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舷側滾筒,包括擺動架和滾筒,所述擺動架中穿設有滾筒傳動軸,所述滾筒傳動軸上固接有連接軸套,所述連接軸套一端穿設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凸起,所述連接軸套相應于這些所述凸起處設置有與所述凸起相配合的第一槽,所述連接軸固接在所述滾筒上。本使用新型解決了擺動架與滾筒之間采用萬向節聯軸器成本過高的弊端,大大的節約了制造成本,并且裝配也更加的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漁船捕撈裝備,更具體的,涉及一種舷側滾筒。
技術介紹
對于秋刀魚的捕撈來說,放網時,先從船舷的一側投下漁網,漁網的上端設置有竹竿浮子,用推桿把竹竿浮子推到遠離船舷的位置,網的上端依靠竹竿浮子漂浮在海面的上層,網的下端設置有沉子,因而沉子的作用網的下端自然下沉;收網時,依靠舷側滾筒,將網衣拉入船內。前文所述中船舷滾筒是一種外面敷包橡膠的圓柱形滾筒,設置于船舷舷側上,起網時靠轉動的滾筒與網衣之間的摩擦力將網衣帶上甲板。該設備在漁船上作為動力滑車的配套設備完成收取網衣的工序。由于能節省大量勞力、減輕勞動強度、減少網具磨損、提高產量和經濟效益,現在我國的漁船上已普遍使用。傳統舷側滾筒的結構主要包括馬達、擺動架、滾筒。擺動架與滾筒之間采用聯軸器連接,要求它們之間的連接為非鋼性連接,允許在連接處能夠有輕微的擺動,故目前所使用的聯軸器一般采用萬向節聯軸器。但是,萬向節聯軸器制造成本較高,不利于產品的大批量生產,此外裝配也十分的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舷側滾筒,該舷側滾筒造價低廉且加工和裝配均十分的方便。本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舷側滾筒,包括擺動架和滾筒,所述擺動架中穿設有滾筒傳動軸,所述滾筒傳動軸上固接有連接軸套,所述連接軸套一端穿設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凸起,所述連接軸套相應于這些所述凸起處設置有與所述凸起相配合的第一槽,所述連接軸固接在所述滾筒上。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凸起沿連接軸軸向方向上具有弧形面。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連接軸上開設有第二槽,在連接軸側壁上開設有與第二槽連通的第一螺紋孔,滾筒上設置有安裝軸,所述安裝軸套設于第二槽內,在所述第一螺紋孔中擰設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頂靠安裝軸。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擺動架和滾筒的連接處設置有防塵套。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連接軸套上設置有于滾筒傳動軸對應的第三槽,所述滾筒傳動軸套設于所述第三槽中。上述技術方案中,在所述連接軸套上設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連通第一通孔和第三槽,滾筒傳動軸對應于第四通孔位置設置有第二螺紋孔,還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通過第四通孔擰設于第二螺紋孔中。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解決了擺動架與滾筒之間采用萬向節聯軸器成本過高的弊端,大大的節約了制造成本,并且裝配也更加的方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連接軸套的剖視圖。圖3為圖2的右視圖。圖4為圖2的左視圖。圖5為本技術連接軸的剖視圖。圖6為圖5的左視圖。圖7為圖5的右視圖。圖8為圖I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9為圖I中B處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I至圖9,舷側滾筒,包括擺動架2和滾筒I,所述擺動架2中固定有軸承7,一滾筒傳動軸3穿設于擺動架2中并固定于軸承7的內圈上,所述滾筒傳動軸3的一端上開設有第二螺紋孔30。還包括一連接軸套4,所述的連接軸套4呈圓柱體結構,在連接軸套4上開設有第一槽40和第三槽41,在所述第一槽40和第三槽41之間設置通過第一槽和第三槽的第四通孔42,所述第三槽41的大小和滾筒傳動軸3的大小相匹配,所述滾筒傳動軸3套設于第三槽41中,并且第二螺紋孔30的位置和第四通孔42的位置對應,一第二螺栓420通過第四通孔42擰設于第二螺紋孔30中,使滾筒傳動軸3于連接軸套4達到牢靠的固定。