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自動收展的貨車篷布,包括分別位于貨車車廂四角且能同步升降的起升桿,前后兩組起升桿上分別對應的設置有兩組繩輪,前起升桿上的繩輪為驅動輪,對應的前后繩輪上繞設有篷布拉繩,篷布連接在拉繩上。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巧妙而合理的結構設計,實現貨車篷布的自動快速收展,使用安全方便,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一種可自動收展的貨車篷布。
技術介紹
在散貨汽車道路貨物運輸中,為防止貨物被雨淋、風吹、顛簸掉落等,需要在貨物上覆蓋篷布。尤其是運送土石方的自卸車輛,往往需要在市區穿行,其上的土石方等極易掉落,不但嚴重污染道路環境且對路上人員和車輛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相關部門強制要求該類車輛運輸時必須覆蓋篷布。目前,篷布的覆蓋還主要是人工方式,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容易松動,駕駛員因反復 爬車蓋篷布帶來很多麻煩和危險。雖然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自動覆蓋篷布的裝置,但都因為存在著實用性差、操作繁瑣等缺陷而難以推廣應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操作簡便、實用性好,且能夠直接在各種現有貨運車輛上加裝的可自動收展的貨車篷布。其技術解決方案如下可自動收展的貨車篷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別位于貨車車廂四角且能同步升降的起升桿,上述起升桿配有升降裝置;前后兩組起升桿上分別對應的設置有兩組繩輪,其中一組繩輪為驅動輪,對應的前后繩輪上繞設有篷布循環拉繩,篷布連接在拉繩上;上述篷布的前端連接在中間繩索拉緊架上,后端連接在橫桿變向導繩架上,中間繩索拉緊架與兩個后起升桿間各連接一條中間繩索,中間繩索的一端聯接中間繩索拉緊架內的拉緊滑輪,另一端繞過橫桿變向導繩架內的滑輪后沿車廂外側連接后起升桿,篷布滑動聯接在循環拉繩和中間繩索上。起升桿升降裝置包括對應前起升桿設置的鏈輪組和鏈條,鏈輪組設置在車廂的相應位置,鏈條的兩端分別連接起升桿的上下兩端,并繞設在上述鏈輪組上;前起升桿的上端與相應側后起升桿的下端之間及前起升桿的下端與相應側后起升桿的上端之間分別連接有拉繩,該拉繩繞設在繩輪組上,各起升桿配有使其上下移動的導向輪。上述篷布拉繩還配有浮動拉緊繩輪,拉緊繩輪通過拉簧連接在起升桿的相應位置。中間繩索拉緊架對應每條中間繩索設置有浮動滑輪,浮動滑輪配有拉簧與中間繩索拉緊架聯接,中間繩索繞過浮動滑輪與聯接中間繩索拉緊架上。所述的橫桿變向導繩架包括外殼,外殼內對應兩根中間繩索對稱的設置有兩組滑輪,每組滑輪各包括一個內滑輪和一個外滑輪。上述驅動繩輪上開設有V形槽,寬度是拉繩直徑的3倍,深度是繩索直徑的一半,繩索繞輪兩周,并利用后起升桿內部的拉簧拉緊,這樣進入驅動輪的繩索永遠在高處,而輸出的繩索永遠在槽底部,高處的繩索就會不斷的滑向地處,從而牢牢的將繩索拉緊在驅動輪上,不易打滑。本專利技術通過巧妙而合理的結構設計,實現貨車篷布的自動快速收展,使用安全方便,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 圖3為中間繩索拉緊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循環繩驅動輪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鏈槽導向輪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導向繩輪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篷布覆蓋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未述及的
技術實現思路
