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連接性能穩定,在水平和上下方向均能調節的一種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包括掛裝支座、彈簧、螺栓、第一卡座及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的中部開設有供螺栓穿過的通孔,所述第二卡座的中部對應所述螺栓開設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卡座固定在掛裝支座上,所述第二卡座緊靠第一卡座設置,且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兩者之間的接觸面上分別刻有相對的齒槽;所述螺栓依次穿過限位孔及通孔將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固定鎖緊;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螺栓上,其一端作用于第二卡座,其另一端作用于螺栓的螺帽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建筑業裝飾領域,涉及一種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人們對建筑節能及美觀要求的提高,建筑師對建筑效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個性化越來越凸顯。傳統木飾面干掛采用的是在木飾面板上預埋掛件,與基層上的鉤件連接。在安裝后,木飾面很難進行上下調節,而且受到基層件尺寸的限制,僅能進行左右微調。而左右微調之后,在受到外力影響后,木飾面板會產生橫向的滑移,影響面板的順直度,又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是本技術著重研究的內容。·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連接性能穩定、在水平和上下方向均能調節的一種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包括掛裝支座、彈簧、螺栓、第一卡座及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的中部開設有供螺栓穿過的通孔,所述第二卡座的中部對應所述螺栓開設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卡座固定在掛裝支座上,所述第二卡座緊靠第一卡座設置,且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兩者之間的接觸面上分別刻有相對的齒槽;所述螺栓依次穿過限位孔及通孔將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固定鎖緊;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螺栓上,其一端作用于第二卡座,其另一端作用于螺栓的螺帽上。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I、上述方案中,所述齒槽的齒間距為1mm。2、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孔為長孔,其孔徑尺寸大于通孔的孔徑尺寸。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卡座上的齒槽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卡座上的齒槽的長度。本技術的工作原理飾面板經掛裝結構安裝后,將該定位裝置的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通過壓縮彈簧與螺栓套件固定在掛裝結構的支座上,此時,第—座和第二卡座接觸面上的卡槽是相扣的。在進行限位調整時,先壓縮彈簧使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的齒槽脫開,然后在限位孔內將第二卡座移動到所要調整的合適位置后,松開彈簧,通過彈簧的彈力壓緊,使得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的齒槽再次相扣,自動鎖緊,從而固定飾面板在上下、左右方向不移動。其中,第二卡座上的限位孔長度,即為第二卡座的可調節范圍。由于本技術方案的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I、由于本技術結構采用與掛裝結構配合使用,用于飾面板調整完畢后的定位、限位。其定位方便,限位精度較高,適用于所有掛裝結構的定位。2、由于本技術在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的接觸面分別設有齒槽,并兩面齒槽相扣,利用彈簧彈力和螺栓套件鎖緊。結構簡單,實用,且加工方便,加工成本較低。附圖說明附圖I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以上附圖中1、支座;2、壓縮彈簧;3、螺栓;4、第一卡座;5、第二卡座;6、齒槽;7、通孔;8、限位孔;9、螺帽。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如圖I所示,一種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包括掛裝支座I、壓縮彈簧2、螺栓3、第一卡座4及第二卡座5 ;所述第一卡座4的中部開設有供螺栓3穿過的通孔7,所述第二卡座5的中部對應所述螺栓3開設有限位孔8 ;所述第一卡座4固定在掛裝支座I上,所述第二 卡座5緊靠第一卡座4設置,且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兩者之間的接觸面上分別刻有相對的齒槽6 ;所述螺栓3依次穿過限位孔8及通孔7將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固定鎖緊;所述壓縮彈簧2套設在所述螺栓3上,其一端作用于第二卡座5,其另一端作用于螺栓3的螺帽9上。所述齒槽6的齒間距為1mm。所述限位孔8為長孔,其孔徑尺寸大于通孔7的孔徑尺寸。所述第一卡座4上的齒槽6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卡座5上的齒槽6的長度。使用時,飾面板經掛裝結構安裝后,將該定位裝置的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通過壓縮彈簧2與螺栓3套件固定在掛裝結構的支座I上,此時,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接觸面上的齒槽6是相扣的。在進行限位調整時,先壓縮彈簧2使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的齒槽6脫開,然后在限位孔8內將第二卡座5移動到所要調整的合適位置后,松開彈簧2,通過彈簧2的彈力壓緊,使得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的齒槽6再次相扣,自動鎖緊,從而固定飾面板在上下、左右方向不移動。其中,第二卡座5上的限位孔8長度,即為第二卡座5的可調節范圍。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技術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技術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掛裝支座(I)、彈簧(2)、螺栓(3)、第一卡座(4)及第二卡座(5);所述第一卡座(4)的中部開設有供螺栓(3)穿過的通孔(7),所述第二卡座(5)的中部對應所述螺栓(3)開設有限位孔(8);所述第一卡座(4)固定在掛裝支座(I)上,所述第二卡座(5)緊靠第一卡座(4)設置,且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兩者之間的接觸面上分別刻有相對的齒槽(6);所述螺栓(3)依次穿過限位孔⑶及通孔(7)將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固定鎖緊;所述彈簧(2)套設在所述螺栓(3)上,其一端作用于第二卡座(5),其另一端作用于螺栓(3)的螺帽(9)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槽(6)的齒間距為 Imm0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8)為長孔,其孔徑尺寸大于通孔(7)的孔徑尺寸。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座(4)上的齒槽(6)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卡座(5)上的齒槽(6)的長度。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連接性能穩定,在水平和上下方向均能調節的一種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包括掛裝支座、彈簧、螺栓、第一卡座及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的中部開設有供螺栓穿過的通孔,所述第二卡座的中部對應所述螺栓開設有限位孔;所述第一卡座固定在掛裝支座上,所述第二卡座緊靠第一卡座設置,且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兩者之間的接觸面上分別刻有相對的齒槽;所述螺栓依次穿過限位孔及通孔將第一卡座和第二卡座固定鎖緊;所述彈簧套設在所述螺栓上,其一端作用于第二卡座,其另一端作用于螺栓的螺帽上。文檔編號E04F13/21GK202787844SQ201220475059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8日專利技術者計苓 申請人:蘇州蘇明裝飾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掛裝結構的定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掛裝支座(1)、彈簧(2)、螺栓(3)、第一卡座(4)及第二卡座(5);所述第一卡座(4)的中部開設有供螺栓(3)穿過的通孔(7),所述第二卡座(5)的中部對應所述螺栓(3)開設有限位孔(8);所述第一卡座(4)固定在掛裝支座(1)上,所述第二卡座(5)緊靠第一卡座(4)設置,且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兩者之間的接觸面上分別刻有相對的齒槽(6);所述螺栓(3)依次穿過限位孔(8)及通孔(7)將第一卡座(4)和第二卡座(5)固定鎖緊;所述彈簧(2)套設在所述螺栓(3)上,其一端作用于第二卡座(5),其另一端作用于螺栓(3)的螺帽(9)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計苓,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蘇明裝飾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