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利用普通滾齒機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其特征是這種附加傳動裝置由輸入輪、輸出輪和傳動件組成,且輸入輪與主電機的軸相聯結,輸出輪與該滾齒機的分齒掛輪被動軸相聯結。它具有結構簡單,使用可靠,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等優點,可以用于加工五個頭以上的各種多頭蝸輪,而不必花大量外匯去國外購買價格昂貴的能加工多頭蝸輪的設備。(*該技術在200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具有分齒掛輪機構的滾齒機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目前,廣泛用于各機器制造廠中的普通滾齒機都具有分齒掛輪機構。但是,普通滾齒機的工作臺的分度蝸輪的轉速,不能超過所規定的最高允許轉速,否則,就會造成精密的分度蝸輪被研傷,這是絕對不容許的。在一般情況下,滾齒機用單頭滾刀加工齒輪或滾齒機加工與三個頭以下的蝸桿相嚙合的蝸輪時,工作臺的轉速都不會超過最高允許轉速。但是,當需要加工與五個頭以上的蝸桿相嚙合的蝸輪時,由于被加工的蝸輪與滾刀,必須保持多頭蝸輪副的速比關系,在刀桿轉速受限的情況下,必定會增加工作臺的轉速,超過允許值,造成工作臺蝸輪副被研傷。因此,要加工五個頭以上的蝸輪,必須對普通滾齒機進行技術改造才行。在蝸輪切削加工時,工作臺的實際轉速n工,等于蝸桿頭數即滾刀頭數Z1,與被切蝸輪齒數Z2的比值Z1/Z2再乘以滾刀刀桿轉速n刀所得到的積。即n工= (Z1)/(Z2) ×n刀……………………(一)由(一)式可知,當蝸桿頭數及蝸輪齒數一定時,要降低工作臺的轉速,就必須降低刀桿轉速才行。對于外置電動機驅動的滾齒機,目前用得較多的是在主電機后直接附加一套減速裝置或用可控硅調速降速系統來達到目的。但是,這對于用封閉式電動機驅動的滾齒機則不行。因為主電機封閉在機床內,不可能在主電機后附加一套減速機構。此外,對于用封閉式直流調速電機驅動的滾齒機,也不能用直接降低電機轉速的辦法來降低刀桿轉速,因為電機轉速降得過低時,輸出功率將大大降低,導致機床不能起動,刀具無法切削工件,而且電機的負載電流將顯著增加,甚至燒壞電機。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本技術的特征在于這種附加傳動裝置是由輸入輪、輸出輪及傳動件組成,且輸入輪與主電機的軸相聯結,輸出輪與所用滾齒機的分齒掛輪被動軸相聯結。這種附加傳動裝置的傳動比i附,即輸入輪的轉速n入與輸出輪的轉速n出之比n入/n出,等于該滾齒機工作臺的最高允許轉速n工max與主電機的轉速n電的比值n工max/n電再乘以該滾齒機的分齒掛輪被動軸到工作臺蝸輪副的傳動比ic的倒數所得的積,即i附= (n入)/(n出) = (m工max)/(n電) × 1/(ic) …………………(二)按照(二)式進行計算所設計出的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使用時可獲得滿意的效果。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的普通滾齒機的傳動鏈原理示意圖;圖2是一種具有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的滾齒機的傳動鏈原理示意圖;圖3是圖2中與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有關的部分零件的傳動原理示意圖;圖4是另一種具有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的滾齒機傳動鏈原理示意圖;圖5是圖4中與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有關的部分零件的傳動原理示意圖。實施例1,參見圖2和圖3。這是針對已交付使用的由封閉式電機驅動的普通滾齒機設計的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該附加傳動裝置是由一臺外置主電機(1)和輸入輪(2)、輸出輪(3)及傳動件皮帶(4)構成的皮帶減速機構(5)組成,該皮帶減速機構如圖3中虛線方框(5)所示。輸入輪(2)與電動機(1)的軸固聯在一起,輸出輪(3)與所用滾齒機的分齒掛輪機構(6)的分齒掛輪被動軸(7)相聯結。分齒掛輪機構(6)由分齒掛輪a、b、c、d及分齒掛輪被動軸(7)等零件組成,如圖3中虛線方框(6)中所示。