均可采用或借鑒現有技術。如圖1-7所示,本專利技術可有如下工作過程 在需要蓋篷布I時,打開起升桿起升開關,接通起升桿電機電源,利用車上的電瓶、電源,使車廂2前兩邊的兩個起升桿4電機轉動,經內部減速機上的鏈輪3轉動,拉動固定在起升桿4上的鏈條5,使起升桿4向上升起,前起升桿固定在車廂前立柱的前部,起升桿由導向繩輪6固定,使起升桿自由上下運動而不偏移方向。(起升桿上部向前方偏移并超過車廂,上方帶有篷布循環拉繩7驅動繩輪8和驅動電機9,兩個前起升桿都向車廂2的前方偏移,經傳動軸10連在一起,用同一個電機帶動保證驅動輪轉速一致。)為了讓起升桿鏈條5直線運動不打滑,使用壽命長,改變了鏈條方向,經鏈槽下導向輪25使其繞驅動鏈輪11半周,又經鏈槽上導向輪32返回到起升桿上。這樣鏈條就會直線運行,只承受拉力。在前起升桿升起的同時,帶動固定前起升桿上端的繩索12向上拉動,繩索經前起升桿上的定滑輪改變方向,使車廂后兩個起升桿隨著車廂前的起升桿同時升到一定高度。(后起升桿由外殼29固定在車廂后立柱后面。內有導向滑輪14固定著起升桿,使起升桿只能自由上下直線運動而不會偏移方向,起升桿上端向后偏移,超出車廂后方,其目的是讓篷布超過車廂后部,實現全覆蓋,其上端有定滑輪13,桿內部有浮動滑輪16,浮動滑輪16和起升桿間連有拉簧15,這經車廂2前起升桿上的驅動繩輪8和后起升桿上的滑輪連有循環拉繩7,再經過連有拉簧15的浮動繩輪16,又經后起升桿上端的另一個定滑輪返回到前起升桿上的驅動繩輪8,這樣循環拉繩7就會循環轉動,并利用后起升桿內部的動滑輪及拉簧拉緊繩索,使前方的驅動繩輪8不會打滑,也使固定在循環拉繩7上的橫桿變向導繩架17及篷布不會下垂)當起升桿升到規定高度時,觸動限位開關,斷開起升桿電機電源,停止起升。這樣前后四個起升桿同時升到設定高度,使展開篷布I時不會受車廂2及貨物的阻力,打開展開電機電源開關,利用電瓶電源使前起升桿上端的電機9轉動,經減速器、鏈輪、鏈條的帶動,使連在兩個前起升桿上的驅動繩輪8轉動(驅動繩輪8槽為V形,根據循環拉繩7的直徑而定,寬度是循環拉繩7直徑的3倍,是為了使循環拉繩7正轉、反轉時不易重疊,V形槽兩邊高,中間低,深度是繩索直徑的一半,繩索繞輪兩周,并利用后起升桿內部的拉簧拉緊,這樣進入驅動輪的繩索永遠在高處,而輸出的繩索永遠在槽底部,高處的繩索就會不斷的滑向低處,從而牢牢的將循環拉繩7拉緊在驅動輪上,不易打滑)帶動循環拉繩7向后運動,繩索上固定有橫桿變向導繩架17,導繩器上連接固定篷布的后端,而篷布前端固定在前面兩個起升桿上的中間繩索拉緊器18上。(中間繩索拉緊器18由外殼19、定滑輪20、浮動滑輪21拉簧22組成,主要是拉緊車廂2中間的兩個中間繩索23,且能平穩托住篷布以免篷布在收展運動中受車廂2及貨物的影響,又能在覆蓋篷布時緊緊地壓住篷布及貨物)在篷布上裝有多個滑環24,滑環24扣在繩索上能自由滑動,這樣隨著繩索向后移動,帶動橫桿變向導繩架17(所述的橫桿變向導繩架包括外殼,外殼內對應兩根中間繩索對稱的設置有兩組滑輪,每組滑輪各包括一個內滑輪和一個外滑輪),并把篷布平整的拉開,直到超過車廂2長度后起升桿偏移的上端,橫桿變向導繩架觸動車廂2后起升桿上端的限位開關為止,斷開篷布電源,停止伸展覆蓋。·然后打開起升桿下行開關,使起升桿電機反向運轉,再經鏈輪、鏈條帶動前起升桿下行,同時經繩索30及繩索導向輪31傳動,使后起升桿同時下行,這樣被平整拉開的篷布就會隨著起升桿下行,覆蓋在車廂2的貨物上,由于貨物可能超出車廂2高度,在下行覆蓋篷布時,兩條中間繩索會利用車廂2前的中間繩索拉緊裝置自動加長,使篷布順利覆蓋到車廂2以下,篷布兩邊也利用循環拉繩的拉力覆蓋到車廂2上邊框以下并觸動起升桿下限位開關斷開電源為止,篷布本身比車廂2寬且長,在篷布運動時經篷布上的滑扣和車廂2兩邊及中間的繩索經滑環滑動。由于循環拉繩7配有靠拉簧15拉緊的浮動拉緊繩輪16,在覆蓋篷布時,就隨著貨物的高度和形狀覆蓋,利用拉簧和繩索的拉力將篷布緊緊地壓在貨物上,由于車廂2和貨物高度的不確定性,可視情況需要,利用其他繩索綁縛篷布下邊緣或循環拉繩7,繼續下拉至完全封閉狀態,綁緊即可。打開并收起篷布打開起升桿起升開關,利用電瓶電源,讓前后起升桿同步升起直到觸動限位開關停止起升,這樣篷布就會從車廂2及貨物上脫離,然后接通覆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可自動收展的貨車篷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別位于貨車車廂四角且能同步升降的起升桿,上述起升桿配有升降裝置;前后兩組起升桿上分別對應的設置有兩組繩輪,其中一組繩輪為驅動輪,對應的前后繩輪上繞設有篷布循環拉繩,篷布連接在拉繩上;上述篷布的前端連接在中間繩索拉緊架上,后端連接在橫桿變向導繩架上,中間繩索拉緊架與兩個后起升桿間各連接一條中間繩索,中間繩索的一端聯接中間繩索拉緊架內的拉緊滑輪,另一端繞過橫桿變向導繩架內的滑輪后沿車廂外側連接后起升桿,篷布滑動聯接在循環拉繩和中間繩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士居,
申請(專利權)人:李士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