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蒸汽加熱、水冷卻式發泡成型機中的全自動開合模具,它能同時安裝雙層模具,由同一個提升模架來控制上層模具和下層模具的上升或下降,并且能讓上層模具和下層模具各自在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和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的共同作用下按順序開模。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結構新穎、能同時安裝雙層模具、款式和類型更豐富、生產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單位時間內加工數量多、成品質量穩定、運行自動化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塑料、橡膠熱、冷定型發泡機械領域,涉及一種用于蒸汽加熱、水冷卻式發泡成型機中的全自動開合模具。
技術介紹
申請人:之前申請過名稱為“ 一種應用于發泡成型機的新型全自動加熱冷卻裝置”、專利申請號為201120472077.0的技術專利,該技術專利中所提供的技術措施提供了一種自動移動加熱和固定冷卻發泡成型中的全自動開合模具,這種全自動開合模具采用的油壓結構是一種多缸升壓裝置,而這種結構只適用于電、油加熱機械結構;另外,該技術專利采用的是一種單層開合模裝置;所以不能滿足用戶更多的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所存在的油壓結構單一、單層自動開合模裝置、不能有效滿足用戶更多需求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蒸汽加熱、水冷卻式發泡成型機中的全自動開合模具,它是一種水蒸汽加熱裝置,它具有結構新穎、能同時安裝雙層模具、款式和類型更豐富、生產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單位時間內加工數量多、成品質量穩定、運行自動化的特點。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如下具體技術措施用于蒸汽加熱、水冷卻式發泡成型機中的全自動開合模具,它是一種雙層自動開合模裝置,它包括上層模具、下層模具、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輔助模具升降的裝置、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其結構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的每層模具是由上模和底模組成,上層模具設置于下層模具的正上方,每層模具均配置有一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和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雙層模具由同一輔助模具升降的裝置進行升/降的控制; 其中,所述的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包括推拉模架、滾輪組、水平推拉油/氣缸、斜拉油/氣缸、斜推油/氣缸; 其中,所述的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包括推拉模架; 其中,所述的輔助模具升降的裝置包括提升模架、提升導柱; 進一步地說,上模的后端面與底模的后端面活葉連接,上模與底模以該活葉為基點作扇形開/合操作,上模與底模均設置有多個模腔室,底模的底部固定設置于推拉模架之中,推拉模架左右兩側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置有一排滾輪,滾輪的個數不限,上排滾輪與下排滾輪形成一組具有支承和導軌作用的滾輪組,推拉模架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組滾輪組,滾輪組與工作站側板組合形成提升模架,提升支板的中端固定設置于升降油/氣缸的下方,提升支板的兩端連接于兩根提升導柱的上方,提升導柱的下端均固定設置于提升模架的上端,提升模架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提升模架下端的兩側各分別通過兩片導板來吊接用來固定中層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的支承架,上層提升模架的下端兩側各分別連接有兩根吊柱,吊柱的下方則與下層提升模架連接;升降油/氣缸固定設置于工作站的頂端; 水平推拉油/氣缸的固定端通過軸桿與提升模架固定連接,水平推拉油/氣缸的活塞桿頭端通過牽引桿與推拉模架的后端固定連接; 上斜拉油/氣缸的固定端分別固定于工作站的左右兩側面的上方,下斜拉油/氣缸的固定端分別固定設置于下層提升模架前端的左右兩側;斜拉油/氣缸的活塞桿頭端分別與模具的上模前端的支桿架的左右兩側面通過緊固件實現連接; 用以固定上層模具的提升模架的長度與工作站的長度相等;用以固定下層模具的提升模架的長度伸長,并且下層模具的長度增加; 用以控制上層模具的斜推油/氣缸的后端固定在工作站頂端的兩側;用以控制下層模具的斜推油/氣缸的后端則固定在與下層模具連接的提升模架的前端之上; 其中,所述的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呈上、中、下三層結構,上層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位于提升模架、推拉模架以及雙層模具的上方;中層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位于上層提升模架、推拉模架的下方,并且位于下層提升模架、推拉模架、下層模具的上方;下層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位于下層提升模架、推拉模架、下層模具的下方;設置于工作站下端的下支承板的底面固定設置有多支油缸,該多支油缸能由下而上抬升進入壓模工序,該多支油缸的活塞桿頭端均與位于下層的冷卻板固定連接。多支油缸上升加壓后,能使上、中、下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能分別先通過蒸汽加熱后進行水冷卻的方式對模具中的產品原料進行發泡和定型,然后,該多支油缸再下降。