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畜禽用小麥專用復合酶制劑及其應用,它包括以下組分: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纖維素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果膠酶、α-半乳糖甘酶、糖化酶、黑曲霉發酵復合酶;添加抗氧化劑、防霉劑、驅蟲劑、載體。本發明專利技術選用有效降低粘度的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纖維素酶、酸性蛋白酶等單酶配制小麥專用復合酶,不僅比單純發酵黑曲霉獲得復合酶操作簡便、勞動量和成本低,且有良好的酶解和降低粘度效果。本發明專利技術能有效解決日糧中添加高比例小麥所帶來的抗營養作用,降低食糜粘度,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進而幫助飼料企業用好小麥和小麥酶,有效降低飼養成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動物飼料添加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畜禽用小麥專用復合酶制劑及其應用。
技術介紹
由于全球供求關系及工業用玉米需求量不斷上升,玉米價格持續處于高價位,而小麥價格與玉米一直保持200元/噸的差價,其營養成分也較玉米有一定的優勢,所以生產優質飼料和降低養殖成本,小麥成為玉米的最佳替代品之一。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小麥中非淀粉多糖引起的抗營養問題,而添加酶制劑可很好的解決由于用小麥替代玉米帶來 的抗營養特性。麥類飼料中一般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主要包括阿拉伯木聚糖、β -葡聚糖、α-半乳糖苷、果膠聚糖等,其中前兩者占SNSP的30%,阿拉伯木聚糖和β-葡聚糖是由β (1-3)和β (1-4)糖苷鍵連接而成,β_1,3糖苷鍵改變了 β_1,4糖苷鍵的主鏈結構,阻止了主鏈間的相互接近,受這兩種鍵的特性的影響,糖分子內部結構松散,使其可與水結合,增加了消化道內容物的粘性。單胃動物不能分解SNSP,所以它不具備營養作用。而且因為SNSP本身能結合大量的水,使采食動物消化道的食糜體積增大,黏度增加,并形成凝膠,導致養分溶出速度減緩,這會干擾消化酶的功能和吸收作用,影響食糜在小腸中的滯留時間,引起微生物異常繁殖,造成動物生長受阻,降低飼料消化率和代謝能,所以它不僅是一種非營養因子,還是一種抗營養因子。植物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構成。SNSP就是半纖維素的重要組分,含有阿拉伯木聚糖和β_葡聚糖的細胞壁會對動物內源消化酶產生屏蔽作用,包裹著蛋白質、淀粉等內容物,阻止其與消化酶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堅固的物理屏障,降低飼料消化率及利用率。研究表明,用小麥完全替代日糧中的玉米,食糜黏度提高了 69. 23%。高黏性阻止了營養物質與內源酶的接觸,降低了食糜內糖、氨基酸和其它養分向腸粘膜的移動,造成養分消化吸收率降低。養分的分子量越大,黏稠度效應對其影響也越大,尤其是脂肪。黏稠度增加阻礙了腸道內容物的機械混合,減緩了乳化作用,阻止了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另外,SNSP表面帶有的負電荷能與脂類、膽固醇和膽鹽結合,使膽酸的糞便損失率增加,同時也增加了來自膽固醇的膽酸肝臟合成物。膽酸和脂類的持續排泄和糞酸及中性固醇的快速消除最終可能影響到脂類和膽固醇在小腸的消化吸收。對小麥抗營養因子的有效降解需要多種酶或多種酶系的協同作用。不同來源酶的酶學特性對小麥的酶解效果差異也很大。但是,現有的小麥復合酶在降解粘度方面較差,且發酵操作復雜、勞動量和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小麥酶解效果不理想的情況,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畜禽用小麥專用復合酶制劑及其應用,所述復合酶具有很好的酶解效果,可獲得較高量的還原糖,還具有良好的降低粘度效果。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小麥專用復合酶制劑,它包括以下組分,按質量百分比計木聚糖酶O. 5-1. 5%、β -葡聚糖酶O. 2-0. 6%、β -甘露聚糖酶O. 1-0. 3%、纖維素酶O. 2-0. 6%、酸性蛋白酶2-4%、中性蛋白酶O. 5-1. 5%、果膠酶1-2. 2%、α -半乳糖甘酶8_12%、糖化酶8_12%、黑曲霉發酵復合酶8-12% ;添加抗氧化劑2-4%、防霉劑2-4%、驅蟲劑1-3%、載體42. 3-66. 5%。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它包括以下組分,按質量百分比計木聚糖酶1%、β -葡聚糖酶O. 4%、β -甘露聚糖酶O. 2%、纖維素酶O. 4%、酸性蛋白酶3%、中性蛋白酶1%、果膠酶1. 6%、α -半乳糖甘酶10%、糖化酶10%、黑曲霉發酵復合酶10% ;添加抗氧化劑3%、防 霉劑3%、驅蟲劑2%、載體54. 4%。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所述小麥專用復合酶制劑在作為畜禽飼料添加劑中的應用。