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平滑式鋼絲繩導軌全密閉箱蓋裝置,包括至少六個行走小車總成、鋼絲繩、電機總成、篷布軟頂總成、導軌總成、主動滑輪總成和定滑輪總成,所述主動滑輪總成安裝在車廂前部,所述電機總成包括電機和減速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與減速機的輸入端相連,主動滑輪總成連接減速機,所述定滑輪總成安裝在車廂上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主動滑輪總成與定滑輪總成通過鋼絲繩相連,所述導軌總成安裝在車廂上部,所述行走小車總成安裝在所述導軌總成上,所述鋼絲繩還連接行走小車總成,所述篷布軟頂總成安裝在所述行走小車總成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密閉性強、防拋灑性能好、耐防腐蝕和操作簡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箱蓋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平滑式鋼絲繩導軌全密閉箱蓋裝置。
技術介紹
具有揚塵和拋灑性質的固體物質的運輸車,由于其使用工況決定了其使用狀態的極易給城市帶來極大的污染。因此,采用何種密閉方式顯得十分重要。此前,各地采用的翻蓋式密閉機構,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暴露出密閉不嚴拋灑揚塵現象依然嚴重的缺陷。且由于設計上的原因,此類車超限超載依然十分嚴重,對密閉機構的損壞亦相當嚴重。例如,QC/T782—2007中的自卸汽車密閉式頂蓋,系將二個鋼制硬頂對稱安裝于車身側板處,在液壓缸的驅動下完成頂蓋開啟與閉合動作,達到裝載后對車廂類固態物質密閉的功能。然而,QC/T782—2007中的自卸汽車密閉式頂蓋,雖然部分實現了車輛頂部的密閉功能,但因結構上的原因無法限制車輛的超載及超限,故在實際裝載運輸過程中,車輛超載現象十分嚴重,造成機構密閉失效,拋灑揚塵現象依然嚴重,未能根本解決此類車輛運輸過程中給城市空氣及路面造成的污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技術目的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密閉性強的汽車平滑式鋼絲繩導軌全密閉箱蓋裝置。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汽車平滑式鋼絲繩導軌全密閉箱蓋裝置,包括至少六個行走小車總成、曳引鋼絲繩、電機總成、篷布軟頂總成、導軌總成、主動滑輪總成和定滑輪總成,所述主動滑輪總成安裝在車廂前部,所述電機總成包括電機和減速機,所述電機的輸出端與減速機的輸入端相連,主動滑輪總成連接減速機,所述定滑輪總成安裝在車廂上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主動滑輪總成與定滑輪總成通過曳引鋼絲繩相連,所述導軌總成安裝在車廂上部,所述導軌總成包括柔性軌道,所述行走小車總成安裝在所述導軌總成上,所述曳引鋼絲繩還連接行走小車總成,所述篷布軟頂總成安裝在所述行走小車總成上。所述電機優選直流電機。所述減速機優選蝸輪減速機。所述篷布軟頂總成可包括篷布軟頂、篷布加強帶和篷布支撐桿,所述篷布支撐桿的底部固定在行走小車總成上,所述篷布軟頂連接篷布支撐桿的頂部,所述篷布加強帶與篷布支撐桿垂直設置且連接各篷布支撐桿。所述行走小車總成可包括主動行走小車總成和從動行走小車總成,所述主動行走小車總成和從動行走小車總成均包括滾輪安裝支撐板、銷軸、鋼絲繩套、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所述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分別安裝在滾輪安裝支撐板的上、下兩端,所述銷軸固定在滾輪安裝支撐板的上端,所述鋼絲繩套固定在滾輪安裝支撐板的中部,主動行走小車總成還包括分別安裝在第一滾輪和第二滾輪旁的第三滾輪和第四滾輪。為使柔性軌道保持張緊狀態,還包括連接導軌總成的張緊力調節機構。所述導軌總成可包括第一柔性軌道、第二柔性軌道、U形支架和槽鋼,所述槽鋼固定在車廂尾部的兩側箱板上,所述U形支架焊接在槽鋼上,所述第一柔性軌道和第二柔性軌道設置在U形支架上。所述柔性軌道可為鋼絲繩軌道。所述主動滑輪總成可包括主動滑輪、支架、張緊調節板、調節螺栓和可調活動安裝板,所述主動滑輪安裝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在張緊調節板上,所述張緊調節板和可調活動安裝板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調節螺栓安裝在可調活動安裝板上。安裝在車廂上部的前端的所述定滑輪總成可以有4個,且呈矩形分布,對角線上的2對定滑輪總成之間的曳引鋼絲繩還可連接過渡滑輪總成,使得交叉的曳引鋼絲繩保持 繃緊狀態,不致互相纏繞。有益效果本技術考慮渣土車的工況,有密閉性強、防拋灑性能好、耐防腐蝕和操作簡單等特點,有利于城市的環境保護。本技術極大的限制了運輸車輛的超載及超限現象,實現了此類車輛運行過程的全密閉。本技術的篷布軟頂上有均勻分布的篷布加強帶,既加強了篷布軟頂的強度,又確保了小車的運動精度。本技術利用鋼絲繩的柔性傳動特征,并著重設計了鋼絲繩輪槽結構,精心計算了鋼絲繩與繩輪間的摩擦系數,提高了鋼絲繩與繩輪嚙合面的表面張力,極大地提高了鋼絲繩的傳動效率。