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聯合運輸臺車及其運輸方法,包括數條相互平行的橫向軌道和至少一條縱向軌道,橫向軌道的位置高于縱向軌道的位置,縱向軌道在橫向軌道的端部,橫向軌道上配合設置上臺車,縱向軌道上配合設置下臺車,下臺車頂部設置橫向的下臺車導軌,下臺車導軌與橫向軌道同一水平面,下臺車導軌與橫向軌道配合。聯合運輸臺車的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上臺車位于其中一條橫向軌道上,將貨物放置在上臺車上,上臺車沿橫向軌道移動至下臺車的下臺車導軌上;②下臺車帶動上臺車沿縱向軌道移動,移動至貨物要求的橫向軌道一端;③上臺車沿貨物要求的橫向軌道移動至目的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運輸車及其運輸方法,具體的說是。
技術介紹
冶金軋鋼車間軋輥的運輸采用吊裝機械設備,吊裝機械設備為大噸位的行車和吊裝工具,同時要求廠房具有較高的承重能力。在高空作業過程中,危險性較高,容易產生事故;同時,運輸采用的吊裝機械設備維修復雜,有時需要高空維修作業,維修和養護不方便;軋輥在吊裝時,在慣性作用下方向容易發生變化,不方便安裝。若采用地面運輸,由于車間中設備較多,必須繞開設備,運輸線路較長,同時必然造成軋輥轉向,轉向后的軋輥還需吊裝轉回,操作復雜且十分不方便,不便于工業化實施。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本專利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聯合運輸臺車,包括數條相互平行的橫向軌道和至少一條縱向軌道,橫向軌道的位置高于縱向軌道的位置,縱向軌道在橫向軌道的端部,橫向軌道上配合設置上臺車,縱向軌道上配合設置下臺車,下臺車頂部設置橫向的下臺車導軌,下臺車導軌與橫向軌道同一水平面,下臺車導軌與橫向軌道配合。為了進一步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所述的下臺車頂部遠離橫向軌道的一端設置限位塊。所述的下臺車頂部設置擋輪器,擋輪器與上臺車的車輪配合。所述的上臺車上安裝絲杠制動器,所述的絲杠制動器由絲杠軸、螺母、轉軸、制動桿、鉸接座和軸承連接構成,轉軸安裝在上臺車底部,轉軸上鉸接制動桿的中部,制動桿一端安裝鉸接座,鉸接座上安裝軸承,軸承內套裝絲杠軸,上臺車上設置螺母,螺母與絲杠軸配合,制動桿另一端與擋輪器配合。所述的上臺車上部安裝軸承座。所述的下臺車頂部安裝大車蓋板,上臺車頂部安裝下臺車蓋板。所述的橫向軌道設置橫向限位開關,縱向軌道端部設置縱向限位開關。聯合運輸臺車的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上臺車位于其中一條橫向軌道上,將貨物放置在上臺車上,上臺車沿橫向軌道移動至下臺車的下臺車導軌上;②下臺車帶動上臺車沿縱向軌道移動,移動至貨物要求的橫向軌道一端;③上臺車沿貨物要求的橫向軌道移動至目的位置。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將軋輥的運輸均在地面上完成,避免高空作業的危險性,對廠房的要求降低,降低生產成本;維修和養護過程在地面進行,過程安全,保障工作順利;在軋輥運輸過程中,軋輥不會發生變化,便于安裝操作,節省時間,增加工作效率。本專利技術還具有結構簡潔緊湊、制造成本低廉和便于安裝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I部放大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下臺車行走機構2下臺車驅動器3下臺車控制器4下臺車車體5下臺車導軌6擋輪器7絲杠制動器8縱向軌道9大車驅動器10大車控制器11大車車體12大車行走機構13限位塊14軸承座15位置感應控制器16下臺車蓋板17大車蓋板18橫向限位開關19橫向軌道20縱向限位開關21上臺車22下臺車23絲杠軸24螺母25轉軸26制動桿27鉸接座28軸承。具體實施例方式聯合運輸臺車,如圖1所示,包括數條相互平行的橫向軌道19和至少一條縱向軌道8,橫向軌道19與縱向軌道8之間的位置優選垂直,或者根據車間地形進行其他角度設置,橫向軌道19的位置高于縱向軌道8的位置,縱向軌道8在橫向軌道19的端部,橫向軌道19上配合設置上臺車21,縱向軌道8上配合設置下臺車22,下臺車22頂部設置橫向的下臺車導軌5,下臺車導軌5與橫向軌道19同一水平面,下臺車導軌5與橫向軌道19配合。橫向軌道19 一端安裝位置感應控制器15。