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全自動液壓雙向伺服跑偏校正系統,該系統以包括齒輪齒條擺動油缸、左雙向泵和右雙向泵,所述系統以齒輪齒條擺動油缸為中心對稱,所述左雙向泵與右雙向泵對稱分布,所述左雙向泵與右雙向泵上分布設置有左摩擦輪和右摩擦輪,從齒輪齒條擺動油缸左腔沿著第一管道到右腔依次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油箱和右端控制關單向閥,通過第二管道從左雙向泵的左端到右端依次連接右梭閥、右雙向泵和左梭閥。本發明專利技術無須電源、電氣控制;不怕風吹雨淋、自動校正、不失控;全封閉系統,不怕污染;結構簡單、安裝和更換方便;壽命長、故障率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液壓隨動技術的液壓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全自動液壓雙向伺服跑偏校正系統。
技術介紹
皮帶運輸機的工作原理皮帶在電機的驅動下將各種固體物料從一個地方輸送到指定的地點。主要包括傳動裝置(電機、減速機、聯軸器、主動輪、從動輪、改向輪);機架裝置(皮帶機支架、托輥及支架);控制及保護裝置(跑偏開關、速度開關、拉繩開關);張緊裝置(有螺桿、配重、液壓三種);皮帶及輔助裝置。 然而在的運輸過程中總存在皮帶跑偏的現象,造成原因很多。如頭尾輪、皮帶支架安裝時不在同一中心線上、托輥與皮帶運輸方向不垂直、皮帶張緊偏向、物料不正、雨水打滑等。除了機械調整和防護外,需要增加跑偏校正裝置。目前市場校正裝置種類繁多,但工作原理基本都是相同的當輸送帶偏離皮帶機理論中心線時,校正裝置輥子的軸線必須按正確的方向偏轉一定角度,從而在棍子與輸送帶之間產生一橫向摩擦分力,使輸送帶回到正確位置。目前調整皮帶跑偏裝置有機械繩傳調偏裝置、電動、電液動、液控連桿機構等類型。機械繩傳調偏裝置使用壽命短、校正力度不夠;電動需要電源和控制系統,易失控;電液動需要電源和控制系統、故障率高,安裝維護不便;液控連桿機構安裝不方便、使用壽命短、安裝維護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全自動液壓雙向伺服跑偏校正系統,該系統為全液壓的、不帶電源、不帶電氣控制的全自動校正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設計一種全自動液壓雙向伺服跑偏校正系統,該系統以包括齒輪齒條擺動油缸、左雙向泵和右雙向泵,所述系統以齒輪齒條擺動油缸為中心對稱,所述左雙向泵與右雙向泵對稱分布,所述左雙向泵與右雙向泵上分布設置有左摩擦輪和右摩擦輪,從齒輪齒條擺動油缸左腔沿著第一管道到右腔依次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油箱和右端控制關單向閥,通過第二管道從左雙向泵的左端到右端依次連接右梭閥、右雙向泵和左梭閥,所述左梭閥與齒輪齒條擺動油缸左端之間連接左液控管道和左第一單向閥,所述左液控管道一端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所述右梭閥與齒輪齒條擺動油缸右腔之間連接右液控管道和右第一單向閥,所述右液控管道一端連接右端控制關單向閥,所述左雙向泵左右兩邊分別由左第二單向閥和左第三單向閥將第一管道與第二管道連通,所述右雙向泵左右兩邊分別由右第二單向閥和右第三單向閥將第一管道與第二管道連通。其工作原理為校正方向共有四個,運輸帶向前時的左右校正,運輸帶向后的左右校正。兩臺雙向油泵分別裝在運輸帶兩邊,并預先設置好運輸帶允許偏移范圍,當運輸帶偏移超出允許范圍時,觸動摩擦輪帶動油泵運行,驅動擺動缸動作,擺動缸的輸出軸為滾筒旋轉中心,直接調整滾筒水平轉動,使運輸帶歸中。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I、無須電源、電氣控制,2、不怕風吹雨淋,3、自動校正,不失控,4、全封閉系統,不怕污染,5、結構簡單、安裝和更換方便,6、壽命長、故障率低。 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運輸帶正向(后)輸送并向左偏時工況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運輸帶反向(前)輸送并向左偏時工況圖。圖中,I.左雙向泵,2.右雙向泵,3.左第二單向閥,4.左第三單向閥,5.右第二單向閥,6.右第三單向閥,7.左梭閥,8.右梭閥,9.左端控制關單向閥,10.左第一單向閥,11.右第一單向閥,12.右端控制關單向閥,13.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4.左摩擦輪,15.右摩擦輪,16.油箱,17.左液控管道,18.右液控管道,19.第一管道,20.第二管道。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以便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實施例I圖中所示一種全自動液壓雙向伺服跑偏校正系統,該系統以包括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雙向泵I和右雙向泵2,所述系統以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為中心對稱,所述左雙向泵I與右雙向泵2對稱分布,所述左雙向泵I與右雙向泵2上分布設置有左摩擦輪14和右摩擦輪15,從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腔沿著第一管道19到右腔依次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9、油箱16和右端控制關單向閥9,通過第二管道20從左雙向泵I的左端到右端依次連接右梭閥8、右雙向泵2和左梭閥7,所述左梭閥7與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端之間連接左液控管道17和左第一單向閥10,所述左液控管道17 —端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9,所述右梭閥8與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右端之間連接右液控管道18和右第一單向閥11,所述右液控管道18 —端連接右端控制關單向閥12,所述左雙向泵I左右兩邊分別由左第二單向閥3和左第三單向閥4將第一管道19與第二管道20連通,所述右雙向泵2左右兩邊分別由右第二單向閥5和右第三單向閥6將第一管道19與第二管道20連通。