邊內側22處進行密封,另一端后端密封圈16為常規密封,兩密封圈一起達到對軸承進行雙端面完全密封作用。安裝過程將前端密封圈17安裝到軸承內圈內徑20處,后端密封圈16安裝在軸承外圈槽中,完成軸承裝配;然后將軸承與軸套在端面19沿處中心線重合對齊放置,將波形簧18嵌入安裝到軸套槽21處,離合器軸承11、離合器軸套12通過波形簧18的軸向彈性力在端面19處相互壓緊連接在一起,即完成離合器軸承單元裝配。在軸承外圈側端面13處承受離合器盤的軸向推力載荷并在端面19處傳遞給軸套,由于波形簧18的彈性,離合器軸承11相對離合器軸套12可徑向移動、軸承具備自調心功能,可自適應在端面19處徑向調整位置,保證最佳接觸狀態,使軸承受力均勻、延長軸承使用壽命;軸承后端設有后端密封圈16,前端通過與內圈內徑20處配合安裝、靠波形簧18彈性軸向壓緊在內圈端面上、密封唇與外圈擋邊內側22處接觸的前端密封圈17,在這一端從底部也實現接觸式密封,達到軸承雙端面密封的效果;波形簧1 8既起到將離合器軸承11與離合器軸套12彈性連接起來的作用,又起到將底部前端密封圈17壓緊、保證密封效果的作用。權利要求1.一種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包括離合器軸承(11)和離合器軸套(12),在離合器軸承(11)內、外圈之間有帶后端密封圈(16)的接觸式密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離合器軸承(11)與離合器軸套(12)通過波形簧(18)彈性連接在一起;在離合器軸承(11)內、夕卜圈之間設有前端密封圈(17),該前端密封圈(17)通過波形簧(13)彈性軸向壓緊在內圈端面上,且前端密封圈(17)上的密封唇與外圈擋邊內側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其特征是所述的離合器軸承(11)是角接觸球軸承。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其特征是所述的離合器軸套(12)的內孔可在軸上滑動,外壁設有一側端面可與離合器軸承(11)內圈對應側端面貼緊、另一側可安裝固定波形簧槽的臺階狀軸套槽(21)。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其特征是所述的波形簧(13)為沿圓周軸向有起伏、中間一處截斷的彈性環。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其特征是所述的后端密封圈(16)和前端密封圈(17)均為帶骨架的橡膠密封圈。專利摘要本技術的名稱為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屬于滾動軸承
它主要是解決現有離合器軸承單元存在離合器軸承受力不均勻容易燒死和軸承內潤滑脂易流失及灰塵雜質容易侵入而造成離合器軸承單元快速失效的問題。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離合器軸承與離合器軸套通過波形簧彈性連接在一起;在離合器軸承內、外圈前端之間設有前端密封圈,該前端密封圈通過波形簧彈性軸向壓緊在內圈端面上,且前端密封圈上的密封唇與外圈擋邊內側接觸。本技術既具有良好的雙端面密封性能軸承,又使離合器軸承相對離合器軸套具有良好徑向調心性能的特點,主要用于汽車離合器機構。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推式調心離合器軸承單元,包括離合器軸承(11)和離合器軸套(12),在離合器軸承(11)內、外圈之間有帶后端密封圈(16)的接觸式密封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離合器軸承(11)與離合器軸套(12)通過波形簧(18)彈性連接在一起;在離合器軸承(11)內、外圈之間設有前端密封圈(17),該前端密封圈(17)通過波形簧(13)彈性軸向壓緊在內圈端面上,且前端密封圈(17)上的密封唇與外圈擋邊內側接觸。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雷,陳祖華,曾志鵬,金戰,
申請(專利權)人:襄陽汽車軸承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