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帶鋼縮頸量測量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退火爐內的帶鋼縮頸量測量方法。
技術介紹
帶鋼經過冷軋退火機組后,由于經歷過退火爐的高溫處理,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寬度減少的現象,同時長度也會相應拉長,減少的這部分寬度習慣上稱為縮頸量,縮頸量是產品質量設計的重要參數。產品質量設計時,如果縮頸量考慮過小,將造成生產出的成品寬度不符;如果考慮過大,將造成資源的過度浪費,降低成材率。對于長度的變化,則會影響爐子后面的焊縫跟蹤精度,嚴重時將影響產品質量。目前各退火機組的縮頸量是采用在帶鋼上做記號,退火前后進行寬度測量而得出的。其具體為在加熱爐入口的A點帶鋼上做一個長度和寬度分別為L1和W1的記號,當這段帶鋼經過一定時間從A點移動到爐子出口 B點時,帶鋼的長度和寬度分別變為L2和W2。根據縮頸量的定義,我們就可以計算出縮頸量為Aff = W1-W2上述縮頸量測量方法是一種純手工統計方法,數據的獲得一方面需要重復試驗、專人跟蹤記錄,而且由于帶鋼品種規格很多,工作量很大,完成測量時間很長;另一方面做有記號的帶鋼最終要作切廢處理,由于實驗的次數很多,切廢量也較大;此外,對于涂鍍機組,鍍層的記號在出口已被遮蓋,無法實施快速測量,只能采取出口臨時停機的方法測量,對產能有影響。最后,這種手工測量方法給出的縮頸量數據是一個靜態的數據,不能反映出實際的帶鋼生產過程中的動態變化過程,因此不具有實時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采用該方法應當可以準確、高效地測得帶鋼在退火爐內發生的縮頸量,從而較之手工測量大大提高測量的效率和準確率,為帶鋼產品質量設計提供準確的數據依據,同時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退火爐內帶鋼縮頸量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在退火爐入口處A點的傳動輥和出口處B點的傳動輥上分別設置一旋轉編碼器,控制各傳動輥馬達驅動傳動輥轉動,帶動帶鋼在張力作用下平直地、與傳動輥之間沒有相對滑動地從退火爐的入口處A點向出口處B點行進,控制帶鋼的行進速度變化不大于10mpm,控制退火爐的退火溫度變化不大于10℃,采用下述模型得到帶鋼的縮頸量ΔW:ΔW=(1-ρBρA×ΔPA×PPRB×GA×DAΔPB×PPRA×GB×DB)×WA式中:ρA、ρB分別表示帶鋼上在A點和B點處的溫度下的密度;ΔPA、ΔPB分別表示A點的旋轉編碼器和和B點的旋轉編碼器在Δt時間段內的脈沖變化量,Δt取5?10s;PPRA、PPRB分別表示A點的旋轉編碼器和和B點的旋轉編碼器每轉的額定脈沖數;GA、GB分別表示A點和B點處傳動輥馬達與傳動輥的傳動齒輪比;DA、DB分別表示A點和B點處傳動輥的直徑;WA為帶鋼在A點處的寬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偉,李東亭,
申請(專利權)人:寶鋼新日鐵汽車板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