皮帶減速機構(5)的傳動比即附加傳動裝置的傳動比i附按前述(二)式進行計算。此時的電機轉速n電是指外置主電機(1)的轉速。圖2中的電動機(8)是滾齒機自有的主電機,周圍的雙點劃線方框表示該電機是封閉在床身內的。當加工五個頭以上的蝸輪時,首先把該滾齒機的自有主電機(8)的電樞端線從接線端子上拆除。這樣,該滾齒機的傳動鏈便與機床的自有主電機(8)脫離關系。然后,用上述的主電機(1)作為驅動主電機,就可以通過減速機構(5),分齒掛輪被動軸(7)及滾齒機原來的傳動鏈帶動滾刀刀桿(17)及工作臺(16)作回轉運動,就可以實現對五個頭以上的蝸輪進行加工了。當用單頭滾刀加工齒輪或只加工四個頭以下的蝸輪時,只須拆去附加傳動裝置,重新接好滾齒機的自有主電機(8)的端線即可(如圖1所示)。附加傳動裝置中,皮帶減速機構(5),也可以用齒輪減速機構或鏈輪減速機構等其他形式的減速機構代替。實施例2,參見圖4和圖5。這是針對機床制造廠在重新設計、制造滾齒機時提出的。此時,只需對原來生產的滾齒機做較小的改動,就可以增加其功能,擴大其使用范圍。這種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無論對外置電機驅動的還是封閉式電機驅動的滾齒機都適用。該附加傳動裝置由輸入輪(2)和傳動件換向輪(9)、離合器(10)、(11)、傳動軸(12)和減速機構(13)組成,且與輸入輪(2)相聯結的主電機是該滾齒機的自有主電機(8),減速機構(13)可以采用蝸輪減速機構。如圖5的虛線框(13)中所示,其中蝸輪即是輸出輪(3)。此外還可以采用齒輪減速機構或齒輪、蝸輪混和減速機構。輸入輪(2)與換向輪(9)共同完成換向作用,最好制成錐齒輪,可以只起換向作用,也可以既換向,又減速。在減速機構(13)中,輸出輪(3)通過離合器(11)與滾齒機的分齒掛輪機構(6)的分齒掛輪被動軸(7)相聯結。其分齒掛輪機構(6)與上述實施例1相同。離合器(11)的一半與分齒掛輪被動軸(7)采用滑動鍵配合,另一半與輸出輪(3)固聯在一起,并空套在分齒掛輪被動軸(7)上。輸入輪(2)空套在滾齒機自有主電機(8)的傳動軸(14)上,并與離合器(10)的一半固聯在一起,離合器(10)的另一半與傳動軸(14)為滑動鍵聯結,換向輪(9)和減速機構(13)的蝸桿(15)分別固聯在傳動軸(12)上。該附加傳動裝置的傳動比也按前述(二)式進行計算。此時,式中的主電機轉速n電就是主電機(8)的轉速。當加工五個頭以上的多頭蝸輪時,只須把離合器(10)向左滑動,離合器(11)向右滑動,并使它們分別嚙合,主電機(8)的運動就通過傳動軸(14)傳給離合器(10)、輸入輪(2)、換向輪(9)、傳動軸(12)、蝸桿(15)、蝸輪即輸出輪(3)、離合器(11),然后傳給分齒掛輪被動軸(7),就可以通過滾齒機原來的傳動鏈帶動滾刀刀桿(17)及工作臺(16)作回轉運動,此時就可以加工五個頭以上的蝸輪了。當離合器(11)向左滑動、離合器(10)向右滑動,使它們分別脫開,離合器(10)便可以將電機傳動軸(14)與滾齒機原傳動鏈相聯結(如圖1所示),此時滾齒機便可進行常見的齒輪加工或四個頭以下的蝸輪加工了。綜上所述,本技術提供的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結構簡單、使用可靠、制造容易、成本低廉,而且只須在現有的普通滾齒機上稍加改造,就可以加工五個頭以上的多頭蝸輪,就能解決在引進技術中常用的各種多頭蝸輪的加工難題,而不必花大量的外匯去國外購買昂貴的能加工多頭蝸輪的設備。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分齒掛輪機構的滾齒機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這種附加傳動裝置由輸入輪、輸出輪及傳動件組成,且輸入輪與主電機的軸相聯結,輸出輪與該滾齒機的分齒掛輪被動軸相聯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這種附加傳動裝置的輸入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分齒掛輪機構的滾齒機加工多頭蝸輪的附加傳動裝置,其特征在于這種附加傳動裝置由輸入輪、輸出輪及傳動件組成,且輸入輪與主電機的軸相聯結,輸出輪與該滾齒機的分齒掛輪被動軸相聯結。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云卿,
申請(專利權)人:第二重型機器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51[中國|四川]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