在行走小車上設計安裝了鋼絲繩套,鋼絲繩在繩套中滑動,不但給鋼絲繩的水平和垂直跳動增加了約束,也提高了鋼絲繩的使用壽命。行走小車滾輪的結構,保證了裝置具有良好的導向和通過性。本技術采用柔性軌道,當挖掘機外力作用于行走小車、柔性軌道或是篷布支撐桿上時,柔性軌道則產生相應位移(彈性變形),以吸收和消減部分能量;而當挖掘機外力消除后,柔性軌道則因鋼絲繩的固有彈性恢復初始狀態,減輕了剛性軌道、行走小車或篷布支撐桿塑性變形現象。減少了原裝置因零部件塑性變形而無法使用的現象,提高了密閉裝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本技術取消了高強度拉光圓鋼直線導軌,設計采用了高強度直捻2股鋼絲繩,作為行走小車的軌道。同時將從動行走小車的滾輪減少到上下各一只,增加了機構的柔韌性并有效的減輕了小車重量,極大地減少了小車的摩擦阻力,提高了行走小車的通過性和裝置抵抗外力的能力。本技術設計安裝了張緊力調節機構。當旋轉張緊力調節螺母時,張緊力調節螺栓帶動鋼絲繩軌道作直線運動,在旋緊力達到規定值后,鋼絲繩軌道即處于張緊狀態,鋼絲繩軌道保持直線狀態。鋼絲繩軌道安裝在車廂前部和后部的鐵環上,行走小車滾輪與鋼絲繩軌道留有適當間隙,設置了一定的彈跳余量,在確保運行時行走小車不脫離鋼絲繩軌道的前提下,減少了滾輪與軌道的摩擦阻力,提高了小車的通過性。在車廂尾部及兩側箱板上保留了 16#槽鋼,作為鋼絲繩軌道和U形支架的安裝平臺,提高了軌道的平行度及直線度,不僅保證了機構運行的可靠性、順暢性,且保證篷布閉合后的密閉性。龍門前移后,篷布可最大限度的収疊至車廂前部,不僅保證了原車型的有效裝載容積,還給裝載增加了作業面積,在極大的降低了裝載作業難度的同時,也給密閉機構的安全提供了保證,提高了機構的可靠性、安全性。本技術使用電機帶動曳引鋼絲繩,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人力。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汽車平滑式鋼絲繩導軌全密閉箱蓋裝置(圖中示出了整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右視圖;圖3為圖I的A-A剖視示意圖;圖4為圖I的俯視圖;圖5為篷布軟頂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6 (Al)為主動行走小車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6 (A2)為圖6 (Al)的A向視圖;圖6 (BI)為從動行走小車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6(B2)為圖6 (BI)的B向視圖;圖7為導軌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的右視圖;圖9為直流電機總成和主動滑輪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定滑輪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過渡滑輪總成的結構示意圖;圖12為圖I中虛線框處的放大圖。附圖標記0034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平滑式鋼絲繩導軌全密閉箱蓋裝置,包括至少六個行走小車總成、曳引鋼絲繩(61)、電機總成(20)、篷布軟頂總成(30)、導軌總成(40)、主動滑輪總成(50)和定滑輪總成(70),所述主動滑輪總成(50)安裝在車廂前部,所述電機總成(20)包括電機(21)和減速機(22),所述電機(21)的輸出端與減速機(22)的輸入端相連,所述主動滑輪總成(50)連接減速機(22),所述定滑輪總成(70)安裝在車廂上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主動滑輪總成(50)與定滑輪總成(70)通過曳引鋼絲繩(61)相連,所述導軌總成(40)安裝在車廂上部,所述導軌總成(40)包括柔性軌道,所述行走小車總成安裝在所述導軌總成(40)上,所述曳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平滑式鋼絲繩導軌全密閉箱蓋裝置,包括至少六個行走小車總成、曳引鋼絲繩(61)、電機總成(20)、篷布軟頂總成(30)、導軌總成(40)、主動滑輪總成(50)和定滑輪總成(70),所述主動滑輪總成(50)安裝在車廂前部,所述電機總成(20)包括電機(21)和減速機(22),所述電機(21)的輸出端與減速機(22)的輸入端相連,所述主動滑輪總成(50)連接減速機(22),所述定滑輪總成(70)安裝在車廂上部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主動滑輪總成(50)與定滑輪總成(70)通過曳引鋼絲繩(61)相連,所述導軌總成(40)安裝在車廂上部,所述導軌總成(40)包括柔性軌道,所述行走小車總成安裝在所述導軌總成(40)上,所述曳引鋼絲繩(61)還連接行走小車總成,所述篷布軟頂總成(30)安裝在所述行走小車總成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德興,王泉峰,張庭春,
申請(專利權)人:南京德興汽車車輛改裝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