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包括一沿裝飾面板邊緣布置的本體,該本體由填充段、包邊段及連接段組合構成,所述填充段的寬度與所述裝飾面板至墻體間的間隙寬度相配合,其頂面貼合于次龍骨上,所述包邊段頂面貼合于所述裝飾面板邊緣下表面上,所述連接段與所述裝飾面板邊緣端面貼合,且連接段的上端與所述填充段連接,下端與所述包邊段連接,構成Z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采用Z型連接結構,可采用裝飾面板與墻體之間的留縫的施工方式,且保證了留縫處的美觀性,降低了對操作人員施工技術的難度要求,提高施工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室內裝飾用附件,具體涉及一種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房屋頂柵是現代室內裝飾處理的主要部分之一,它的裝飾效果優劣,直接影響整個建筑空間的裝飾效果。頂柵還起吸收和反射音響、安裝照明、通風和防火設備的功能作用。形式有直接式和懸吊式兩種,直接式是在樓板底面直接粘貼其它裝飾材料,一般用于裝飾性要求不高的住宅、辦公樓等民用建筑;懸吊式,又名吊頂、頂棚、天花板、平頂,是室內裝飾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頂柵有保溫、隔熱、隔聲和吸聲作用,又可以增加室內亮度和美觀,對于設計空調的建筑,也是節約能耗的一個根本途徑。吊頂分為暗龍骨和明龍骨,根據施工環境的需要,選擇相應的吊裝方式,大型吊頂安裝中,常采用暗龍骨式,家裝工程則采用明龍骨式。現有暗龍骨吊頂,在安裝頂面罩面板之后,與墻面接口處的處理常見有2種方式處理方式一罩面板直接和墻接觸,做乳膠漆等飾面處理。這種做法目前非常普遍,施工起來也很方便,但是,由于暗龍骨吊頂在安裝過程中,吊筋存在撓度變形、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其他外力等原因會導致罩面板發生變形,從而導致罩面板與墻面收口的地方出現裂縫,需要反復維修但仍不能徹底根治這一質量通病。處理方式二 將罩面板與墻體之間預留間隙(一般為9. 5mmX20mm)。這種做法取消了罩面板與墻體間的直接接觸,避免了罩面板在受到吊筋存在撓度變形、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其他外力等原因導致的罩面板與墻體間產生裂縫,而改為直接留工藝縫,但是這條縫的處理難度很大,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對施工人員的操作水平要求很高,并且效率很低,一旦這條縫做的不順直、飾面涂料或油漆做得不光滑,會導致吊頂的整體觀感效果差,從而影響整個裝飾項目的觀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使用該連接結構,便于吊頂施工,提高整體美觀效果。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包括一沿裝飾面板邊緣布置的本體,該本體由填充段、包邊段及連接段組合構成,所述填充段的寬度與所述裝飾面板至墻體間的間隙寬度相配合,其頂面貼合于次龍骨上,所述包邊段頂面貼合于所述裝飾面板邊緣下表面上,所述連接段與所述裝飾面板邊緣端面貼合,且連接段的上端與所述填充段連接,下端與所述包邊段連接,構成Z型。上述技術方案中,裝飾面板通過主龍骨、次龍骨及掛件、吊件安裝于屋頂水泥板上,主龍骨由與屋頂水泥板固定的吊件安裝固定,次龍骨經吊裝于主龍骨上的掛件固定安裝,裝飾面板經自攻螺絲安裝于次龍骨上。在裝飾面板邊緣與墻體之間留有間隙,一般為9.5mmX20mm,為避免間隙寬度不一致導致的整體美觀性下降,在本技術中,采用由填充段、包邊段及連接段構成的本體,連接裝飾面板與墻體之間,由填充段卡設于間隙內,保證了順直性,又由包邊段及連接段包裹裝飾面板邊緣側面,遮蔽了飾面涂料或油漆做得不光滑的缺陷,從而提升了整個吊頂的美觀性。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本體背側涂覆有粘膠層。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本體為一體結構,由烤漆鋁型材或PVC型材構成。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I.本技術由填充段、包邊段及連接段構成一 Z型本體,其填充段寬度與裝飾面板與墻體間的間隙相配合,連接段長度與裝飾面板的厚度相配合,包邊段覆蓋裝飾面板的邊緣,一方面降低了留縫工藝對施工人員操作水平的要求,保證了整體美觀性;另一方,由包邊段及連接段包裹裝飾面板邊緣側面,遮蔽飾面涂料或油漆做得不光滑的缺陷,可省去裝飾面板邊緣細部處理加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2、本技術Z型本體為一體成型件,安裝之前直接由廠家按照規格尺寸成型,不需要現場制作,施工方便;3、本技術結構簡單,易于實現。