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組合式多軸搪、鉆、鉸、攻牙裝置,針對固定或萬向接頭式鉆孔攻牙機刀座無法適應不同切削生產件或欲適應各種不同切削工件時,須費時費力,且配合夾具上另設的鉆模來調整刀座的不便性;使機座上設置一與切削工件相同切削位置的基準孔,使刀座直接固定于軸承座上,而軸承座固定于治具板基準孔上可進行立即切削,在各種不同位置的切削工件使用時,只須換上與欲切削工件相同切削位置的治具板,無須再另行配合鉆模及夾具來進行調整。(*該技術在200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為順應大量的經濟化生產,鉆床已從傳統單機、單軸式的鉆孔加工,進步到目前多軸式的鉆孔及攻牙加工,而目前的多軸式鉆孔攻牙機主要以軸頭區分成(一)固定式多軸頭如圖4所示,它是在軸頭上,以馬達傳動一主動軸(14),使主動軸(14)末端的連動齒輪(15)來帶動各從動軸(41),由于各從動軸(41)末端的齒輪嚙合,使各從動軸(41)旋轉;因從動軸(41)直接穿過固定座(7),固定座早將各刀軸(4)固定,只待從動軸(41)傳動,便可將刀軸(4)內之刀具帶動,以進行鉆孔或攻牙的工作。由于此種軸頭僅能在一定的鉆孔位置上進行鉆孔或攻牙,因此當某種生產物件已生產完畢后,此種形成機械便不能使用而任其毀損。就經濟效益的觀點來看,確實是過于浪費而缺乏多功能的適用性。(二)萬向接頭式多軸頭如圖5所示,此種萬向接頭式多軸頭鉆孔牙機乃針對固定式多軸頭的缺點而設計,仍在主動軸(14)處,以連動齒輪(15)作傳動;它是以一伸縮桿(12)之上、下各接固有一萬向接頭(6),以配合調整座(8)調整位置時,仍可傳動。然而調整座(8)雖可作角度上的調整,但因刀軸(4)與萬向接頭直接樞接,而調整座(8)僅以定位螺釘(84)來迫緊定位,因此刀軸(4)傳動的穩定性不足,且機座(1)內之伸縮桿(12)易使塵埃、油垢等污物進入,且缺乏有效的遮蔽軸傳遞間的噪音,因此令操作人員深感不適。(三)可調型萬向接頭式多軸頭如圖6,為促進操作的穩定性與多種物件生產的適用,故在機座(1)的萬向接頭(6)下(即傳動軸下之萬向接頭)之主傳動軸(16)上固接一齒輪,并以一游星齒輪(83)與之相嚙合,此齒輪(83)固定在調整座(8)上,并與刀軸(4)同軸,以便直接傳動刀軸(4)上刀具(5)的切削刀;調整座(8)上設有一滑槽(81),以一定位螺釘(84)穿過,并固定于固定座(7)的螺孔(71)上,以便能穩定調整座(8),而調整座(8)內還延伸一連結片(82)于主傳動軸(16)齒輪之下。此種結構的特色是當動作時,主傳動軸(16)旋轉,帶動游星齒輪(83)同時旋動時,使刀軸(4)旋轉,供刀具(5)作切削用。作調整時,則放松定位螺釘(84),借連接片(82)與主傳動軸(16)的樞接及齒輪(83)之嚙合;使得調整座(8)可以主傳動軸(16)的中心作360°旋轉時,齒輪(83)在此360°內的任意點調整,只要調到預定的位置,再擰緊定位螺釘(84),即可再借齒輪(83)與主傳動軸(16)的嚙合,刀軸(4)依舊可以旋轉,刀具(5)仍然可以進行切削。這是目前最為先進,使用最廣泛的多軸式鉆孔攻牙機的軸頭,但這種軸頭仍然有下列的缺點定位螺釘的緊固受馬達傳動的顫動,導致有松動的現象,使大量生產同一產品時出現瑕疵及誤差。機座底部缺乏防塵罩,導致灰塵、殘屑掉入傳動機構內,影響切削的旋轉,導致內裝的傳動機構齒輪部分完全報廢。缺乏良好的底部隔絕,以致噪音大。仍必須安裝使用鉆模及導模,才能使各刀軸的位置精確無誤地在切削時,鉆出或攻出精確位置的孔或螺孔,然而,以人力進行調整,仍有極大的誤差值。故此種軸頭與萬向接頭式的軸頭仍沒有多少差別,還是有噪音大,傳動機構受污損及須以鉆模來測定及校正出確切的切削位置,所不同處僅在于其比萬向接頭式的軸頭具有更大的調節及適用性。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組合式多軸搪、鉆、鉸、攻牙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點。該種裝置無須再以鉆模作為刀具校正的依據,可直接固定后,立即加裝刀具進行切削,且可防止灰塵殘屑的損壞并且噪音量很低。