還包括一連接軸5,所述連接軸5 —端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呈弧形齒狀的凸起500,凸起500沿著連接軸5軸向上具有弧形面501,所述弧形面501中間略高,兩端略低,所述連接軸套4相應于這些所述凸起500處設置有與所述凸起500相配合的第一槽40,所述連接軸5套設于所述的第一槽40中,這樣凸起500中間的端面便能頂靠在槽體40的側壁上,并使得凸起500能夠沿著弧形面501在第一槽40中做一定幅度的擺動。在所述連接軸5上開設有第二槽51,在連接軸5側壁上開設有與第二槽51連通的第一螺紋孔52,還包括一滾筒1,在滾筒I上設置有安裝軸10,所述安裝軸10套設于第二槽51內,在所述第一螺紋孔52中擰設有第一螺栓520,所述第一螺栓520頂靠安裝軸10,這樣滾筒I便被可靠地固定于連接軸5中。在所述擺動架2和滾筒I的連接處設置有防塵套6。防止起網時,網上附著的海水進入連接軸5和連接軸套4對其造成腐蝕。權利要求1.舷側滾筒,包括擺動架(2)和滾筒(1),所述擺動架(2)中穿設有滾筒傳動軸(3),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傳動軸(3)上固接有連接軸套(4),所述連接軸套(4) 一端穿設有連接軸(5),所述連接軸(5)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凸起(500),所述連接軸套(4)相應于這些所述凸起(500)處設置有與所述凸起(500)相配合的第一槽(40),所述連接軸(5)固接在所述滾筒(I)上。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舷側滾筒,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500)沿連接軸(5)軸向方向上具有弧形面(501)。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舷側滾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軸(5)上開設有第二槽(51),在連接軸(5)側壁上開設有與第二槽(51)連通的第一螺紋孔(52),滾筒(I)上設置有安裝軸(10),所述安裝軸(10)套設于第二槽(51)內,在所述第一螺紋孔(52)中擰設有第一 螺栓(520),所述第一螺栓(520)頂靠安裝軸(10)。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舷側滾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擺動架(2)和滾筒(I)的連接處設置有防塵套(6)。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舷側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軸套(4)上設置有于滾筒傳動軸(3)對應的第三槽(41),所述滾筒傳動軸(3)套設于所述第三槽(41)中。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舷側滾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軸套(4)上設置有第四通孔(42),所述第四通孔(42)連通第一槽(40)和第三槽(41),滾筒傳動軸(3)對應于第四通孔(42)位置設置有第二螺紋孔(30),還包括第二螺栓(420),所述第二螺栓(420)通過第四通孔(42)擰設于第二螺紋孔(30)中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舷側滾筒,包括擺動架和滾筒,所述擺動架中穿設有滾筒傳動軸,所述滾筒傳動軸上固接有連接軸套,所述連接軸套一端穿設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凸起,所述連接軸套相應于這些所述凸起處設置有與所述凸起相配合的第一槽,所述連接軸固接在所述滾筒上。本使用新型解決了擺動架與滾筒之間采用萬向節聯軸器成本過高的弊端,大大的節約了制造成本,并且裝配也更加的方便。文檔編號B63B35/16GK202765244SQ20122041849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3日專利技術者葉志堅 申請人:寧波捷勝海洋開發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舷側滾筒,包括擺動架(2)和滾筒(1),所述擺動架(2)中穿設有滾筒傳動軸(3),其特征在于:所述滾筒傳動軸(3)上固接有連接軸套(4),所述連接軸套(4)一端穿設有連接軸(5),所述連接軸(5)的側壁上設置有若干凸起(500),所述連接軸套(4)相應于這些所述凸起(500)處設置有與所述凸起(500)相配合的第一槽(40),所述連接軸(5)固接在所述滾筒(1)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志堅,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捷勝海洋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