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機床制造領域,是用于蝸桿加工的專用機床,它以展成法加工不同曲線齒形的蝸桿,還可進行多頭蝸桿和大模數螺桿的加工,改變了過去用車床以成型法加工的狀況,其主軸(13)、尾架(3)的頂類軸、被加工蝸桿(9)、絲杠(12)、花鍵杠(14)均為水平方向設置,形成整機臥式布局的組合系統,機頭轉速高,加工程序由計算機控制,采用光柵反饋以保證刀具和工件中心距的高精確度,工效高,精密度高,加工部位尺寸寬闊,便于裝卡操作。(*該技術在200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床制造領域,是用于蝸桿加工的專用機床,它以展成法加工包括漸開線在內的不同曲線齒形的蝸桿,還可進行多頭蝸桿的加工,如專利技術專利包絡漸開線齒廓圓柱蝸桿傳動(專利號,891066314)中所述的蝸桿即可用本機床加工。已有技術加工蝸桿多采用車床,而車床加工是成形法,即蝸桿的齒形是依據車刀的形狀保證的,車刀的形面不可能磨的很精,因此,被加工的蝸桿齒形精度較差。有用改造后的滾齒機加工蝸桿的,它是在刀具安裝處加一切向刀架,在此刀架上安裝被加工蝸桿,而在原來放置被加工工件的工作臺上裝上刀具,刀具的轉動、被加工蝸桿的轉動及其沿著自身軸向的移動形成蝸桿齒形的包絡加工(即展成法加工),滾齒機加工蝸桿,加工范圍太窄,首先被加工蝸桿的長度受到切向刀架結構的限制,不能移動太大,又大模數蝸桿需配置大尺寸的刀盤加工,由于進退刀受到結構尺寸的限制,故無法進行,再有滾齒機的轉速低,因此加工效率不高,并且裝卡困難,不便操作。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缺點,被加工蝸桿采取橫置,蝸桿兩端分別由尾架頂尖和床頭箱頂尖定位,以雞心駁盤卡住,尾架可縱向移動600毫米,被加工蝸桿的齒形部分可長至760毫米,工作臺由三層組成,上層旋轉裝刀具,中層可橫向移動對刀,下層可沿蝸桿軸線方向移動,床頭箱俱有主傳動、分齒掛輪傳動、差動和進給四個功能,整機采用臥式布局,形成蝸桿包絡加工機床的組合系統,由于主軸和加工系統的轉速高,加工程序由計算機控制,采用光柵反饋以保證刀具和工件中心距的高精確度,故加工效率高,加工精度高,此外加工部位尺寸寬闊,視野廣,所以裝卡工件方便。附圖說明圖1、蝸桿包絡加工機床的組合系統主視圖。圖2、蝸桿包絡加工機床的組合系統俯視圖。圖3、蝸桿包絡加工機床組合系統對刀系統圖。圖4、蝸桿包絡加工機床組合系統傳動系統圖。圖5、雞心駁盤側視圖。本技術實施例(圖1、2示)該組合系統由機座(1)、床頭箱(2)、尾架(3)、工作臺(4)組成,工作臺(4)分為三層上層臺(5)、中層臺(6)、下層臺(7),刀具(8)裝在上層臺(5)的蝸輪上,被加工蝸桿(9)由尾架(3)的頂尖和床頭箱(2)的頂尖定位,由雞心駁盤(10)三點卡住(圖5示),不與頂尖定位發生干涉,在傳遞扭矩時與被加工蝸桿(9)又不發生相對運動,尾架(3)由油缸帶動,尾架內的頂尖由軸承支承,靠摩擦轉動,上層臺(5)可帶動刀具(8)轉動,它與被加工蝸桿(9)的轉動進行展成法加工,中層臺(6)可橫向移動,用以對刀保證中心距,對刀完成后,可由液壓缸鎖死在下層臺(7)上,整個工作臺(4)借助下層臺(7)的導軌由絲杠(12)帶動沿被加工蝸桿的軸線運動,床頭箱(2)內的主軸(13)帶動被加工蝸桿旋轉,主軸通過分齒鏈和差動鏈帶動花鍵杠(14)轉動,再通過進給掛輪箱(15)帶動絲杠(12)轉動,主軸(13)、尾架(3)的頂尖軸、被加工蝸桿(9)、絲杠(12)、花鍵杠(14)均為水平方向設置,形成整機臥式布局的組合系統。工作臺上的對刀系統(圖3示)由步進電機(16)經斜波減速器(17)、快速進給油缸(18)、滾珠絲杠(19)傳到螺母座(20),螺母座裝在工作臺(4)的中層臺(6)上,滾珠絲杠的轉動使螺母座移動,因而帶動工作臺連同刀具一起橫向移動,完全對刀動作。床頭箱的主傳動(圖4示)由交流變頻無級調速電機(21)經齒形帶(22)帶動主軸(13)轉動。分齒傳動是經主軸(13)、齒輪系、差動輪系包(23)、分齒掛輪機構(24)傳到花鍵杠(14)的,花鍵杠(14)經一對大螺旋角圓柱齒輪或圓錐齒輪組成的換向機構(25)帶動一對蝸輪副(27)轉動,刀具裝在蝸輪上完成分齒運動。進給運動是由花鍵杠(14)上的蝸輪副傳至進給掛輪箱(15),再經蝸輪副傳給絲杠(12),使工作臺(4)移動,完成進給運動。進給掛輪箱(15)內設有離合器,當需快速退刀時,離合器脫開,由快速電機(28)實現工作臺的快速移動。