根據本技術,該改進的組合式多軸搪、鉆、鉸、攻牙裝置包括機座、定位治具板、軸承座、刀軸、刀具等元件,刀具固接于刀軸內;刀軸上方承接軸承座;軸承座固接于定位治具板上;該治具板鎖定在機座上,其中定位治具板上設有供刀軸、軸承座結合體穿過固定的基準孔,且該基準孔相對應工作件欲切削時所設定的位置,軸承座將軸承置于軸孔內,固定貫穿于軸孔上的刀軸從動軸,且該軸承座上方穿過定位治具板的基準孔并固定于定位治具板上,其特征在于機座,其上設有定位銷及若干螺孔以供導模的固定;定位治具板可固定軸承座,并被固接于機座上;軸承座與刀軸固接為一體,貫穿固定于定位治具板上以供定位;由上述構件,使定位治具板上依基準孔的位置固定軸承座時,得以不再調整刀軸的位置,以便達到直接進行多軸式之切削。現結合附圖進行說明以便更加了解本技術的特點和功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元件分解圖。圖2是本技術元件組合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示意圖。圖4是常用固定式軸頭結構圖。圖5是常用萬向接頭式軸頭結構圖。圖6是常用可調型萬向接頭式軸頭結構圖。圖7是常用鉆、搪、鉸、攻牙專用機。(1)機座(12)伸縮桿(11)馬達座(13)定位銷(14)主動軸(34)螺釘(15)連動齒輪(4)刀軸(16)主傳齒輪(41)從動軸(2)定位治具板(42)座孔(21)定位銷孔(43)螺孔(22)通孔(5)刀具(23)基準孔(6)萬向接頭(24)螺釘(7)固定座(3)軸承座(71)螺孔(31)通孔(8)調整座(32)軸孔(81)滑槽(33)軸承(82)連結片(83)游星齒輪(84)定位螺釘請參閱圖1,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免用鉆模來對刀具進校正、對準之使用,且得以防止噪音、避免塵屑污染,故該裝置的內容比較常用的結構具有優點;考慮到大量經濟生產必須具備的快速更換及成本低廉的特點,故設計時,元件變動小而又能提高使用效率。在此基礎上,它包括與常用結構相同的機座(1)、傳動軸(12)、萬向接頭(6)及刀軸(4),但略有改進,即機座(1)上方設有馬達座(11)供馬達的安置以便連動齒輪傳動的伸縮桿(12),軸下以萬向接頭(6)來作為傳動;所不同處在于機座(1)底部設有若干螺孔及一定位孔,使定位孔內供定位銷(13)放置,而螺孔則供固定用。定位治具板(2),加設此一結構體,使定位治具板(2)上設有對應于機座(1)定位銷(13)位置的定位銷孔(21),及若干通孔(22);設有與工件(即被切削件)相等位置的若干基準孔(23),螺釘(24)則可供定位治具板(2)直接固結于機座(1)的底部。軸承座(3),此座體之上、下方均套入一軸承(33),中央軸孔(32)則供刀軸的從動軸(41)穿固,并向上一并穿入定位治具板(2)的基準孔(23),使上部露出定位治具板(2)之上部,然后以螺釘(34)穿過軸承座(3)上的通孔(31)擰入定位治具板(2)上,以固定整個軸承座(3)。刀軸(4),上方為從動軸(41),乃穿過軸承座(3);直接外露之部分則接固萬向接頭(6)以便與伸縮桿(12)連動,而刀軸(4)下的座孔(42)則供刀具(5)穿入,并以固定螺釘擰入螺孔(43)內固定刀具(5)或A詳圖所示的夾頭夾。在傳動時(如圖2),主動軸(14)以連動齒輪(15)帶動上、下均具萬向接頭(6)的伸縮桿(12),并由從動軸(41)的連動刀具(5)進行切削工作。本技術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刀軸(4)有效地固定在軸承座(3)上,而軸承座(3)則固定于定位治具板(2)上,因此刀軸(4)的穩定性毫無問題。定位治具板(2)封閉了機座(1)的底部,因此可隔絕傳動軸(12)噪音,且避免了灰塵、殘屑的侵入或傳動軸油漬的外滴。以上之兩點,顯然已克服了萬向接頭式軸頭的缺點。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合式多軸搪、鉆、鉸、攻牙裝置,包括機座、定位治具板、軸承座、刀軸、刀具,刀具固接于刀軸內,刀軸上方承接軸承座;軸承座固接于定位治具板上;該治具板鎖定在機座上,其中定位治具板上設有供刀軸、軸承座結合體穿過固定的基準孔,且該基準孔相對應工作件欲切削時所設定的位置,軸承座將軸承置于軸孔內,固定貫穿于軸孔上的刀軸從動軸,且該軸承座上方穿過定位治具板的基準孔并固定于定位治具板上,其特征在于:機座,其上設有定位銷及若干螺孔以供導模的固定;定位治具板可固定軸承座,并被固接于機座上;軸承座與刀軸固接為一體,貫穿固定于定位治具板上以供定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翁淵源,
申請(專利權)人:翁淵源,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