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包括服務器及通信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內設有用于吸收服務器散發的熱量和機柜內熱量的水冷卻循環管道,機柜內或機柜外設有與水冷卻循環管道連接的水泵和熱傳導裝置,所述熱傳導裝置包括換熱器和熱管。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設于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的后側或左右兩側,該水冷卻循環管道通過熱傳導裝置與公共自來水管道進行熱交換,由自來水管道內的自來水將吸收的熱量帶走,從而提高了機柜的散熱效率,節約了電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減少了噪音,并減少了向機柜周圍環境排放熱量,因而有利于環境保護。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具有散熱效率高,節能減排,易于實施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
本技術涉及服務器及通信機柜,尤其涉及一種與自來水進行熱交換的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通信設備不斷向工作性能高、體積小、功能強等方向發展。對于通信行業而言,隨著對服務器及通信網絡設備工作性能需求的提高及機柜體積的縮小,機柜內部的元器件越來越密集,發熱量也越來越大。若熱量在機柜內部聚積而能不及時散發到周圍環境中去,便會影響到設備的正常運行,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發生故障,從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現有的通信機柜一般采用風冷式散熱系統進行散熱,其通常在機柜頂部設置強制散熱風機,在機柜側壁設置散熱孔,外部冷空氣通過散熱孔進入機柜內部,利用強制散熱風機加速內部熱空氣外部冷空氣對流,從而降低機柜內溫度,解決機柜散熱問題。這種風冷散熱方式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機柜內部溫度過高的問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風冷式散熱性能不穩定, 散熱效率低,其受機柜外界環境溫度變化波動較大,尤其在炎熱的夏天,當外界溫度高達 38 40攝氏度時,利用空氣對流進行散熱的效果便會明顯降低。其次,散熱風機在強制散熱時,是將機柜內的熱空氣排入外部空間,導致機柜周圍的溫度升高,這對周圍環境同樣不利。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節能減排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趨勢所在,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充分利用自來水實現熱交換,散熱效率高,噪音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包括服務器及通信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內設有用于吸收服務器散發的熱量和機柜內熱量的水冷卻循環管道,機柜內或機柜外設有與水冷卻循環管道連接的水泵和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分別與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及公共自來水管道相連接,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設于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的后側或左右兩側, 其兩端分別連接于熱交換器的熱水入口和冷水出口,自來水管道的兩端分別連接于熱交換器冷水入口和熱水出口,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內的液體將機柜內熱空氣冷卻后進入熱交換器,并與同時進入熱交換器的自來水進行熱交換后,由自來水將吸收的熱量帶走。作為本技術的第二種的方案,該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包括服務器及通信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內設有用于吸收服務器散發的熱量和機柜內熱量的水冷卻循環管道,機柜內或機柜外設有熱交換器及與水冷卻循環管道連接的水泵,該熱交換器分別與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及公共自來水管道相連接,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設于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的后側或左右兩側,且其一部分由熱交換器的內部穿過,熱交換器的冷水入口和熱水出口分別與自來水管道連接,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將吸收熱量后的液體送入熱交換器,與進入熱交換器的自來水進行熱交換后,由自來水將吸收的熱量帶走。作為本技術的第三種方案,一種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包括服務器及通信機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內設有用于吸收服務器散發的熱量和機柜內熱量的水冷卻循環管道,機柜內或機柜外設有與水冷卻循環管道連接的水泵,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上沿水流循環方向位于機柜與水泵之間設有若干與管道外壁接觸的熱管,所述熱管的另一端與公共自來水管道連接,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通過熱管將液體的熱量瞬間傳導至公共自來水管道,由自來水將吸收的熱量帶走。所述的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內液體為高純水,在溫度為25°C時,其電導率小于O. lus/cm, pH值為6. 8-7. 