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的制備方法,屬于工業樹脂技術領域。其先將去離子水和助分散劑加入到反應釜中,開啟攪拌,并升溫;然后將引發劑、分子量調節劑、BMA和MMA全部投入到反應釜內,攪拌后升溫;將分散劑加入到反應中,繼續反應;經過洗滌過篩后即得產品固體珠狀共聚樹脂。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水懸浮聚合方法,使單體分散于水中進行反應,體系傳熱均勻,反應較為平和可控,最終得到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無需另外加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的制備方法,具體的說是用來制備固體珠狀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樹脂的方法,屬于工業樹脂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的均聚和共聚樹脂多采用本體法、溶液法合成。使用本體法合成,單體和引發劑的混合物一次性投入到反應釜中,需經過預聚合, 聚合,高溫后處理得到塊狀或板狀樹脂,但作油墨,清漆等用途時,還需對其進行粉碎造粒, 方能得到最終產品。聚合反應過程是一個強放熱過程,本體聚合中,隨著體系聚合的進行,體系粘度增大,散熱困難,極易發生爆聚。故本體聚合法工藝復雜,反應耗時長,設備投入大。使用溶液法合成,單體和引發劑投入到適當的溶液中進行反應,最終得到含溶液的液體丙烯酸樹脂, 若要得到固體樹脂,還需對其進行蒸餾以除去樹脂中的溶劑。此過程高能耗且還需對溶液進行回收后處理。懸浮聚合是指單體小液滴在攪拌和分散劑的作用下懸浮在水中在單體小液滴內發生聚合反應的一種聚合方法。整個反應體系粘度低,散熱好,易控制。最終得到為固體珠狀樹脂,后處理相對簡單。在懸浮聚合中,分散劑的選擇尤為重要,目前丙烯酸樹脂的懸浮聚合多使用無機分散劑,例如碳酸鎂,羥基磷酸鈣等。使用無機分散機,后處理過程中需要用酸或堿將分散劑除去,會產生大量廢水。使用水溶性高分子作分散劑,省去酸洗過程,直接清水洗滌即可,簡化了工藝,也更加環保。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的制備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可得到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工藝相對簡單,反應過程易控制, 后處理方便。且得到的產品的溶解性好,透明度高。按照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的制備方法,按重量份計步驟為(1)配料40-80份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20-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ΜΜΑ),0.1-0.8 份分子量調節劑,O. 3-2份引發劑,4-10份分散劑,O. 5-3份助分散劑和150-250份的去離子水,備用;(2)反應先將步驟(I)準備的去離子水和助分散劑加入到反應釜中,開啟攪拌,并升溫至35-50°C ;然后將引發劑、分子量調節劑、BMA和MMA全部投入到反應釜內,在35-50°C 下攪拌30-60分鐘后升溫至65-80°C ;在上述溫度下反應60_90min后,將分散劑加入到反應中,繼續反應9-12h ;(3)洗滌取步驟(2)反應后的反應液在離心機中進行脫水;再用150-250份的清水洗滌一遍后再用離心機脫水;最后用80-100°C的熱風進行吹干;(4)過篩步驟(3)用40-6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得到產品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所述分散劑為聚乙烯醇或纖維素類,或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甲基纖維素的接枝共聚物。所述分子量調節劑為正十二硫醇。所述助分散劑是C6-C14的高級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的混合物。所述引發劑是過氧化二苯甲酰。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本專利技術采用水懸浮聚合方法,使單體分散于水中進行反應, 體系傳熱均勻,反應較為平和可控,最終得到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無需另外加工。 且配方中使用的分散劑是一種復合有機分散劑,由于甲基丙烯酸酯類的聚合物能溶于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中,這就需要分散劑有很強的保護能力和適當的表面張力。本專利技術使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甲基纖維素接枝共聚物復合,分散能力強,且不會與單體和聚合物發生副反應,反應完成后用水清洗即可,免去了酸洗的過程,節約了成本,也減少了廢水的排放, 同時得到的產品溶解性好,透明度高。