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印刷電路板的連接設計及使用該連接設計的手持移動裝置。通過在印刷電路板上開設插槽,插槽內設置有與其他外接電路板電連接的連接件,避免了使用傳統的專用連接器來進行電路板之間的電連接,降低了成本;同時上述設計不用在印刷電路板的表面設置連接器,開槽直接開設在印刷電路板上,降低了兩個電路板連接時的厚度,從而可以降低產品的厚度,有利于產品的超薄的設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印刷電路板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印刷電路板及使用該印刷電路板的手持移動裝置。
技術介紹
印刷電路板(PCB)的設計中常會用到連接器,如板對板連接器、壓縮式連接器等。電器設備中常通過連接器將柔性印刷電路板(FPC)與剛性刷電路板(以下簡稱剛性電路板)電連接,而FPC通常與外部器件電連接,如攝像頭、顯示屏或觸摸屏等,從而實現外部器件與內部剛性電路板的電連接。但傳統FPC與剛性電路板的連接往往是通過一副公母連接器扣在一起而實現電連接,連接器價格昂貴,設計成本較高,且連接器直接貼在FPC或剛性電路板的表面,增加了電路板的厚度,不利于產品的超薄設計。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成本相對較低且有利于降低產品厚度的印刷電路板。一種印刷電路板,其上開設有可供外接電路板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內壁設有與外接電路板電連接的連接件。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印刷電路板包括多層層疊設置的子電路板,所述連接件分布在I個或多個所述子電路板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插槽開設在所述印刷電路板的側壁或正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外接電路板上設有金手指,所述連接件為與所述金手指對應的導電彈片或銅箔片。通過在印刷電路板上開設插槽,插槽內設置有與其他外接電路板電連接的連接件,避免了使用傳統的專用連接器來進行電路板之間的電連接,降低了成本;同時上述設計不用在印刷電路板的表面設置連接器,開槽直接開設在印刷電路板上,降低了兩個電路板連接時的厚度,從而可以降低產品的厚度,有利于產品的超薄的設計。此外,還有必要提供一種使用上述印刷電路板的手持移動裝置。一種手持移動裝置,包括電連接的第一印刷電路板和第二印刷電路板,所述第一印刷電路板上開設有可供所述第二印刷電路板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內壁設有與所述第二印刷電路板電連接的連接件。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印刷電路板為剛性電路板。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印刷電路板包括多層層疊設置的子電路板,所述連接件分布在I個或多個所述子電路板上。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插槽開設在所述第一印刷電路板的側壁或正面。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印刷電路板為柔性印刷電路板;所述第二印刷電路板上設有金手指,所述連接件為與所述金手指對應的導電彈片或銅箔片。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印刷電路板為包括多層子電路板的剛性電路板,其中一層的子電路板延伸形成可插入所述插槽的插入端,所述第二印刷電路板在所述插入端設有金手指,所述連接件為與所述金手指對應的導電彈片。該手持移動裝置中的印刷電路板之間使用上述印刷電路板,節約了產品的成本,同時有利于降低整個手持移動裝置的厚度,達到超薄設計的目的。附圖說明圖I為實施例I中的第一印刷電路板和第二印刷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沿圖I中I-I線的剖視圖;圖3為實施例2中的第一印刷電路板和第二印刷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沿圖3中的II-II線的部分剖視圖;圖5為實施例3中的第二印刷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實施例4中第一印刷電路板和第二印刷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實施例4中第一印刷電路板的第一層子電路板上銅箔片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實施例5中的第一印刷電路板和第二印刷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其他實施例中的第一印刷電路板的開槽示意圖;圖10為其他實施例中的第一印刷電路板的開槽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主要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印刷電路板及使用該印刷電路板的手持移動裝置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I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的手持移動裝置包括內部的第一印刷電路板110和第二印刷電路板120。本實施例的第一印刷電路板110為一剛性電路板。第一印刷電路板110由10層層疊設置的子電路板組成。每個子電路板也為剛性電路板。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印刷電路板110的側壁開設有插槽112。具體插槽112是由第二層子電路板在一端開缺口,配合兩側的子電路板形成,也即插槽112延伸方向與第一印刷電路板110的大平面平行設置。且插槽112的一側內壁,也即兩側的子電路板之一上設有兩排連接件114。請結合圖2,在本實施例中,連接件114為L型金屬彈片,一端固定在子電路板(未標不)上,另一端自由延伸。本實施例的第二印刷電路板120為一柔性印刷電路板。第二印刷電路板120的一端設有兩排金手指122。每排的多個金手指122形成金手指陣列。第二印刷電路板120可插入插槽112內。第二印刷電路板120上的金手指122與插槽112內壁的連接件114對應。當第二印刷電路板120插入插槽112中,借助L型金屬彈片的彈性抵觸力,金手指122與連接件114配合較為穩定,從而將第一印刷電路板110與第二印刷電路板120電連接。實施例2請參圖3,本實施例的第一印刷電路板210包括4層層疊設置的子電路板。每個子電路板為剛性電路板。插槽212開設在第一印刷電路板210的正面,插槽212的延伸方向與第一印刷電路板210的正面垂直設置。插槽212的內壁設有導電彈片形成的連接件214。請結合圖4,在本實施例中,連接件214為一V型金屬彈片,兩端均固定在相應層的子電路板上。本實施例的第二印刷電路板220為一柔性印刷電路板。第二印刷電路板220的一端設有一排金手指222。第二印刷電路板220可插入插槽212內。第二印刷電路板220上的金手指222與插槽212內壁的連接件214對應。當第二印刷電路板220插入插槽212中,借由V型金屬彈片的彈性抵觸力,金手指222與連接件214配合而將第一印刷電路板210與第二印刷電路板220電連接。實施例3實施例3的第一印刷電路板的結構與實施例I的第一印刷電路板結構相似,其不 同之處在于第一印刷電路板的內壁只設有一排連接件;第二印刷電路板320為包括四層子電路板的剛性電路板,如圖5所示。第二印刷電路板320的插入端322由位于第二層的子電路板延伸形成,即第二層子電路板的長度大于其他子電路板的長度。第二層子電路板在插入端322設有一排金手指陣列324。第二印刷電路板320可通過插入端322插入第一印刷電路板310的插槽312中而實現與第一印刷電路板310電連接。實施例4如圖6所示,實施例4的第一印刷電路板410是由6層層疊設置的子電路板組成的剛性電路板。其中第二層子電路板在側面開缺口,配合第一層子電路板和第二層子電路板形成插槽412,也即插槽412的延伸方向與第一印刷電路板410的大平面平行設置。請結合圖7,插槽412的一側內壁即第一層子電路板上設有用于與金手指電連接的銅箔片414。銅箔片414與第一層子電路板的大平面共面設置。第二印刷電路板420為單層結構的柔性印刷電路板,一側設有與銅箔片414配合電連接的金手指422。第二印刷電路板420可以通過金手指422與銅箔片414接觸而實現與第一印刷電路板410的電連接。實施例5如圖8所不,實施例5的第一印刷電路板同實施例4,其不同之處在于柔性的第二印刷電路板520的兩側設有凸出第二印刷電路板520大平面的金手指522。金手指522凸出第二印刷電路板520的大平面,從而可以較好的與第一印刷電路板510插槽512內壁的銅箔片514電連接,二者接觸良好,增強了產品的穩定性。可以理解,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印刷電路板的層數不限于實施例I中的10層或實施例2中的4層,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印刷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電路板上開設有可供外接電路板插入的插槽,所述插槽的內壁設有與外接電路板電連接的連接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洋,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宇龍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宇龍計算機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