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鍛造
,特別涉及一種鍛造模具的飛邊槽新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傳統的鍛造模具的飛邊槽新結構的設計,設計人員大多忽略飛邊槽的橋部(橋口部分)尺寸對金屬充填性能的影響,使這部分的尺寸根據某些現成資料及工廠的慣例進行設計,橋部的正常寬度b —直為12_,從而使這部分設計與制作格式化,在鍛造結構復雜、體積大的鍛件時,由于b值較小,就造成鍛件的倉部在終鍛時難以充滿,從而使鍛件的廢品率上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提高鍛件成品率的鍛造模具的飛邊槽新結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鍛造模具的飛邊槽新結構,包括上模具和位于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設有由橋部和倉部構成的飛邊槽,所述橋部的寬度b大于12mm。所述橋部的寬度b為18. 2mm或18. 5mm。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基于因飛邊槽的橋部尺寸而引起鍛件局部難充滿的基本情況,本技術改變以往傳統的橋部設計及制造方法,增大橋部的寬度b,從而使鍛件在終鍛時可以完全充滿,提高鍛件的成品率。橋部寬度b的加大應在正確設計的基礎上,計算鍛件局部的復雜系數與該處的寬度與高度之比來確定橋部原寬度bl的增大量Λ b,b=bl+ Δ b,即經過試驗分析出如下數學關系Δ b=0. 5S ; blb2/h ;Ab:橋部寬度的增加值;S ’ :鍛件局部的復雜系數;hi :橋部的深度;bl :橋部原正常寬度,即12mm;b2:倉部的寬度。根據3噸電液錘和5噸電液錘鍛造強度的不同,并按照上述數學關系式,可計算出如表I所示的表I不同鍛造設備中模具上飛邊槽的橋部寬度增加尺寸 3備 | ...
【技術保護點】
鍛造模具的飛邊槽新結構,包括上模具和位于上模具下方的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之間設有由橋部和倉部構成的飛邊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橋部的寬度b大于12m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孟會濤,丁圣杰,和萬松,胡衛華,張恒,郭艷珺,趙世啟,余學俊,宋航,劉其勇,
申請(專利權)人:許昌中興鍛造有限公司,許昌遠東傳動軸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