差動傳動是由絲杠(12)經差動掛輪箱(26)、差動輪系包(23)、分齒掛輪機構(24)、花鍵杠(14)、換向機構(25)傳到工作臺的蝸輪副(27)完成差動傳動。實踐證明,本技術加工范圍寬、蝸桿長度的齒形部分可長至760毫米,而且大模數蝸桿、各種曲線齒形的蝸桿均可用本機以展成法加工,加工精度高,被加工出的蝸桿運轉時效率可達85%左右,而且本機的生產率高,便于操作。權利要求1.一種蝸桿包絡加工機床的組合系統由機座(1)、床頭箱(2)、尾架(3)、工作臺(4)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臺(4)分為三層上層臺(5)、中層臺(6)、下層臺(7),刀具(8)裝在上層臺(5)的蝸輪上,被加工蝸桿(9)由尾架(3)的頂尖和床頭箱(2)的頂尖定位,由雞心駁盤(10)三點卡住,尾架(3)由油缸帶動,尾架內的頂尖由軸承支承靠摩擦轉動,上層臺(5)可帶動刀具(8)轉動,中層臺(6)可橫向移動,可由液壓缸鎖死在下層臺(7)上,整個工作臺(4)借助下層臺(7)的導軌由絲杠(12)帶動沿被加工蝸桿的軸線運動,床頭箱(2)內的主軸(13)帶動被加工蝸桿旋轉,主軸通過分齒鏈和差動鏈帶動花鏈杠(14)轉動,再通過進給掛輪箱(15)帶動絲杠(12)轉動,主軸(13)、尾架(3)的頂尖軸、被加工蝸桿(9)、絲杠(12)、花鏈杠(14)均為水平方向設置,形成整機臥式布局的組合系統。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床的組合系統,其特征在于工作臺上的對刀系統由步進電機(16)經斜波減速器(17)快速進給油缸(18)、滾珠絲杠(19)傳到螺母座(20),螺母座裝在工作臺(4)的中層臺(6)上。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機床的組合系統,其特征在于花鏈杠(14)經一對大螺旋角圓柱齒輪或圓錐齒輪組成的換向機構(25)帶動一對蝸輪副(27)轉動。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機床制造領域,是用于蝸桿加工的專用機床,它以展成法加工不同曲線齒形的蝸桿,還可進行多頭蝸桿和大模數螺桿的加工,改變了過去用車床以成型法加工的狀況,其主軸(13)、尾架(3)的頂尖軸、被加工蝸桿(9)、絲杠(12)、花鍵杠(14)均為水平方向設置,形成整機臥式布局的組合系統,機頭轉速高,加工程序由計算機控制,采用光柵反饋以保證刀具和工件中心距的高精確度,工效高,精密度高,加工部位尺寸寬闊,便于裝卡操作。文檔編號B23F13/00GK2143539SQ9224200公開日1993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1992年12月2日專利技術者遲向磊, 徐繼鴻, 巫仁智, 張兆雄 申請人:北京市機電研究院, 北京中迅機電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蝸桿包絡加工機床的組合系統由機座(1)、床頭箱(2)、尾架(3)、工作臺(4)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臺(4)分為三層:上層臺(5)、中層臺(6)、下層臺(7),刀具(8)裝在上層臺(5)的蝸輪上,被加工蝸桿(9)由尾架(3)的頂尖和床頭箱(2)的頂尖定位,由雞心駁盤(10)三點卡住,尾架(3)由油缸帶動,尾架內的頂尖由軸承支承靠摩擦轉動,上層臺(5)可帶動刀具(8)轉動,中層臺(6)可橫向移動,可由液壓缸鎖死在下層臺(7)上,整個工作臺(4)借助下層臺(7)的導軌由絲杠(12)帶動沿被加工蝸桿的軸線運動,床頭箱(2)內的主軸(13)帶動被加工蝸桿旋轉,主軸通過分齒鏈和差動鏈帶動花鏈杠(14)轉動,再通過進給掛輪箱(15)帶動絲杠(12)轉動,主軸(13)、尾架(3)的頂尖軸、被加工蝸桿(9)、絲杠(12)、花鏈杠(14)均為水平方向設置,形成整機臥式布局的組合系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遲向磊,徐繼鴻,巫仁智,張兆雄,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市機電研究院,北京中迅機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11[中國|北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