工作過程當運輸帶正向(后)輸送并向左偏時(如圖I所示),左摩擦輪14帶動左雙向泵I順時針運轉,泵出油液推開左梭閥7,通過左第一單向閥10進入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腔,同時左液控管道17的控制油將左端控制關單向閥9鎖死(從下至上不導通)。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右腔的油液通過右端控制關單向閥12至左第二單向閥3到達左雙向泵I的左側油口補充吸油。此時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活塞從左向右移動,帶齒條的活塞桿帶動齒輪逆時針轉動,調整滾筒左后右前的偏向,實現傳輸帶向右移動。同理當運輸帶正向向右偏時,右雙向泵2能帶動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順時針轉動。當運輸帶反向(前)輸送并向左偏時(如圖2所示),左摩擦輪14帶動左雙向泵I逆時針運轉,泵出油液推開右梭閥8,通過右第一單向閥11進入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右腔,同時右液控管道18的控制油將右端控制關單向閥12鎖死(從下至上不導通)。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腔的油液通過控制關左端控制關單向閥9至左第三單向閥4到達左雙向泵I的右側油口補充吸油。此時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活塞從右向左移動,帶齒條的活塞桿帶動齒輪順時針轉動。調整滾筒左前右后的偏向,實現傳輸帶向右移動。同理當運輸帶反向向右偏時,右雙向泵2能帶動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逆時針轉動。 盡管上述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出了詳盡的描述,但它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人們還可以根據本實施例在不經創造性前提下獲得其他實施例,這些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 一種全自動液壓雙向伺服跑偏校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以包括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雙向泵(I)和右雙向泵(2),所述系統以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為中心對稱,所述左雙向泵(I)與右雙向泵(2 )對稱分布,所述左雙向泵(I)與右雙向泵(2 )上分布設置有左摩擦輪(14)和右摩擦輪(15),從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腔沿著第一管道(19)到右腔依次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9)、油箱(16)和右端控制關單向閥(9),通過第二管道(20)從左雙向泵(I)的左端到右端依次連接右梭閥(8 )、右雙向泵(2 )和左梭閥(7 ),所述左梭閥(7)與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腔之間連接左液控管道(17)和左第一單向閥(10),所述左液控管道(17)—端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9),所述右梭閥(8)與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右腔之間連接右液控管道(18)和右第一單向閥(11 ),所述右液控管道(18) 一端連接右端控制關單向閥(12),所述左雙向泵(I)左右兩邊分別由左第二單向閥(3)和左第三單向閥(4)將第一管道(19)與第二管道(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自動液壓雙向伺服跑偏校正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系統以包括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雙向泵(1)和右雙向泵(2),所述系統以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為中心對稱,所述左雙向泵(1)與右雙向泵(2)對稱分布,所述左雙向泵(1)與右雙向泵(2)上分布設置有左摩擦輪(14)和右摩擦輪(15),從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腔沿著第一管道(19)到右腔依次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9)、油箱(16)和右端控制關單向閥(9),通過第二管道(20)從左雙向泵(1)的左端到右端依次連接右梭閥(8)、右雙向泵(2)和左梭閥(7),所述左梭閥(7)與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左腔之間連接左液控管道(17)和左第一單向閥(10),所述左液控管道(17)一端連接左端控制關單向閥(9),所述右梭閥(8)與齒輪齒條擺動油缸(13)右腔之間連接右液控管道(18)和右第一單向閥(11),所述右液控管道(18)一端連接右端控制關單向閥(12),所述左雙向泵(1)左右兩邊分別由左第二單向閥(3)和左第三單向閥(4)將第一管道(19)與第二管道(20)連通,所述右雙向泵(2)左右兩邊分別由右第二單向閥(5)和右第三單向閥(6)將第一管道(19)與第二管道(20)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蘭年山,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華液傳動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