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篷布設備,包括主架2,所述主架2包括頂桿一、架腿一、滾輪一4、升降桿、夾具、繩索二;所述頂桿一連接于所述架腿一頂部,所述滾輪一4位于所述架腿一底部,所述升降桿連接所述繩索二的一端,所述繩索二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頂桿一自然下垂,所述夾具位于升降桿上。本發明專利技術所提供的篷布設備,能夠提高篷布作業效率,降低篷布作業強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倉儲運輸日常作業工具,具體涉及一種篷布設備。
技術介紹
在倉儲領域,常常需要對置于戶外的堆積貨物進行篷布作業,以降低日曬、雨淋等天氣對貨物品質的不利影響。在物流運輸領域,裝載貨物的運輸車輛也需要進行篷布作業。現有技術中,篷布作業的方法較為原始,作業勞動量大,效率低,需要投入的人力較多,因此,隨著倉儲物流產業的不斷發展,現有篷布作業影響工作效率的問題已逐漸凸顯,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提高篷布作業效率,降低篷布作業強度的技術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篷布設備,能夠提高篷布作業效率,降低篷布作業強度。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篷布設備,包括主架,所述主架包括頂桿一、架腿一、滾輪一、升降桿、夾具、繩索二 ;所述頂桿一連接于所述架腿一頂部,所述滾輪一位于所述架腿一底部,所述升降桿連接所述繩索二的一端,所述繩索二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頂桿一自然下垂,所述夾具位于升降桿上。使用時,通過放所述繩索二,使所述升降桿下降至地面高度,用所述夾具夾住篷布,通過收所述繩索二,使所述升降桿上升至所述頂桿一的高度,移動所述主架使需要篷布作業的貨物從篷布設備中間通過,從而完成篷布作業,完成篷布作業后將篷布從所述夾具上扯下即可。通過使用上述篷布設備,使得整個篷布作業過程迅速,勞動量低。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篷布設備,所述主架還包括滑輪一、滑輪二 ;所述滑輪一、滑輪二位于頂桿一上,所述繩索二的一端連接升降桿,所述繩索二的另一端繞過滑輪一、滑輪二自然下垂。增設滑輪使得所述繩索二的收、放更省力。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篷布設備,所述主架還包括繞線器;所述繞線器位于所述架腿一上,所述繩索二的一端連接升降桿,所述繩索二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頂桿一并連接在繞線器上。增設繞線器更進一步降低繩索二收、放的勞動強度。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篷布設備,所述繞線器還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位于繞線器上。增設把手使繞線器的操作更方便,且易于控制所述繞線器的停轉,從而且易于控制所述升降桿的聞度。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篷布設備,所述夾具包括外殼、上夾頭、下夾頭、底板、拉桿、彈性部件;所述外殼固定于所述升降桿上,所述外殼上端連接所述上夾頭,所述外殼下端連接所述底板,所述下夾頭位于所述外殼內且位于所述上夾頭下方,所述下夾頭底部連接所述拉桿,所述底板有通孔,所述拉桿通過所述通孔伸至所述外殼外底部,所述下夾頭和所述底板之間填充有彈性部件,以使得所述上夾頭和所述下夾頭能夠自然夾合。下拉所述拉桿,上、下夾頭會形成較大間隙,將篷布放入間隙,松開拉桿,所述夾具就會自然夾合,從而夾住篷布,該夾具操作簡便。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篷布設備,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所述彈簧套裝于所述拉桿外,所述彈簧的直徑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徑。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篷布設備,所述夾具還包括繩索一;所述繩索一的一端連接所述拉桿底部,所述繩索一的另一端自然下垂。通過增設所述繩索一,使得操作人員可以在地面高度控制頂桿高度的升降桿上的所述夾具,在完成篷布作業后無需費力地扯下篷布,從而提高了篷布作業質量。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篷布設備,還包括副架,所述副架包括頂桿二、架腿二、滾輪二;所述頂桿二連接于所述架腿二頂部,所述滾輪二位于所述架腿二底部。所述副架用于捋順、導引篷布,從而進一步提高篷布作業效率。 作為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改進的篷布設備,所述副架端面設置有橫欄,所述橫欄與架腿二連接。