所述的下臺車22由大車車體11、帶制動器的大車行走機構12、大車驅動器9和大車控制器10連接構成,帶制動器的大車行走機構12、大車驅動器9和大車控制器10安裝在大車車體11上,大車行走機構12與縱向軌道8配合,大車行走機構12與大車驅動器9連接,大車控制器10與大車驅動器9連接。大車控制器10由電氣控制箱和手持遙控器組成,手持遙控器控制電器控制箱,電器控制箱接受信號后對大車驅動器9開啟和關閉,大車行走機構12從而沿縱向軌道8行走。所述的上臺車21由下臺車車體4、下臺車行走機構1、下臺車驅動器2、下臺車控制器3和絲杠制動器7連接構成,下臺車行走機構1、下臺車驅動器2、下臺車控制器3和絲杠制動器7安裝在下臺車車體4上,下臺車行走機構I與橫向軌道19配合,下臺車行走機構I與下臺車驅動器2連接,下臺車控制器3與下臺車驅動器2連接,絲杠制動器7與下臺車行走機構I配合。下臺車驅動器2由電氣控制箱和手持遙控器組成,手持遙控器控制電器控制箱,電器控制箱接受信號后對下臺車驅動器2開啟和關閉,下臺車行走機構I從而沿橫向軌道19行走。為了防止上臺車21沖出下臺車22,保障運行安全,所述的下臺車22頂部遠離橫向軌道19的一端設置限位塊13。為了提高在下臺車22運行過程中上臺車21的穩定性,所述的下臺車22頂部設置擋輪器6,擋輪器6與上臺車21的車輪配合。所述的上臺車21上安裝絲杠制動器7,所述的絲杠制動器7由絲杠軸23、螺母24、轉軸25、制動桿26、鉸接座27和軸承28連接構成,轉軸25安裝在上臺車21底部,轉軸25上鉸接制動桿26的中部,制動桿26 —端安裝鉸接座27,鉸接座27上安裝軸承28,軸承28內套裝絲杠軸23,上臺車21上設置螺母24,螺母24與絲杠軸23配合,制動桿26另一端與擋輪器6配合。上臺車21停在下臺車22上后,轉動絲杠軸23使制動桿26 —端提起,制動桿26另一端下降與擋輪器6配合,提高下臺車22運行時的穩定性;上臺車21行走時,反向轉動絲杠軸23使制動桿26與擋輪器6分離。所述的上臺車21上部安裝軸承座14,軸承座14便于軋輥的安放。聯合運輸臺車的運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①上臺車21位于其中一條橫向軌道19上,將貨物放置在上臺車21上,工作人員通過下臺車控制器3,使上臺車21沿橫向軌道19移動至下臺車22的下臺車導軌5上,擋輪器6升起與上臺車21的車輪配合;②下臺車22帶動上臺車21沿縱向軌道8移動,位置感應控制器15的感應到下臺車22到達移動至貨物要求的橫向軌道19 一端時,將信號傳送至下臺車22的大車控制器10使下臺車22停止運行,橫向軌道19與下臺車軌道5對齊,擋輪器6落下;③上臺車21沿貨物要求的橫向軌道19移動至目的位置。如圖2所示,為了便于維修和養護,所述的下臺車22頂部安裝大車蓋板17,上臺車21頂部安裝下臺車蓋板16。打開大車蓋板17后即可對下臺車22進行維修,同理,打開下臺車蓋板16可對上臺車21進行維修。為了保障運行過程的安全,如圖2所示,所述的橫向軌道19設置橫向限位開關18,縱向軌道8端部設置縱向限位開關20。當上臺車21運行至橫向限位開關18時,可對上臺車21進行緊急制動,當下臺車22運行至縱向限位開關20時,可對下臺車22進行緊急制動,從而避免事故的發生。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實施例的范圍內。本專利技術未詳盡描述的
技術實現思路
均為公知技術。權利要求1.聯合運輸臺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條相互平行的橫向軌道(19)和至少一條縱向軌道(8 ),橫向軌道(19 )的水平高度于縱向軌道(8 )的水平高度,縱向軌道(8 )在橫向軌道(19)的端部,縱向軌道(8)上配合設置下臺車(22),下臺車(22)頂部設置橫向的下臺車導軌(5),下臺車導軌(5)與橫向軌道(19)同一水平面,下臺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聯合運輸臺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數條相互平行的橫向軌道(19)和至少一條縱向軌道(8),橫向軌道(19)的水平高度于縱向軌道(8)的水平高度,縱向軌道(8)在橫向軌道(19)的端部,縱向軌道(8)上配合設置下臺車(22),下臺車(22)頂部設置橫向的下臺車導軌(5),下臺車導軌(5)與橫向軌道(19)同一水平面,下臺車導軌(5)與橫向軌道(19)對齊,橫向軌道(19)上設置上臺車(21),上臺車(21)與橫向導軌(19)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五升,張春苗,穴俊蓮,韓學好,吳國海,徐金來,楊景山,李繼亮,劉潔,
申請(專利權)人:濟鋼集團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