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屬飲食衛生保護設備技術領域。技術方案包括中心處理總成和預處理總成。其特征是,吸水管設置在中心處理總成的上部,預處理總成設置在中心處理總成的下部,以人體吸力作為動力,通過吸水管把原水引進預處理總成的過濾腔,經多層過濾材料清除混濁物,然后進入中心處理總成的前處理單元、滅菌單元、后處理單元,最后入口的是經過濾、滅菌的安全飲用水。以人體吹力作為動力,通過吸水管用氣體壓力逆向進行反沖洗。本發明專利技術動力源簡便可靠,滅菌程序科學嚴謹。可安裝在任何容器中直飲,可放入水源中直飲,解決了飲用水入口前滅菌的難題。對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地區和部隊野外活動的飲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
一種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屬飲食衛生保護設備
技術介紹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70%由水構成。飲水安全關系到人類的健康生存。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項目作為生物污染性的指標,一直排在飲用水檢測的重要位置。飲用菌落總數、 大腸菌群超標的水,會引起急性中毒,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消毒是飲用水處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保障供水水質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城市中,飲用水的來源主要是自來水,我國的自來水是不能直接入口飲用的,包括首都北京,直轄市上海、天津、重慶等中國一流城市,要喝水必須燒開后飲用。自來水不能直接飲用的主要原因是細菌問題,煮沸的水就滅了菌。在農村,少部分經濟較好的地區建起了自來水廠,但大多數還是以飲用井水、河水為主,基本上沒有消毒措施。在全國13多億人口中,農村人口為9. 45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70%。我國有370多萬個村莊,近7億人口居住在沒有自來水供應的地區。如果井水或河水等自然水源不經過有效的衛生處理而直接飲用,水中超標的致病菌會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傷害。城鄉飲用水另一部分來源于桶裝水。大的桶裝水廠生產的桶裝水質量一般不會有問題,而那些小企業的產品則很難達到國家標準,特別是無照經營的黑廠生產的則是不合格的“假水”。2011年7月6日,北京市工商局和質監局公布桶裝水抽查結果31種桶裝水因菌落總數超標而被停售。與桶裝水配套的飲水機不定期消毒也會產生污染,造成過期桶裝水細菌超標。2012年5月21日,廣州日報刊登一篇調查指出桶裝水開封5天衛生狀況急劇下降,第7天合格率只有30%,至第10天,菌落總數全部超標。因此,飲用水無論來自哪種渠道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種細菌超標的水就在我們身邊,也許有人正在飲用。若遭遇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飲用水的安全狀況更為嚴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類80%的疾病與水有關傷寒、霍亂、胃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是人類五大疾病,均是由飲水不潔而引起的。每年世界上約有2500萬名兒童因飲用致病菌超標的水而死亡。飲用水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細菌超標安全隱患,這是不爭的事實。目前還沒有解決這一安全隱患的相關技術和相應辦法。如果把細菌超標而不符合飲用標準的水,在飲用前利用一種裝置進行有效處理,殺滅有害微生物,使水達到飲用水標準直接飲用,不失為是一種實用且有效的技術手段。特別是在自然災害期間,這種裝置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把細菌超標不符合飲用標準的水,經過裝置處理后,就可以直接飲用。以人體吸力作為滅 菌動力,以人體吹力作為反沖洗動力,動力源簡便可靠,滅菌程序科學嚴謹。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可以安裝在任何容器中直飲,也可以在沒有容器的環境下放入水源中直飲,解決了飲用水入口前滅菌的難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它包括中心處理總成和預處理總成。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的結構是吸水管設置在吸管座的上面,吸管座固定在固定座的上面,固定座與后處理單元連接;后處理單元的下面設置滅菌單元,滅菌單元的下面設置前處理單元;前處理單元由前處理篩網與第二過濾腔相隔;在第二過濾腔的外圍設置第一過濾腔。過濾腔可以根據需要多腔設置。