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目的是能夠保護車輪安裝筒內的減速齒輪機構等免受來自濕式制動器側的異物的影響。在主軸(14)的外周側設有對軸承(20)的內圈側進行定位的定位部件(54)。在該定位部件(54)上,在作為軸承(20)與浮動密封(55)之間的位置設有異物捕捉部(58)。做成由異物捕捉部(58)防止在浮動密封的構成部件損傷時異物從濕式制動器(45)側向軸承(20)側流動的結構。異物捕捉部(58)的構成包括定位部件(54)的筒狀突部(54C)及相對面部(54D)。該相對面部(54D)的構成為,將相對于制動輪轂(51)的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51B)的徑向間隙尺寸形成為盡可能得小。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適合用于例如搬運在露天采礦場、采石場、礦山等采掘的碎石物的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
技術介紹
一般,被稱為自卸卡車的大型搬運車輛在車身的機架上具有能起伏的翻斗(車箱),并以在該翻斗( '、,★ 中裝載大量碎石物等的重的貨物狀態(tài)進行搬運。因此,驅動自卸卡車的驅動輪行駛的行駛驅動裝置具有以非旋轉狀態(tài)安裝在車身上的筒狀的橋殼;在該橋殼內沿軸向伸長地設置且利用電動機等驅動源旋轉驅動的旋轉軸;借助于軸承可旋轉地設置在上述橋殼的前端側外周并用于安裝車輪的車輪安裝筒;以及設置在該車輪安裝筒與橋殼之間并對該車輪安裝筒減速地傳送上述旋轉軸的旋轉的減速齒輪機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在上述橋殼與上述車輪安裝筒之間設有對上述車輪安裝筒的旋轉施加制動力的由濕式多板型的液壓制動器構成的濕式制動器;以及配置在該濕式制動器與上述軸承之間并以密封狀態(tài)將該濕式制動器的冷卻液保持在上述車輪安裝筒內的浮動密封。現(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04016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10-116963號公報然而,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由于大轉矩的旋轉負荷的作用, 因而做成如下結構對設置在上述橋殼與車輪安裝筒之間的軸承和減速齒輪機構供給潤滑油,為了將該潤滑油與上述濕式制動器側的冷卻液隔離而在兩者之間配置上述浮動密封。但是,在例如長的下坡路進行下坡行駛的過程中,當反復地進行使上述濕式制動器動作而對自卸卡車施加制動力,或者解除制動力的制動操作時,有時濕式制動器的發(fā)熱量增加并超過上述冷卻液的能力,會引起過熱。在最壞的情況下,有時還會使上述濕式制動器的構成部件破壞、損傷。另外,在這樣的高溫條件下,上述浮動密封的金屬制的密封環(huán)在滑動面上會產(chǎn)生咬住、磨損等,有可能引起破壞、損傷。對于上述浮動密封的O形密封圈也會受到來自上述濕式制動器的高溫、壓力的影響而有燒毀、破壞的可能性。這種情況不僅喪失浮動密封的密封功能,而且有如下可能性伴隨著來自上述濕式制動器和浮動密封的構成部件的破損、損傷的碎片成為異物進入車輪安裝筒的內部而到達設置在上述橋殼與車輪安裝筒之間的軸承和減速齒輪機構的位置。若減速齒輪機構的構成零部件被上述異物損傷,則在最壞的情況下,依靠自卸卡車的自力的行駛驅動變難。尤其是,作為大型的搬運車輛的自卸卡車不能像一般的轎車那樣用其它的車牽引,因而希望能馬上以自力行駛到安全的場所。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就是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問題而提出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對車輪安裝筒內的減速齒輪機構進行保護以免受到來自濕式制動器側的異物的影響,并能提高裝置整體的耐久性及可靠性的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專利技術適用于具有以下部件的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 即、具有以非旋轉狀態(tài)安裝在自卸卡車的車身上的筒狀的橋殼;在該橋殼內沿軸向延伸設置的、由驅動源驅動進行旋轉的旋轉軸;借助于軸承可旋轉地設置在上述橋殼的外周側并安裝有車輪的車輪安裝筒;設置在上述橋殼與該車輪安裝筒之間并對該車輪安裝筒減速傳遞上述旋轉軸的旋轉的減速齒輪機構;設置在上述橋殼與上述車輪安裝筒之間并對上述車輪安裝筒的旋轉施加制動力的濕式制動器;位于該濕式制動器與上述軸承之間并設置在上述橋殼與上述車輪安裝筒之間且將上述濕式制動器的冷卻液相對于上述車輪安裝筒內保持為密封狀態(tài)的密封機構。并且,方案一的專利技術采用的結構的特征是,其構成為,在上述軸承與上述密封機構之間設有異物捕捉部,該異物捕捉部捕捉從上述密封機構側朝向上述軸承側流動的異物。另外,方案二的專利技術還具有制動輪轂和定位部件,該制動輪轂設置在上述車輪安裝筒上并成為上述濕式制動器的一部分且將上述濕式制動器的制動力傳遞給上述車輪安裝筒,該定位部件設置在上述橋殼與上述軸承的內圈側之間并與上述制動輪轂隔著軸向間隙相對,上述密封機構由浮動密封構成,該浮動密封形成為,包含一對密封圈和一對O形密封圈,并對上述制動輪轂與定位部件之間的上述軸向間隙進行密封,在上述制動輪轂上設有朝向上述定位部件側沿軸向突出并承受上述浮動密封的一個O形密封圈的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在上述定位部件上設有定位部件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及筒狀突部,該定位部件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與該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隔著上述軸向間隙在軸向相對并承受上述浮動密封的另一個O形密封圈,該筒狀突部相比該定位部件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形成在徑向外側的位置并以與上述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在徑向相對的方式在軸向突出,上述異物捕捉部由上述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以及與該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隔著徑向間隙相對的上述筒狀突部構成。