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車輛用燈,其使燈振動而發聲,另一方面,不損害燈的美觀性,而且使振動裝置的維護變得容易。具有由燈體(11)和前面罩(12)構成的燈外罩(1),前面罩(12)由使從光源(21)射出的光透過的透光性部件構成,具備振動裝置(3),該振動裝置(3)支承于燈外罩(1),在被驅動時,使前面罩(12)振動產生振動聲,該振動裝置(3)在透過前面罩(12)或者安裝于車輛時從燈外部看不見的位置與前面罩(12)抵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車輛用燈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能夠向其他車輛或步行者發出警告聲的車輛用燈。
技術介紹
在混合動力車、電動機動車那樣的將電動機作為驅動源的車輛中,因為低速時的電動機聲音小而很難使其他車輛或行人注意到本車輛,所以存在不能告知本車輛的存在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產生不同于電動機聲音的疑似發動機聲音,將該疑似發動機的聲音作為對其他車輛或行人的警告聲的技術。專利文獻1構成為,在構成車輛的部件配設振動器,通過使振動器振動,使構成該車輛的部件振動,伴隨該振動發出聲音。列舉前照燈罩作為構成該車輛的部件的一個,該前照燈罩利用振動器振動,從而作為車輛喇叭的一部分而起作用。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83809號公報在該專利文獻1中,以使從前照燈的光源射出并透過前照燈罩的照射光的一部分不被振動器遮擋的方式將振動器配置在前照燈罩的透光區域以外的位置,但是從外側觀察前照燈時,能夠透過前照燈罩看見振動器,降低前照燈在外觀上的美觀性。而且,在將前照燈罩以密封狀態固定于前照燈體等結構的前照燈的情況下,將振動器固定在前照燈罩的內側在組裝上要求復雜的作業,而且很難從前照燈拆下振動器,因此在維護方面存在不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用燈,其使燈振動發出聲音,另一方面,不損害燈在外觀上的美觀性,而且使振動裝置相對于燈的組裝和維護變得容易。本專利技術的車輛用燈具有由燈體和前面罩構成的燈外罩,所述前面罩由使從光源射出的光透過的透光性部件構成,其特征在于,具備振動裝置,該振動裝置支承于燈外罩,在被驅動時,使前面罩振動而產生振動聲,在將燈安裝于車輛時,該振動裝置在從燈外部看不見的位置與前面罩抵接。在本專利技術中,優選的是,前面罩具備延伸部,振動裝置配設在該延伸部。另外,燈體具有與其分體形成的后罩,振動裝置支承于該后罩。而且,優選的是,在前面罩的內表面一體地設置具有平坦面的固定座,振動裝置配設在該平坦面。優選的是,在該情況下,在固定座和振動裝置中的一方設置開口,利用插入該開口內的聯結機構將振動裝置固定于固定座。或者,在前面罩和振動裝置中的一方具有突起部,利用該突起部使前面罩與振動裝置抵接。另外,也可以構成為,振動裝置利用彈性材料支承于燈體,并且利用該彈性材料的彈性力與前面罩的內表面彈性接觸。另外,在本專利技術中,振動裝置例如由具備線圈和磁鐵的電磁振動器構成。根據本專利技術,能夠利用振動裝置使前面罩振動發出警報聲,另一方面,在將燈安裝于車輛時,從燈外部看,例如即使透過前面罩看也看不見振動裝置,因此不會損害燈在外觀上的美觀性。另外,振動裝置配設在向燈外罩的外部延伸的延伸部,或者配設在與燈體分體形成的后罩,因此使振動裝置的裝卸變得容易,容易維護。而且,利用設置于前面罩的固定座使振動裝置的大致整個面與前面罩的內表面抵接,能夠使前面罩有效地振動。或者,因為振動裝置經由突起部與前面罩抵接,所以即使在前面罩不是平坦面的情況下,或者,一部分沒有形成平坦面的情況下,也能夠使振動裝置確實地與前面罩抵接,能夠使前面罩適當地振動。附圖說明圖1是實施方式一的前照燈的簡要主視圖。圖2是圖1的II-II線的放大剖視圖。圖3(a)、圖3(b)是電磁振動器的簡要立體圖和縱向剖視圖。圖4是實施方式一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5是實施方式一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6是實施方式二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7是實施方式三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8是實施方式四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圖9是實施方式二~四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10是實施方式五的前照燈的簡要剖視圖。圖11是固定座和電磁振動器的簡要立體圖。圖12是實施方式五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13是實施方式五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14是實施方式六的電磁振動器的簡要立體圖。