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屬于紡織面料技術領域。所述的面料采用渦流紡紗線制成,該渦流紡紗線的加工過程為:將分別染色的散纖混配后,進入開清流程,經清花、梳棉后獲得生條,該生條經三道并條混合獲得熟條,熟條通過渦流紡獲得成品。其中,散纖包括粘膠纖維、天絲、羊毛和絹絲;清花流程中,圓盤打手速度740r/min,打手伸出肋條1-1.5mm,開棉機打手速度450r/min,塵棒下全封閉;渦流紡紗中,紡紗速度340m/min,后牽伸為3倍,主牽伸為15倍,橫動角度為14deg,喂入比為0.98。本發明專利技術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可滿足多組分的全色紡技術要求,并將渦流紡應用于色紡領域,具有成本低、上色均勻、無色差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組分全色紡紗面料的制備方法,屬于紡織面料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服裝的個性化以及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滿足市場對這方面的需求,采用渦流紡工藝流程短,制成率高,同時能節省很大的用工量, 操作起來也比較簡單,而且紡制的紗線的強度和均勻度均較常規技術的產品好,不僅可以生產包芯紗,而且可以利用纖維不同的長度、收縮度等生產雙重結構的紗,能紡出豐富多彩的特種紗,因此應用較廣。為滿足消費者對面料風格多樣化等方面的要求,一般會將各種纖維進行混紡,以獲得不同纖維的優點,然而,由于不同的纖維性能的混紡紗線,在染色時需要的溫度和PH 值不同,多組分紗線染色難度一直較大,很難在套色時全部套平。采用色紡的方法可以直接對纖維單獨染色,避免了纖維的染色沖突,也可以解決套色的沖突,渦流紡作為一項新型的紡紗技術,在針織、毛衫、機織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在色紡領域則屬于起步階段,傳統的渦流紡一般只能做滌綸和黏膠,這是因為渦流紡的特性對纖維性能的制約,以及溫、濕度環境的影響對纖維的要求比較大,因此,目前在渦流紡生產中還沒有對半精紡用的羊毛、絹絲等纖維進行混紡的色紡成功的先例。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含有多種組分的混紡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通過如下的工藝手段達到紡制多組分色紡紗的目的。一種多組分全色紗面料的制備方法,所述的面料采用渦流紡紗線制成。進一步的設置如下所述的渦流紡紗線的加工過程為將經過預處理的染色散紗按照一定比例混配,再經混棉、清花、梳棉后獲得生條,該生條經三道并條混合獲得熟條,熟條通過渦流紡獲得成品。生產色紗,因散纖維染色后性能有較大的變化,柔韌性降低,纖維相互糾纏,摩擦力增加,紡紗過程中的控制跟纖維性能有較大關系,所以工藝路線應與纖維的特性相適應。所述的散纖包括粘膠纖維、天絲、羊毛和絹絲,其混配質量百分比為粘膠纖維 50%,天絲20 %,羊毛10 %,絹絲10 %,紡制14支毛衫用紗。其中粘膠纖維采用I. 2D*38mm,天絲I. 2D*38mm,羊毛采用7000公支的牽切毛條,絹絲采用一等絹絲。其中,上述所有纖維均進行了染色,纖維染艷蘭色。其染色工藝主要包括染色、清洗、固色和后處理,部分纖維需要經過前處理,具體參數根據纖維種類不同,具有相應的區別。所述的粘膠纖維、天絲纖維的上車回潮率不超過13%,羊毛的上車回潮率控制在 22%± 2,絹絲的上車回潮率控制在17%土 2。其中,羊毛和絹絲混配前要進行抗靜電檢測,其靜電常數的對數值大于7時,要進行給油處理,羊毛的給油處理劑的成分為油劑抗靜電劑水=I :1.5 :22. 5,絹絲的給油處理劑的成分為油劑抗靜電劑7jC =0. 5 1. 5 :8。天絲和粘膠纖維在上車前經過普通的散纖維染色后處理。和料(拌花)與加油(給抗靜電劑)是紡紗生產中非常重要的工序,處理不好會使生產過程中靜電嚴重,紡紗無法順利進行,直接影響成紗質量,應嚴格遵循以下步驟I.合料拌花前先檢查各混紡成份的體積比電阻,比電阻> 107Q*cm的原料,必需單獨給抗靜電劑,悶放12-24小時,再與其他原料合料拌花。2.若混紡原料均需給油劑或抗靜電劑,油劑或抗靜電劑又基本相同,可先合料拌花,統一給油,悶放12-24小時后上機。所述的混棉采用多個圓盤并聯的方式進行,其流程可長可短,根據所染顏色的需要進行流程組合。不僅簡單有效,成本節省,同時勞動力和流程的包裝費用均得到減少,也避免了人為和機械原因造成的顏色混合,異纖的混入。