再有,根據(jù)方案三的專利技術,上述筒狀突部與上述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之間的上述徑向間隙形成為小于上述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與定位部件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之間的上述軸向間隙的尺寸。本專利技術的效果如下。如上所述,根據(jù)方案一的專利技術,即使在濕式制動器或密封機構側發(fā)生的異物從濕式制動器側向軸承側流動,也能夠由設于橋殼的外周側的異物捕捉部捕捉異物,能夠防止異物到達設于上述橋殼與車輪安裝筒之間的軸承和減速齒輪機構的位置。由此,能夠保護減速齒輪機構的構成部件免受上述異物的影響,能夠將作為大型的運輸車輛的自卸卡車以自力暫且行駛驅動到安全的場所。另外,根據(jù)方案二的專利技術,將密封機構由浮動密封構成,該浮動密封由一對密封圈和O形密封圈構成,并對制動輪轂與定位部件之間的軸向間隙進行密封,異物捕捉部能夠由設于制動輪轂上的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以及與該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隔著徑向間隙相對的定位部件的筒狀突出部構成。該場合,異物捕捉部做成上述徑向間隙相對于上述浮動密封的上述軸向間隙向徑向彎曲成L字形的結構。由此,即使在異物通過了制動輪轂與定位部件之間的軸向間隙的情況下,也能由彎曲形成為L字形的異物捕捉部捕捉異物,能夠防止這些異物流動到下游側。再有,根據(jù)方案三的專利技術,就與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隔著徑向間隙相對的定位部件的筒狀突出部而言,由于將上述徑向間隙設定為比定位部件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與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之間的軸向間隙小的尺寸,因而能夠在該徑向間隙內捕捉異物, 能夠防止這些異物流動到下游側。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適用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行駛驅動裝置的自卸卡車的主視圖。圖2是從后方觀察圖I的自卸卡車的右側視圖。圖3是從圖I中的箭頭III一III方向放大表示后輪側的行駛驅動裝置的剖視圖。圖4是放大表示圖3中的濕式制動器、制動器輪轂、定位部件及浮動密封等的剖視圖。圖5是進一步放大表示圖4中的制動器輪轂、定位部件及浮動密封等的剖視圖。圖6是放大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制動器輪轂、定位部件及浮動密封等的剖視圖。圖中I—自卸卡車,2 —車身,3—翻斗,5—駕駛室,6 —前輪,7—后輪(車輪),8—發(fā)動機,9—翻斗缸,10—工作油箱,11—行駛驅動裝置,12—橋殼,13—懸架筒,14 一主軸,16— 行駛用馬達(驅動源),17—旋轉軸,18—車輪安裝筒,20、21—軸承,22—外側滾筒,23—長螺栓,24一減速齒輪機構,25、33—行星齒輪減速機構,40—吸入管,41一供給管,45一濕式制動器,50—冷卻液,51—制動輪轂,51B—密封用的輪轂側O形密封圈承受部,53—防泄漏用的浮動密封,54、6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具備:以非旋轉狀態(tài)安裝在自卸卡車的車身上的筒狀的橋殼;在該橋殼內沿軸向延伸設置的、由驅動源驅動進行旋轉的旋轉軸;借助于軸承可旋轉地設置在上述橋殼的外周側并安裝有車輪的車輪安裝筒;設置在上述橋殼與該車輪安裝筒之間并對該車輪安裝筒減速傳遞上述旋轉軸的旋轉的減速齒輪機構;設置在上述橋殼與上述車輪安裝筒之間并對上述車輪安裝筒的旋轉施加制動力的濕式制動器;以及位于該濕式制動器與上述軸承之間并設置在上述橋殼與上述車輪安裝筒之間且將上述濕式制動器的冷卻液相對于上述車輪安裝筒內保持為密封狀態(tài)的密封機構,上述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的特征在于,構成為,在上述軸承與上述密封機構之間設有異物捕捉部,該異物捕捉部捕捉從上述密封機構側朝向上述軸承側流動的異物。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9.06 JP 2011-1936961.一種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具備 以非旋轉狀態(tài)安裝在自卸卡車的車身上的筒狀的橋殼; 在該橋殼內沿軸向延伸設置的、由驅動源驅動進行旋轉的旋轉軸; 借助于軸承可旋轉地設置在上述橋殼的外周側并安裝有車輪的車輪安裝筒; 設置在上述橋殼與該車輪安裝筒之間并對該車輪安裝筒減速傳遞上述旋轉軸的旋轉的減速齒輪機構; 設置在上述橋殼與上述車輪安裝筒之間并對上述車輪安裝筒的旋轉施加制動力的濕式制動器;以及 位于該濕式制動器與上述軸承之間并設置在上述橋殼與上述車輪安裝筒之間且將上述濕式制動器的冷卻液相對于上述車輪安裝筒內保持為密封狀態(tài)的密封機構, 上述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的特征在于, 構成為,在上述軸承與上述密封機構之間設有異物捕捉部,該異物捕捉部捕捉從上述密封機構側朝向上述軸承側流動的異物。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卸卡車的行駛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備制動輪轂,該制動輪轂設置在上述車輪安裝筒上并成為上述濕式制動器的一部分且將上述濕式制動器的制動力傳遞給上述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澀川壯史,井上直幸,田中恭子,萩原信一郎,筱原毅,
申請(專利權)人:日立建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