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亞硫酸法糖廠頑性蔗汁的清凈新方法,屬蔗汁清凈領域,其特點是:在混合汁預灰前,加入重量含量5~30%的碳酸鈉水溶液,使溶液pH調至6.5~6.7,再按常規工藝生產得到粗糖漿,接著用磷酸調節pH至6.3~6.5,加熱后再充入適量微細氣泡,并加2~5PPM絮凝劑和起泡劑混合,進入上浮器,糖汁中的膠體、色素等非糖雜質凝聚在一起,被氣泡托起,形成浮渣而被撇除。本發明專利技術只需在原有設備基礎上增加碳酸鈉溶解桶及一套糖漿上浮系統,且上浮處理時不需加入石灰或糖化鈣作助劑,操作簡單,投資不大,清凈效果顯著提高,膠體、殘留二氧化硫、水不溶物去除明顯,適于質量較差的頑性蔗汁生產合格的白砂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亞硫酸法糖廠頑性蔗汁的清凈新方法,屬于制糖工業領域。
技術介紹
甘蔗因受病蟲害、臺風、霜凍、洪澇等自然災害以及砍運不及時等影響,蔗汁有機酸、膠體、色素等非糖分偏高,導致清凈過程蔗糖易轉化、沉降緩慢、清汁混濁、鈣含量和色值增加。采用常規的清凈方法很難處理,稱之為頑性蔗汁。通常處理這類蔗汁采取的措施是①盡快處理這批甘蔗,提高日榨量,適當減少壓榨滲透水和降低油壓,以減少非糖分的抽出。②加強壓榨車間的設備與貯箱的殺菌消毒。③定時分析混合汁的酸度,高于正常酸度的部分,按常規加石灰來中和或在初壓汁中加入碳酸鈉中和至pH 5. 4 5. 8,以中和初壓汁中的有機酸。④增大澄清劑使用量,添加大量的石灰或使用少量碳酸鈉加部分石灰、加大磷酸使用量、提高硫熏強度來提高清凈效果。然而,采取這些綜合措施,可能容易導致成品白砂糖水不溶物及二氧化硫含量超出國家標準,加入大量的石灰反而帶來更多的可溶性有機酸鈣,增加清凈處理困難,高硫熏又可能帶來糖漿殘留二氧化硫量增高的危險。如果初壓汁中的有機酸只是中和至pH5.4 5. 8,那么澄清時所需加灰量仍然大,生成的有機酸鈣也就多,而有機酸及其鈣鹽多數可溶于水,在煮糖結晶過程中析出,仍舊可能導致白砂糖水不溶物超標。另外,處理頑性蔗汁,目前的技術往往要加大硫熏強度,而受來汁波動及中和pH控制不穩定及設備本身缺陷等影響,又容易導致硫熏中和反應不完全,容易導致成品白砂糖水不溶物及二氧化硫含量超出國家標準。而且大量的石灰加入會帶來更多的不溶性有機酸鈣,導致清凈處理時間長,需要添加的化學試劑多,造成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解決現有工藝處理頑性蔗汁帶來的產品質量不理想的問題,降低白砂糖的水不溶物及二氧化硫含量,降低處理頑性蔗汁的成本,生產出符合國家標準的白砂糖。為實現此目的,本專利技術人對頑性蔗汁清凈方法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并成功應用于實踐,其特點是在現行的亞硫酸法混合汁處理之前加入碳酸鈉溶液中和,并對蒸發濃縮得到的糖漿采用不加石灰或糖化鈣,而是采用的是上浮系統處理方法在壓榨混合汁中加入重量濃度5 30%的碳酸鈉水溶液,調節混合汁pH 6. 5 6. 7,得到的溶液采用原有亞硫酸法流程處理工藝,直至蒸發濃縮得到的粗糖漿,接著往粗糖漿中加入磷酸調節PH至6.3 6. 5,加熱至80 85°C,加入2 50 PPM絮凝劑及起泡劑混合均勻,再從粗糖漿罐底部充入適量微細氣泡,使得膠體、色素等非糖雜質在絮凝劑的作用下凝聚在一起,附著在氣泡表面,并跟著氣泡上升,進入上浮器,被排除,使得到的清糖漿質量得到顯著改善,進入煮糖和離心分蜜等工序,生產出合格白砂糖。以上所述的原有亞硫酸法流程處理工藝包括混合汁的預灰、預磷、硫熏中和、沉淀、加熱和蒸發的步驟,得到粗糖漿;這些工藝條件與現有糖廠的亞硫酸法條件相同。以上所述的粗糖漿經過上述加入磷酸處理和排除絮凝雜質以后,繼續進行煮糖、離心分蜜以及現有糖廠的工藝條件,直到產出優質合格白砂糖。以上所述的加入的磷酸為食品添加劑磷酸,磷酸重量含量>85.0%。以上所述的絮凝劑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鈉、聚合氯化鋁或聚合硫酸鐵中的一種或它們的組合物。上述的起泡劑為硬脂酸鈉、月桂酸鈉或十二烷基磺酸鈉中的一種或它們的組合物,加入量為粗糖漿重量的0. 05 0. 2%。本專利技術比現有技術的進步是 I.本專利技術的頑性蔗汁清凈方法,清凈效果顯著提高,膠體、殘留二氧化硫、水不溶物去除明顯,對各種情況的頑性蔗汁處理穩定,適于頑性蔗汁生產合格白砂糖。2.上浮工藝不添加石灰乳或糖化鈣,而是添加磷酸和絮凝劑及起泡劑,可溶性有機酸鈣大大減少,因為加入了優質磷酸可以跟糖漿中的鈣離子反應生成不溶物磷酸鈣,被絮凝劑絮凝在一起,加入起泡劑使氣泡不容易破裂,使雜質穩定的隨氣泡上升進入上浮器而被除去,降低產品白糖中不溶物的含量,糖漿殘留二氧化硫量也大大減少,頑性糖汁也能夠生成出合格產品,并且工藝簡單,成本低。