所述的清花流程是采用多混合、柔性開松、各打手的速度適當降低的短流程的工藝路線。其中,圓盤打手速度740r/min,打手伸出肋條1-1. 5mm,開棉機打手速度450 r/ min,塵棒下全封閉。所述的梳棉流程中減少刺輥速度與和錫速度,道夫速度也適當降低,錫林和刺輥的速比不低于2. 0,輸出的生條重量不超過20克/5m,棉結和棉網的清晰度控制在范圍之內,速度70米/分鐘,條干控制在4.5以內,色結控制在每克10粒內。本專利技術中涉及到的設備配置依次為FA002A (圓盤抓棉機)一FA035 (混開棉機)一 FA106 (開棉機)一FA208K (梳棉機)一FA306A (并條機)一FA306A (并條機)一JWF1312 (并條機(自調勻整))一V0TEX861 (村田機械株式會社,渦流紡紗機)。所述的三道混合(也稱三道并條)中,因渦流紡的特點決定了對纖維伸直度和均勻度的要求較高,采用三道并條,采用預伸直,強伸直,兼顧末并條干的工藝路線,這樣能保持條子的條干半成品有好的伸直度和均勻度。頭并并和的根數為6根,后部牽伸I. 7倍,隔距為10*17 ;二并的條數為8根,后部牽伸I. 35,隔距為10*19 ;三道6根,后道牽伸I. 35,隔距為10*19,末并的定量不超20克/5m。其中,條干cv值控制不超3. 2%,重量不勻率控制在 1%以內。所述的渦流紡流程中,渦流紡是紡紗的關鍵工序,做凈色紗有較大難度,主要是做好工藝的配置,對牽伸工藝合理配置,不同的支數設置不同的定量,在滿足供應的情況下, 條子定量適當偏小配置;對于噴嘴的氣壓,錠子的型號的選擇也須跟著纖維性能的不同適當調整;接頭小機和落紗小機的傳感器要采用可感應色紗的色紗專用傳感器,以提高其分辨效率。因此,本專利技術中,采用村田機械株式會社的V0RTEX861渦流紡紗機,渦流紡的工藝配置為紡紗速度340m/min,后牽伸為3倍,主牽伸為15倍,喂入比為O. 98,橫動角度為 14deg0對渦流紡的流程工藝做適當的調整,便可解決用渦流紡紡多組分纖維的工藝難度。多組分渦流紡的全色紡的混色技術,可拓展渦流紡的色紡空間,進一步完善渦流紡產品的應用范圍。渦流多組紡的紡紗方法突破了這一傳統技術限制,以達到用纖維的混合方法來改4善紗線和服飾性能的特性。另外可在紡紗過程中模仿絹絲產品的效果,但更具有成本優勢, 對全色紗來講可以避免在多組分染色過程中的羊毛的水解問題。具體實施方式一種多組分全色紗面料的制備方法,所述的面料采用渦流紡紗方法制備的紗線編織而成。首先進行紗線的制備,將經過預處理的散纖經分別染色后,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色纖混合,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紡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采用渦流紡紗線制成。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采用渦流紡紗線制成。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渦流紡紗線的加工過程為將分別染色的散纖混配后,進入開清流程,經清花、梳棉后獲得生條,該生條經三道并條混合獲得熟條,熟條通過渦流紡獲得成品。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纖包括粘膠纖維、天絲、羊毛和絹絲。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膠纖維為I. 2D*38mm,天絲為I. 2D*38mm,羊毛采用7000公支的牽切毛條,絹絲為一等絹絲, 其混配比例為粘膠纖維50%,天絲20 %,羊毛10 %,絹絲10 %,紡制14支毛衫用紗。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膠纖維、天絲纖維的上車回潮率不超過13%,羊毛的上車回潮率為22%±2,絹絲的上車回潮率為17%±2。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多組分全色紡面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羊毛和絹絲混配前要進行抗靜電檢測,其靜電常數的對數值大于7時,要進行給油處理,羊毛的給油處理劑的成分為油劑抗靜電劑水=I :1. 5 22. 5,絹絲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國周,孫國軍,郝首領,
申請(專利權)人:紹興國周紡織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