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
技術介紹
銀礦資源以伴生、共生為主。銀資源在我國的地域覆蓋面較廣,大部分省都能找到能夠工業開采的伴共生或獨立銀礦床。銀儲量最多的省份依次是江西、云南、廣東、內蒙、廣西。其中廣東、河南、陜西占有將近七成全國的銀工業儲量,江西伴生銀儲量占全國總儲量的五分之一。目前預測我國銀的儲量將近2萬噸。銀狀態穩定,在常溫下不會被氧化,可以在自然界作為單質存在,但天然存在的自然銀單質很非常罕見。相對于礦物種類比較簡單的獨立銀礦,伴共生銀礦床其中銀礦物相 較復雜,通常一個礦床中有多種銀礦物純在。如巖漿熔離型礦床中,同時發現含有金銀礦、蹄銀礦、含鎳銻鉍銀礦等。銀容易失去最外層的一到二個電子,形成Ag+和Ag2+,也屬于親硫性元素,常常與Au、In、Cu共生在硫化礦物中。迄今為止,世界上共發現了 60多種銀礦物。在濕法煉鋅的浸出過程中,大部分的銀殘留在浸出渣中,其含銀量通常在100-600g/t左右。浸出渣中的銀形態復雜,有單質銀,硫化銀,硫酸鹽銀,氯化銀、氧化銀等,各物相組分的含量因工藝和原料的不同有很大差異。同時浸出渣中還含有大量殘余的Zn、Pb、Cu、Fe等以及其他有價金屬,考慮到資源的綜合利用,給銀的提取工作增添了不少難度。對鋅浸出渣提銀主要有浮選法、火法富集、氯鹽浸出法、硫脲直接浸出法等。大多數從浸出渣中回收銀采用浮選法,然后,再進行硫酸化焙燒一浸出一沉銀。在濕法煉鋅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副產品,呈現出強酸性,屬于危險廢物。隨著工業生產,浸出渣數量越來越大,占用大量土地資源,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而浸出渣中除含有大量鋅、鉛、鐵等常見金屬元素外,還含有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從鋅焙燒砂浸出渣中浸出回收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為:(1)將鋅焙砂浸出渣干燥,利用脈沖式磁力機,在頻率50Hz,粉碎時間60?70秒,過100目篩,制備出前端料;(2)將步驟(1)所得的前端料放入水中,混合攪拌,固液質量比為1:6;(3)將步驟(2)所得料與體積濃度為15?16g/L的硫酸、體積濃度為15?16g/L的硫脲和體積濃度為6?6.3g/L的硫酸鐵混合,pH為1?1.2,攪拌速率30轉/min,在室溫下浸出4小時,銀的浸出率為94?95%;所述硫酸、硫脲和硫酸鐵為分析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從鋅焙燒砂浸出渣中浸出回收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為 (1)將鋅焙砂浸出渣干燥,利用脈沖式磁力機,在頻率50Hz,粉碎時間60-70秒,過100目篩,制備出前端料; (2)將步驟(I)所得的前端料放入水中,混合攪拌,固液質量比為1:6;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