所述端面即篷布設備副架與需要篷布作業的貨物篷布起始端的接觸面,為了避免副架跟隨篷布一同移動,從而增設橫欄,由此可以減少人手用于固定副架防止其移動。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篷布設備其進步意義和有益效果在于公開了一種能夠提高篷布作業效率,降低篷布作業強度的設備,并且通過多方面的改進和優化,提高了篷布作業的質量。附圖說明圖1,篷布設備使用狀態示意 圖2,篷布設備主架正面結構示意 圖3,篷布設備副架正面結構示意 圖4,篷布設備夾具結構示意圖。I為篷布,2為主架,3為副架,4為滾輪一,5為端面,6為架腿一,7為頂桿一,8為升降桿,9為滑輪一,10為滑輪二,11為夾具,12為繩索一,13為繩索二,14為繞線器,15為把手,16為橫欄,17為上夾頭,18為下夾頭,19為底板,20為拉桿,21為彈簧。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加深對本專利技術的理解,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定。如圖I一4所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篷布設備,包括主架2,所述主架2包括頂桿一 7、架腿一 6、滾輪一 4、升降桿8、夾具11、繩索二 13 ;所述頂桿一 7連接于所述架腿一 6頂部,所述滾輪一 4位于所述架腿一 6底部,所述升降桿8連接所述繩索二 13的一端,所述繩索二 13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頂桿一 7自然下垂,所述夾具11位于升降桿8上。具體地,本實施例中架腿一 6為兩個,分別位于頂桿一 7的兩邊,很顯然,架腿一 6為一個時,只需要增設平衡重心的結構或部件,也可以實現上述技術效果。同樣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繩索二 13為兩根,分別連接升降桿8的兩端,很顯然,繩索二 13為一根時,只需要固定在升降桿8的重心處或將繩索二 13連接升降桿8的一端分叉,也可以實現上述技術效果。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主架2還包括滑輪一 9、滑輪二 10 ;所述滑輪一 9、滑輪二 10位于頂桿一 7上,所述繩索二 13的一端連接升降桿8,所述繩索二 10的另一端繞過滑輪一 9、滑輪二 10自然下垂。所述主架2還包括繞線器14 ;所述繞線器14位于所述架腿一 6上,所述繩索二 13的一端連接升降桿8,所述繩索二 13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頂桿一 7并連接在繞線器14上。所述繞線器14還包括把手15,所述把手15位于繞線器14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夾具11包括外殼、上夾頭17、下夾頭18、底板19、拉桿20、彈性部件;所述外殼固定于所述升降桿8上,所述外殼上端連接所述上夾頭17,所述外殼下端連接所述底板19,所述下夾頭18位于所述外殼內且位于所述上夾頭17下方,所述下夾頭18底部連接所述拉桿20,所述底板19有通孔,所述拉桿20通過所述通孔伸至所述外殼外底部,所述下夾頭18和所述底板19之間填充有彈性部件,以使得所述上夾頭17和所述下夾頭18能夠自然夾合。所述彈性部件為彈簧21,所述彈簧21套裝于所述拉桿20夕卜,所述彈簧21的直徑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徑。所述夾具11還包括繩索一 12 ;所述繩索一12的一端連接所述拉桿20底部,所述繩索一 12的另一端自然下垂。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還包括副架3,所述副架3包括頂桿二、架腿二、滾輪 二 ;所述頂桿二連接于所述架腿二頂部,所述滾輪二位于所述架腿二底部。所述副架3端面5設置有橫欄16,所述橫欄16與架腿二連接。本專利技術所提公開的篷布設備,提高了篷布作業效率,降低了篷布作業強度,并且提高了篷布作業的質量。權利要求1.一種篷布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2),所述主架(2)包括頂桿一(7)、架腿一(6)、滾輪一(4)、升降桿(8)、夾具(11)、繩索二(13);所述頂桿一(7)連接于所述架腿一(6)頂部,所述滾輪一(4)位于所述架腿一(6)底部,所述升降桿(8)連接所述繩索二(1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篷布設備,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2),所述主架(2)包括頂桿一(7)、架腿一(6)、滾輪一(4)、升降桿(8)、夾具(11)、繩索二(13);所述頂桿一(7)連接于所述架腿一(6)頂部,所述滾輪一(4)位于所述架腿一(6)底部,所述升降桿(8)連接所述繩索二(13)的一端,所述繩索二(13)的另一端繞過所述頂桿一(7)自然下垂,所述夾具(11)位于升降桿(8)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培琦,李煒,段俊,
申請(專利權)人:安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