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安裝使用狀態示意圖;其中1、裝飾面板;2、墻體;3、本體;4、填充段;5、包邊段;6、連接段;7、次龍骨;8、主龍骨;9、吊筋;10、掛件;11、自攻螺絲、12、吊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圖I 3所示,一種裝飾面板I與墻體2連接結構,包括一沿裝飾面板I邊緣布置的本體3,該本體3由填充段4、包邊段5及連接段6組合構成,所述填充段4的寬度與所述裝飾面板I至墻體2間的間隙寬度相配合,其頂面貼合于次龍骨7上,所述包邊段5頂面貼合于所述裝飾面板I邊緣下表面上,所述連接段6與所述裝飾面板I邊緣端面貼合,且連接段6的上端與所述填充段4連接,下端與所述包邊段5連接,構成Z型。所述本體3為一體結構,由烤漆鋁型材構成。裝飾面板I在安裝時,首先需要吊裝主龍骨8、次龍骨7,主龍骨8通過吊件12螺接于吊筋9(Φ6或Φ8鋼筋)上,主龍骨8上根據設計要求間隔設置多個掛件10,每一掛件10底部設置一次龍骨7,所述裝飾面板I經自攻螺絲11與次龍骨7固定。如圖3所示,裝飾面板I與墻體2之間留有15mm的間隙,填充段4寬度與間隙寬度相配合,裝飾面板I為紙面石膏板,厚度為9. 5mm,與連接段6的長度相等。所述本體3背側涂覆有粘膠層(玻璃膠),在施工時,填充段4頂面貼合于次龍骨7底面上,包邊段5頂面貼合于裝飾面板I邊緣下表面上,連接段6背側貼合于裝飾面板I邊緣端面上,輕按,可以用美紋紙或其他材料臨時固定,待全部安裝結束后(2小時左右后),再將固定材料拆除。實施例二 一種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在本實施例中,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似,不同點在于,所述本體為由PVC型材一體成型,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以及觀感效 果。權利要求1.一種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沿裝飾面板邊緣布置的本體,該本體由填充段、包邊段及連接段組合構成,所述填充段的寬度與所述裝飾面板至墻體間的間隙寬度相配合,其頂面貼合于次龍骨上,所述包邊段頂面貼合于所述裝飾面板邊緣下表面上,所述連接段與所述裝飾面板邊緣端面貼合,且連接段的上端與所述填充段連接,下端與所述包邊段連接,構成Z型。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背側涂覆有粘膠層。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為一體結構,由烤漆鋁型材或PVC型材構成。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包括一沿裝飾面板邊緣布置的本體,該本體由填充段、包邊段及連接段組合構成,所述填充段的寬度與所述裝飾面板至墻體間的間隙寬度相配合,其頂面貼合于次龍骨上,所述包邊段頂面貼合于所述裝飾面板邊緣下表面上,所述連接段與所述裝飾面板邊緣端面貼合,且連接段的上端與所述填充段連接,下端與所述包邊段連接,構成Z型。本技術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采用Z型連接結構,可采用裝飾面板與墻體之間的留縫的施工方式,且保證了留縫處的美觀性,降低了對操作人員施工技術的難度要求,提高施工效率。文檔編號E04B9/30GK202787621SQ201220464748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3日專利技術者王超 申請人:蘇州蘇明裝飾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裝飾面板與墻體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沿裝飾面板邊緣布置的本體,該本體由填充段、包邊段及連接段組合構成,所述填充段的寬度與所述裝飾面板至墻體間的間隙寬度相配合,其頂面貼合于次龍骨上,所述包邊段頂面貼合于所述裝飾面板邊緣下表面上,所述連接段與所述裝飾面板邊緣端面貼合,且連接段的上端與所述填充段連接,下端與所述包邊段連接,構成Z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超,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蘇明裝飾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