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混凝土
,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廢棄混凝土制備的新型的混凝土。
技術介紹
混凝土結構使用方便,通過支護模板的方式能得到各種設計的形狀,具有耐久性和高強度。同時,混凝土構件的使用有利于環保,充分利用了工業礦渣和煤渣灰。但其使用壽命有限,導致了混凝土構筑物和建筑物在超過使用年限后必須拆除重建,其中產生的主要建筑垃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因此對廢棄混凝土再利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硬化水泥漿體約占混凝土質量的30%,其中除水泥水化產物外,還包括一定未水化的水泥顆粒,水灰比越低,未水化的水泥越多,混凝土強度等級越高,未水化水泥所占比例越大。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分離后得到的水泥組分作為混凝土的一種新型添加劑可以減少水泥的用量。分離后獲得的卵石或礫石因具有一定的強度,也可取代部分砂石作為回填材料應用于建筑結構混凝土、預制構件等中。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廢棄混凝土分離得到的可利用成分通過適當的配比制備的新型混凝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利用廢棄混凝土制備的新型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子和添加劑制成,所述水、水泥、砂、石子的重量比為(0.51~0.59):1:(1.78~1.83):(3.68~3.72),所述添加劑包括固體樹脂、石灰、十二烷基磺酸鈉、塑化劑、氯化鈣和硅酸鈉,各成分的加入量按水、水泥、砂和石子的總重量計為:固體樹脂0.6~1%、石灰1~3%、十二烷基磺酸鈉0.3~0.5%、塑化劑3~5%、氯化鈣1~3%和硅酸鈉0.3~0.6%,所述水泥中含有占水泥總量10~20%的廢棄水泥粉末,廢棄水泥粉末由廢棄混凝土破碎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利用廢棄混凝土制備的新型混凝土,其體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水泥、砂、石子和添加劑,所述水、水泥、砂、石子的重量比為(0.51~0.59):1:(1.78~1.83):(3.68~3.72),所述添加劑包括固體樹脂、石灰、十二烷基磺酸鈉、塑化劑、氯化鈣和硅酸鈉,各成分的加入量按水、水泥、砂和石子的總重量計為:固體樹脂0.6~1%、石灰1~3%、十二烷基磺酸鈉0.3~0.5%、塑化劑3~5%、氯化鈣1~3%和硅酸鈉0.3~0.6%,所述水泥中含有占水泥總量10~20%的廢棄水泥粉末,廢棄水泥粉末由廢棄混凝土破碎后形成的砂漿料經粉粹、研磨和篩分制得。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利用廢棄混凝土制備的新型混凝土,其體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水、水泥、砂、石子和添加劑,所述水、水泥、砂、石子的重量比為(0.51~0.59):1:(1.78~1.83):(3.68~3.72),所述添加劑包括固體樹脂、石灰、十二烷基磺酸鈉、塑化劑、氯化鈣和硅酸鈉,各成分的加入量按水、水泥、砂和石子的總重量計為:固體樹脂0.6~1%、石灰1~3%、十二烷基磺酸鈉0.3~0.5%、塑化劑3~5%、氯化鈣1~3%和硅酸鈉0.3~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飛鴻,廖賢,潘林,李忠濤,劉洋雨,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四川;51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