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I(I)配料取30份MMA,70份BMA,I. 2份引發劑,O. 4份分子量調節劑,I份助分散劑,8 份分散劑和180份去離子水,備用;其中,所述分散劑為聚乙烯醇分散劑,助分散劑為C6-C14的高級醇中的一種或幾種, 分子量調節劑為正十二硫醇,引發劑是過氧化苯甲酰。(2)反應先將步驟(I)準備的去離子水,助分散劑全部投入到釜中,開啟攪拌,并將溫度升到35°C。將BMA,MMA,分子量調節劑,引發劑全部加入到反應釜中,使反應釜內溫度為35°C,攪拌50分鐘;之后升溫到65°C,并在此溫度下反應60分鐘后將分散劑投入到釜中,繼續反應11小時。(3)洗滌取步驟(2)反應后的反應液用離心脫水機進行脫水后,再投入到洗料槽中用200份清水清洗I小時后,再用離心機脫水;再之后,用旋風干燥塔在100°C的熱風氣流下進行吹干,再進行干燥處理;(4)過篩最后用4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得到產品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實施例2(I)配料取45份MMA,55份BMA,O. 8份引發劑,O. 8份分子量調節劑,I. 8份助分散劑, 7份分散劑和200份去離子水,備用其中,所述分散劑為甲基纖維素,助分散劑為C6-C14的高級醇中的一種或幾種,分子量調節劑為正十二硫醇,引發劑是過氧化苯甲酰。(2)反應先將步驟(I)準備的去離子水,助分散劑全部投入到釜中,開啟攪拌,并將溫度升到50°C。將BMA,MMA,分子量調節劑,引發劑全部加入到反應釜中,使反應釜內溫度為50°C,攪拌40分鐘。之后升溫到75°C,并在此溫度下反應40分鐘后將分散劑投入到釜中,繼續反應10小時。(3)洗滌取步驟(2)反應后的反應液在離心機中進行脫水;再投入到洗料槽中用 180份清水清洗I小時后,再用離心機脫水。最后用旋風干燥塔在9 O °C的熱風氣流下進行4吹干,再進行干燥處理。(4)過篩最后用4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得到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實施例3(1)配料80份8祖,50份·,O. 8份分子量調節劑,2份引發劑,10份分散劑,3份助分散劑和250份的去尚子水,備用;所述分散劑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和甲基纖維素的接枝共聚物;分子量調節劑為正十二硫醇;助分散劑是C6-C14的高級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引發劑是過氧化二苯甲酰。(2)反應先將步驟(I)準備的去離子水和助分散劑加入到反應釜中,開啟攪拌, 并升溫至40°C ;然后將引發劑、分子量調節劑、BMA和MMA全部投入到反應釜內,在40°C下攪拌50分鐘后升溫至80°C ;在上述溫度下反應60min后,將分散劑加入到反應中,繼續反應9h ;(3)洗滌取步驟(2)反應后的反應液在離心機中進行脫水;再用250份的清水洗滌一遍后再用離心機脫水;最后用80-100°C的熱風進行吹干;(4)過篩步驟(3)用6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得到產品固體珠狀共聚樹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計步驟為:(1)配料:40?80份BMA,20?50份MMA,0.1?0.8份分子量調節劑,0.3?2份引發劑,4?10份分散劑,0.5?3份助分散劑和150?250份的去離子水,備用;(2)反應:先將步驟(1)準備的去離子水和助分散劑加入到反應釜中,開啟攪拌,并升溫至35?50℃;然后將引發劑、分子量調節劑、BMA和MMA全部投入到反應釜內,在35?50℃下攪拌30?60分鐘后升溫至65?80℃;在上述溫度下反應60?90min后,將分散劑加入到反應中,繼續反應9?12h;(3)洗滌:取步驟(2)反應后的反應液在離心機中進行脫水;再用150?250份的清水洗滌一遍后再用離心機脫水;最后用80?100℃的熱風進行吹干;(4)過篩:步驟(3)用40?60目的篩子進行過篩,得到產品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BMA-MMA固體珠狀共聚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按重量份計步驟為(1)配料:40-80份BMA,20-50份ΜΜΑ,0· 1-0. 8份分子量調節劑,O. 3-2份引發劑,4-10 份分散劑,O. 5-3份助分散劑和150-250份的去尚子水,備用;(2)反應先將步驟(I)準備的去離子水和助分散劑加入到反應釜中,開啟攪拌,并升溫至35-50°C ;然后將引發劑、分子量調節劑、BMA和MMA全部投入到反應釜內,在35-50°C 下攪拌30-60分鐘后升溫至65-80°C ;在上述溫度下反應60_90min后,將分散劑加入到反應中,繼續反應9-12h ;(3)洗滌取步驟(2)反應后的反應液在離心機中進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川,項洪偉,申淑婷,郭運華,
申請(專利權)人:無錫洪匯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