上、中、下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的加熱工序和水冷卻工序所使用的閥門均同在一個裝置內完成對產品原料蒸汽加熱發泡、水冷卻定型的工序。本專利技術能同時安裝雙層模具,由同一個提升模架來控制上層模具和下層模具的上升或下降,并且能讓上層模具和下層模具各自在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和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的共同作用下按順序開模。上層模具自動開合的工作原理如下 啟動上層模具的推拉模架,水平推拉油/氣缸的活塞桿收縮后通過牽引桿牽拉上層模具的推拉模架前行,前行中的推拉模架沿著滾輪排作水平移動,上層模具的上模和底模同時向工作站外移動,與此同時,斜拉油/氣缸的活塞桿自由伸長,模具便逐步展開,當上層模具的推拉模架移動終位時,斜推油/氣缸收縮,此時的上層模具呈最大位打開。正是由于斜拉油/氣缸的活塞桿頭端的牽拉,上層模具的推拉模架使向工作站外移動的上層模具的前端向上傾斜展開,這樣上層模具就被打開并等待填/取料。待填/取料完畢后,啟動水平推拉油/氣缸,其活塞桿反向伸展并且通過牽引桿的牽拉使上層模具的推拉模架后移,后移中的上層模具的推拉模架沿著滾輪排作水平移動,上層模具的上模和底模亦同時向工作站內移動,上層模具的上模此時由于失去斜拉油/氣缸的牽拉,所以上模的前端就會逐漸下降直至與底模閉合在一起。下層模具自動開合的工作原理如下 啟動下層模具的推拉模架,水平推拉油/氣缸的活塞桿收縮后通過牽引桿牽拉下層模具的推拉模架前行,前行中的推拉模架沿著滾輪排作水平移動,下層模具的上模和底模同時向工作站外移動,與此同時,斜拉油/氣缸的活塞桿自由收縮,模具逐步展開,當下層模具的推拉模架移動終位時,斜推油/氣缸伸長,此時的下層模具呈最大位打開。正是由于斜拉油/氣缸的活塞桿頭端的推進,下層模具的推拉模架使向工作站外移動的下層模具的前端向上傾斜展開,這樣下層模具就被打開并等待填/取料。待填/取料完畢后,啟動水平推拉油/氣缸,其活塞桿反向伸展并且通過牽引桿的牽拉使下層模具的推拉模架后移,后移中的下層模具的推拉模架沿著滾輪排作水平移動,下層模具的上模和底模亦同時向工作站內移動,下層模具的上模此時由于失去斜拉油/氣缸的推拉,所以上模的前端就會逐漸下降直至與底模閉合在一起。操作時,設置于工作站上的升降油/氣缸能帶動提升導柱以及連接于其底部的提升模架,提升模架引導上層模具至指定位置,上層模具在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和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的共同作用下移出開模并填裝料,填裝料完成后,上層模具后退回移至原始狀態,上層模具同時閉合;在升降油/氣缸的控制和帶動下,提升模架再引導下層模具至指定位置,下層模具在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和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的共同作用下移出開模并填裝料,填裝料完成后,下層模具后退回移至原始狀態,下層模具同時閉合。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結構新穎、能同時安裝雙層模具、款式和類型更豐富、生產效率高、加工成本低、單位時間內加工數量多、成品質量穩定、運行自動化的特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更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整體組合結構左視 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上層模具處于打開狀態時的整體組合結構左視 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下層模具處于打開狀態時的整體組合結構左視 圖4為本專利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蒸汽加熱、水冷卻式發泡成型機中的全自動開合模具,它包括上層模具(A)、下層模具(B)、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輔助模具升降的裝置、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每層模具是由上模和底模組成,上層模具(A)設置于下層模具(B)的正上方,每層模具均配置有一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和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雙層模具由同一輔助模具升降的裝置進行升/降的控制;其中,所述的輔助模具開/合的裝置包括推拉模架(C1)、滾輪組(C2)、水平推拉油/氣缸(C3)、斜拉油/氣缸、斜推油/氣缸;其中,所述的輔助模具移動的裝置包括推拉模架(C1);其中,所述的輔助模具升降的裝置包括提升模架(D1)、提升導柱(D2);上模的后端面與底模的后端面活葉連接,上模與底模以該活葉為基點作扇形開/合操作,上模與底模均設置有多個模腔室,底模的底部固定設置于推拉模架(C1)之中,推拉模架(C1)左右兩側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置有一排滾輪,滾輪的個數不限,上排滾輪與下排滾輪形成一組具有支承和導軌作用的滾輪組(C2),推拉模架(C1)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組滾輪組(C2);滾輪組(C2)與工作站側板組合形成提升模架(D1),提升支板(E)的中端固定設置于升降油/氣缸(F)的下方,提升支板(E)的兩端連接于兩根提升導柱(D2)的上方,提升導柱(D2)的下端均固定設置于提升模架(D1)的上端,提升模架(D1)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提升模架下端的兩側各分別通過兩片導板來吊接用來固定中層蒸汽加熱、水冷卻裝置的支承架,上層提升模架的下端兩側各分別連接有兩根吊柱,吊柱的下方則與下層提升模架連接;升降油/氣缸(F)固定設置于工作站(Z)的頂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祥山,
申請(專利權)人:蔡祥山,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