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工藝流程圖。從圖I可見,本專利技術具體工藝流程是在亞硫酸法蔗汁處理前段,即混合汁預灰前,加入碳酸鈉溶液中和,使溶液PH調至6. 5 6. 7,再按常規工藝生產得到粗糖漿。當溶液pH調至6. 5 6. 7,以后,繼續進行混合汁的預灰、預磷、硫熏中和、沉淀、力口熱和蒸發的步驟,得到粗糖漿;這些工藝條件與現有糖廠的亞硫酸法條件相同。按前項生產得到粗糖漿后,用磷酸調節pH至6. 3 6. 5,加熱后再充入適量微細氣泡,并加2 5PPM絮凝劑(聚丙烯酰胺)混合,進入上浮器,汁中的膠體、色素等非糖雜質凝聚在一起,被氣泡托起,形成浮渣而被撇除,浮渣去吸濾機或回到混合汁箱回收糖汁,濾泥做生態肥料。粗糖漿經過上述加入磷酸處理和排除絮凝雜質以后,繼續進行煮糖、離心分蜜以及現有糖廠的工藝條件,直到產出優質合格白砂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IOOOkg壓榨混合汁中加入重量濃度15%的碳酸鈉水溶液,調節混合汁pH6. 5,得到的溶液再按原有亞硫酸法流程處理,直至蒸發濃縮得到的粗糖漿300kg,接著往粗糖漿中加入食品添加劑磷酸調節pH至6. 3,加熱至85°C ,加入5ppm的聚丙烯酰胺及0. 3Kg硬脂酸鈉混合均勻,再從粗糖漿罐底部充入適量微細氣泡,使膠體、色素等非糖雜質進入上浮器與糖漿分離,得到的清糖漿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其后采用原有流程,生產出合格白砂糖。成品白糖的檢測數據如表1。實施例2 1OOOkg壓榨混合汁中加入重量濃度15%的碳酸鈉水溶液,調節混合汁pH6. 7,得到的溶液再按原有亞硫酸法流程處理,直至蒸發濃縮得到的粗糖漿275kg,接著往粗糖漿中加入食品添加劑磷酸調節pH至6. 4,加熱至80°C ,加入5ppm的聚丙烯酰胺和45ppm聚合氯化招及0. 2Kg硬脂酸鈉和0. 1kg月桂酸鈉混合均勻,再從粗糖漿罐底部充入適量微細氣泡,使膠體、色素等非糖雜質進入上浮器與糖漿分離,得到的清糖漿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其后采用原有流程,生產出合格白砂糖。成品白糖的檢測數據如表I。實施例3 1OOOkg壓榨混合汁中加入15%的碳酸鈉溶液,調節混合汁PH6. 6,得到的溶液再按原有亞硫酸法流程處理,直至蒸發濃縮得到的粗糖漿260kg,接著往粗糖漿中加入食品添加劑磷酸調節pH至6. 5,加熱至82V ,加入5ppm的聚合硫酸鐵及0. 3Kg硬脂酸鈉和0. 3kg十二烷基磺酸鈉混合均勻,再從粗糖漿罐底部充入適量微細氣泡,使膠體、色素等非糖雜質進入上浮器與糖漿分離,得到的清糖漿質量得到顯著改善,其后采用原有流程,生產出合格白砂糖。成品白糖的檢測數據如表1。以下表1是本專利技術生產使用效果檢測數據 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亞硫酸法糖廠頑性蔗汁的清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汁預灰前,在壓榨混合汁中加入重量含量5~30%的碳酸鈉水溶液,調節混合汁pH6.5~6.7,得到的溶液再按原有亞硫酸法流程處理,直至蒸發濃縮得到的粗糖漿,接著往粗糖漿中加入磷酸調節pH至6.3~6.5,加熱至80~85℃?,加入2~50ppm的絮凝劑和起泡劑混合均勻,再從粗糖漿罐底部充入適量微細氣泡,使膠體、色素等非糖雜質進入上浮器與糖漿分離,得到的清糖漿后采用原有流程,生產出合格白砂糖。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亞硫酸法糖廠頑性蔗汁的清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汁預灰前,在壓榨混合汁中加入重量含量5 30%的碳酸鈉水溶液,調節混合汁pH6. 5 6. 7,得到的溶液再按原有亞硫酸法流程處理,直至蒸發濃縮得到的粗糖漿,接著往粗糖漿中加入磷酸調節PH至6.3 6. 5,加熱至80 85°C,加入2 50ppm的絮凝劑和起泡劑混合均勻,再從粗糖漿罐底部充入適量微細氣泡,使膠體、色素等非糖雜質進入上浮器與糖漿分離,得到的清糖漿后采用原有流程,生產出合格白砂糖。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刁曉,韋潔云,藍恒星,吳恒峰,周鎮鋒,陳書勤,廖福真,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崇左市湘桂糖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