中心處理總成的上部設有篩網1,篩網I的下面設有后處理單元,在后處理單元內放置后處理材料;后處理單元的下面設有篩網2,篩網2的下面設有滅菌單元,在滅菌單元內放置滅菌材料;滅菌單元的下面設有篩網3,篩網3的下面設置前處理單元,在前處理單元內放置前處理材料;在中心處理總成的底部設有閥門。預處理總成的外層設有第一過濾腔,在第一過濾腔內放置過濾材料A,預處理總成的里層設有第二過濾腔,在第二過濾腔內放置過濾材料B。過濾材料可以根據需要放置多層。通過人體吸力將原水經預處理總成,經中心處理總成,由吸水管吸出;通過人體吹力將氣體經中心處理總成,經預處理總成反沖洗。需要時在第一過濾腔和第二過濾腔內放置礦化材料。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的水處理機理是以人體吸力作為動力,通過吸水管把原水引進過濾腔,使原水經過多層過濾材料來清除混濁物,然后依次進入前處理單元、滅菌單元、后處理單元,最后到達口中的是經過濾、滅菌的安全飲用水。 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的反沖洗機理是以人體吹力作為動力,通過吸水管把氣體壓力經由后處理單元、滅菌單元、前處理單元進入過濾腔,逆向用氣體壓迫水將過濾腔中多層過濾材料截留的混濁物沖出,達到反沖洗的目的。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的滅菌機理是采用接觸型強力消毒劑,完全不同于在水中加入“氯”或“溴”進行滅菌的傳統方式。當水通過人體吸力流經消毒劑時,水中的細菌病毒充分與消毒劑相接觸,消毒劑將細菌病毒包裹住,瞬間滅亡。接觸型強力消毒劑只在與微生物接觸時才發揮作用,不接觸微生物不損耗能量,這種穩定性保證了消毒劑滅菌的持續性和長效性。接觸型強力消毒劑處理的飲用水,不帶任何由傳統鹵素化學處理和紫外線光學處理導致的不當氣味和口感的缺陷,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消毒安全性的指導方針。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的礦化機理是處理混濁度達標,不需要過濾凈化的自來水、 過期或劣質桶裝水等原水時,將過濾腔中的過濾材料改換成礦化材料。礦化材料在浸泡過程中緩釋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改善水的口感,提高水的質量,有益人體健康。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的其它作用能夠部分去除水中的余氯和有機物;能夠去除水中的異味,改善水的品質。本專利技術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的有益效果是1、在入口前對飲用水進行終端有效滅菌,保障人體健康;2、應用領域廣泛,可以直飲自來水、直飲過期或劣質桶裝水、直飲河水、井水;3、使用方式靈活,與飲水機配套,與水杯配套,與水瓶配套,能夠與任何容器配套使用。在沒有容器的條件下,可放入水源中直飲;4、對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地區和部隊野外活動的飲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5、裝置設計簡單,生產成本低,解決實際問題,易于推廣。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2為中心處理總成示意圖3為預處理總成示意圖4為人體吸力過濾滅菌過程示意圖5為人體吹力反沖洗過程示意圖6為預處理總成放置礦化材料示意圖。對各幅附圖中的標示說明如下⑴吸水管;(2)吸管座;(3)固定座;⑷后處理單元;(5)滅菌單元;(6)中心處理總成;(7)前處理單元;(8)前處理篩網;(9)第二過濾腔;(10)第一過濾腔;(11)預處理總成;(12)飲用水終端安全處理裝置;(13)篩網I ; (14) 后處理材料;(15)篩網2 ; (16)滅菌材料;(17)篩網3 ; (18)前處理材料;(19)閥門;(20) 過濾材料A ; (21)過濾材料B ; (22)人體吸力;(23)原水;(24)人體吹力;(25)氣體;(26) 礦化材料。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12的吸水管I設置在吸管座2的上面,吸管座 2固定在固定座3的上面,固定座3與后處理單元4連接;后處理單元4的下面設置滅菌單元5,滅菌單元5的下面設置前處理單元7 ;前處理單元7由前處理篩網8與第二過濾腔9 相隔;在第二過濾腔9的外圍設置第一過濾腔10。實施例二在實施例一的基礎上,如圖1、圖2所示,中心處理總成6的上部設有篩網I 13,篩網I 13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細菌超標水直飲裝置,包括中心處理總成(6)、預處理總成(11),其特征在于:吸水管(1)設置在吸管座(2)的上面,吸管座(2)固定在固定座(3)的上面,固定座(3)與后處理單元(4)連接,后處理單元(4)的下面設置滅菌單元(5),滅菌單元(5)的下面設置前處理單元(7),前處理單元(7)由前處理篩網(8)與第二過濾腔(9)相隔,在第二過濾腔(9)的外圍沒置第一過濾腔(1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迎秋,
申請(專利權)人:張迎秋,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