圖15是實施方式六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16是實施方式六的變形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17(a)、圖17(b)是實施方式七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附圖標記說明1燈外罩2燈單元3電磁振動器(振動裝置)5燈控制單元11燈體12前面罩13延長部14、14A、14B延伸部15固定座16、16A突起部31主體32線圈33彈性板34振動板35磁鐵37墊圈51發聲控制部52開燈控制部110開口111后罩具體實施方式(實施方式一)接著,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一進行說明。圖1是將本專利技術適用于前照燈的機動車的一部分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II-II線的放大剖視圖。對于前照燈HL而言,燈外罩1由在前面開口的容器形的燈體11、安裝于該燈體11的前面開口并且由透光性的樹脂構成的前面罩12構成。在該燈外罩1內安裝有包含光源的燈單元2,在開燈時,從光源射出的光透過所述前面罩12向前方照射。該前照燈HL配設在機動車CAR的車體板B例如行李箱蓋(トランクリツド)或擋泥板等與前部保險杠BP之間的開口內。圖2表示安裝于燈外罩1內的兩個燈單元2的一個。該燈單元2在此構成為投射型的燈單元,雖然省略詳細的說明,但是該燈單元2構成為包括:以旋轉橢圓面為基礎的反射器22、配置于該反射器22內的光源例如LED(發光二極管)21、將被反射器22反射的來自LED21的光朝向前方照射的照射透鏡23。所述LED21、反射器22、照射透鏡23通過基體24而形成一體。另外,在所述燈外罩1內安裝有為了改善外觀上的美觀性的疑似反射器(延長部)13,從而在從外部觀察前照燈HL時,不會透過所述前面罩12看見燈外罩1內的不需要被看到的位置。所述前面罩12的下邊緣部朝向下方呈平板狀地延伸至燈外罩1的下側位置,從而從外部觀察前照燈HL時不會看見,即,如圖1所示被所述延長部13或機動車的前部保險杠BP覆蓋隱藏,該延長部分構成為本專利技術的延伸部14。振動裝置3與該延伸部14的背面,即,與所述前面罩12的內表面連接側的面的一部分固定為一體。該振動裝置3由電磁振動器構成,利用通電時的電磁作用使本身振動,并且使所述前面罩12的延伸部14乃至整個前面罩12與其一體地振動,使該前面罩12作為發聲板而起作用,從而產生所需要的警報聲。如圖3(a)、圖3(b)各自的外觀圖與縱向剖視圖所示,電磁振動器3在配設于圓筒容器狀的主體31的內部的筒狀磁芯31a的周圍纏繞驅動線圈32。另外,在主體31的開口部安裝有圓環板狀的彈簧板33的外周邊緣部,在該彈簧板33的內周邊緣部安裝有振動板34。所述筒狀磁芯31a的筒內,即,進入并配置于驅動線圈32內的圓柱狀的磁鐵(永磁鐵)35與該振動板34的內表面安裝為一體。而且,在所述主體31的外周面的兩個位置一體地具有向外徑方向突出的耳部36,在該耳部36開設有用于使螺釘穿過的通孔36a。線束H3與所述線圈32連接,穿過所述主體31向外部引出。該電磁振動器3通過線束H3向驅動線圈32施加交流電流,從而通過由驅動線圈32產生的交變磁場與磁鐵35的磁場使磁鐵35向筒狀磁芯31a的筒軸方向往復移動,與磁鐵35一體的振動板34一邊使彈簧板33彎曲一邊向板厚度方向往復移動,即振動。該磁鐵35及振動板34的振動向主體51傳遞。圖4是圖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所述電磁振動器3利用耳部36,通過穿過通孔36a的螺釘41固定于前面罩12的所述延伸部14的內表面。這時,由于存在所需要尺寸的套筒42,所以電磁振動器3的主體31的前表面在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用燈,其具有由燈體和前面罩構成的燈外罩,所述前面罩由使從光源射出的光透過的透光性部件構成,其特征在于,具備振動裝置,該振動裝置支承于所述燈外罩,在被驅動時,使所述前面罩振動而產生振動聲,在將燈安裝于車輛時,所述振動裝置在從燈外部看不見的位置與所述前面罩抵接。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9.02 JP 2011-191262;2012.05.11 JP 2012-10891.一種車輛用燈,其具有由燈體和前面罩構成的燈外罩,所述前面罩由使從光源射出的光透過的透光性部件構成,其特征在于,具備振動裝置,該振動裝置支承于所述燈外罩,在被驅動時,使所述前面罩振動而產生振動聲,在將燈安裝于車輛時,所述振動裝置在從燈外部看不見的位置與所述前面罩抵接,在所述前面罩的內表面一體地設置具有平坦面的固定座,所述振動裝置配設在該平坦面,在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振動裝置中的一方設置開口,利用插入該開口內的聯結機構將所述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多多良直樹,高橋徹,杉山佑次,杉本篤,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小糸制作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