0,所述高純水雜質的含量小于O. lmg/Lo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上設有與水冷卻循環管道內部連通的經密封的加水口。所述加水口處裝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與加水口螺紋連接。所述熱交換器為管式換熱器。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是由水泵驅動管內液體循環流動的封閉式管道。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及熱交換器由不銹鋼制作而成,所述單向閥由PVC、PP、PVDF 材料及不銹鋼中的任一種制作而成。本技術的貢獻在于,其有效解決了現有機柜散熱系統散熱效率低,散熱性能不穩定的問題。本技術通過設置水冷卻循環管道,由熱傳導裝置將水冷卻循環管道吸收的熱量傳遞給公共自來水管道,最終由自來水將吸收的熱量帶走,從而提高了機柜的散熱效率,并節約了電能,提高了能源利用率,減少了噪音,并減少了向機柜周圍環境排放熱量,因而有利于環境保護。本技術還具有散熱效率高,節能減排,易于實施等特點。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實施例I的原理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實施例2的原理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實施例3的原理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列實施例是對本技術的進一步解釋和補充,對本技術不構成任何限制。實施例I如圖I所示,本技術的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包括水冷卻循環管道 10、水泵20、熱交換器30及自來水管道40。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用于吸收服務器散發的熱量和機柜60內熱量,所述水泵20用于驅動水冷卻循環管道10內的液體在管道內循環流動,所述熱交換器30用于連接水冷卻循環管道10與自來水管道40進行熱交換,所述自來水管道40用于將熱量帶走。如圖I所示,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可全部或部分設于機柜60內,本實施例中, 水冷卻循環管道10部分設于機柜60內,設于機柜60外的部分管道用于連接設于機柜60外部的水泵20和熱交換器30。因機柜60內的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的散熱部位一般位于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的后側或左右兩側,故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可設于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的后側或左右兩側,用于吸收服務器或通信設備散發出來的熱量,降低設備溫度及環境溫度,從而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本實施例中,水冷卻循環管道10設于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的后側。 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上設有加水口,加水口上裝有單向閥,用于連接外部水管手動往水冷卻循環管道內加水。本實施例中,所述加水口為圓筒形,其設有內螺紋,所述單向閥采用直通式單向閥,其一端設有外螺紋,所述單向閥通過其外螺紋與加水口的內螺紋連接在出水口處。為防止在不加水時灰塵或異物進入單向閥接口處,所述單向閥另一端處裝有單向閥保護蓋。當管道鋪設好需要往管道內注水時,可將單向閥的保護蓋取下,將單向閥的連接端連接于外部水管,外部水管的另一端連接于被加液體的容器,例如,罐裝高純水,通過手動控制往管道內加水,當管道內水加滿時,撥出水管,裝上保護蓋即可。為防止水冷卻循環管道10銹蝕,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內的液體采用高純水。在溫度為25°C時,高純水的電導率小于O. lus/cm, pH值為6. 8-7. 0,所述高純水雜質的含量小于O. lmg/L。因高存水的雜質含量低,電導率低,近乎絕緣,所以即使管道10老化或損壞時,管道10內的液體泄漏出來也不會對電器元器件造成危害,從而保障了機柜60的安全性。為防止管道10銹蝕,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采用不銹鋼材質,本實施例中,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采用衛生級316L型號不銹鋼管,其具有耐高溫、抗腐蝕、熱傳導率高等特性,使得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不易生銹, 從而保證了管道10內高純水的純凈度。所述單向閥由不銹鋼制成,以滿足管道10內水質的純凈度要求。如圖I所示,所述水泵20可設于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服務器及通信機柜的散熱系統,包括服務器及通信機柜(60),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柜(60)內設有用于吸收服務器散發的熱量和機柜(60)內熱量的水冷卻循環管道(10),機柜(60)內或機柜(60)外設有與水冷卻循環管道(10)連接的水泵(20)和熱交換器(30),該熱交換器(30)分別與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及公共自來水管道(40)相連接,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設于服務器或通信設備的后側或左右兩側,其兩端分別連接于熱交換器(30)的熱水入口和冷水出口,熱交換器(30)的冷水入口和熱水出口分別與自來水管道(40)連接,所述水冷卻循環管道(10)內的液體將機柜(60)內熱空氣冷卻后進入熱交換器(30),并與同時進入熱交換器(30)的自來水進行熱交換后,由自來水將吸收的熱量帶走。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勇,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博恩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