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復合酶的添加用量為100-150克/每噸料。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1、分解抗營養因子,降低腸道食糜黏度小麥中的木聚糖是提高動物腸道食糜粘度的主要原因。NSP的黏度與其分子量有很大的關系,分子量越大其黏性就越高。本專利技術選用有效降低粘度的木聚糖酶和β_葡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纖維素酶、酸性蛋白酶等單酶配制小麥專用復合酶,日糧中添加所述酶制劑后,分子量大于5萬Da的葡聚糖組分明顯減少,而小分子量的阿拉伯木聚糖和β -葡聚糖的黏性和水溶性大大降低,降低了對腸道的副作用,使食糜在消化道內更易于轉運和消化吸收,本專利技術能有效解決日糧中添加高比例小麥所帶來的抗營養作用,可有效消除其抗營養作用,降低食糜粘度,提高動物的生產性能,進而幫助飼料企業用好小麥和小麥酶,有效降低飼養成本。2、激活內源酶的分泌,提高飼料利用率在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所述酶制劑,還可以激活內源酶的分泌,提高內源消化酶的活性,如提高了十二指腸內容物中總蛋白水解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飼料粗蛋白質、粗脂肪和粗纖維的表觀消化率也分別得到提高,從而促進了養分的消化吸收。3、減少有害菌的繁殖,改善腸道結構因為所述酶制劑的添加,降低了腸道內容物的黏性,促進養分的消化吸收,從而改變了腸道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數量,降低了對養分的競爭性吸收。另外,NSP酶制劑的添加減少了 NSP對腸道的副作用,改善腸道結構,促進腸絨毛的生長。除此之外,使用本專利技術所述酶制劑還比單純發酵黑曲霉獲得復合酶操作簡便、且勞動量和成本得以大大降低。結合附圖閱讀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后,本專利技術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λ·Μ/E. ο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中木聚糖酶對小麥的體外酶解效果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配制成的所述小麥專用復合酶體外酶解效果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中黑曲霉分泌酶、木聚糖酶及配制成的小麥專用復合酶對小麥的體外酶解效果對比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中木聚糖酶對小麥的降解粘度效果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配制成的所述小麥專用復合酶降解粘度效果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中黑曲霉分泌酶、木聚糖酶及配制成的小麥專用復合酶對小麥的降解粘度效果對比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一、制備黑曲霉發酵酶取市場上對小麥酶解效果較好的黑曲霉,固體發酵使之產木聚糖酶和其他酶形成復合酶系。其培養和生產的過程為黑曲霉菌株的篩選(商品編號為3. 316)—發酵種子的擴大培養I配制發酵原料一滅菌一接種一固體發酵一后處理一精料酶源一復配工藝一廣品具體步驟為培養種子麩皮蒸餾水=2:1,配置種子培養基,121°C,30min-45min滅菌。接種,30°C培養4-5天,搖勻之后,放入4°C冰箱至少1-2天,可用。生產麩皮、玉米皮等按培養基配方配置倒入混合機中混料,菌種接到水里混勻,之后將混好菌種的水緩慢均勻倒入混合機中,攪拌5min后,送至培養間,攤料至2-3cm厚,30 V培養,前24h升溫(25 °C左右、32 °C以下),生產48h出料,烘干,粉碎。二、配制小麥專用復合酶選用具有良好的降低粘度作用的木聚糖酶,同時選用其它的單酶配成小麥專用復合酶,組分及含量如下木聚糖酶1%、β -葡聚糖酶O. 4%、β -甘露聚糖酶O. 2%、纖維素酶O. 4%、酸性蛋白酶3%、中性蛋白酶1%、果膠酶1. 6%、α -半乳糖甘酶10%、糖化酶10%、黑曲霉發酵酶10%,同時添加抗氧化劑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小麥專用復合酶制劑,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組分,按質量百分比計:木聚糖酶0.5?1.5%、β?葡聚糖酶0.2?0.6%、β?甘露聚糖酶0.1?0.3%、纖維素酶0.2?0.6%、酸性蛋白酶2?4%、中性蛋白酶0.5?1.5%、果膠酶1?2.2%、α?半乳糖甘酶8?12%、糖化酶8?12%、黑曲霉發酵復合酶8?12%;添加抗氧化劑2?4%、防霉劑2?4%、驅蟲劑1?3%、載體42.3?66.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利芬,王希輝,桑艷玲,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根源生物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