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由輪-外環(huán),其具有小連桿孔和自由輪空槽,所述小連桿孔能夠與在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上施加力作用的曲軸連接。所述自由輪空槽在背離所述曲軸的拉方向的側上具有平均地較大的材料厚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自由輪-外環(huán)以及一種具有自由輪-外環(huán)的曲軸自由輪變速器。
技術介紹
當僅僅在圓周方向上施加力矩時,由現有技術公開的自由輪-外環(huán)具有均勻的載荷分布。在導入橫向力時(所述橫向力例如在曲軸自由輪變速器中是典型的),背離拉方向的側承受的載荷比面向拉方向的側大得多。也就是說,在該情況下,力矩借助于自由輪-外環(huán)上的與連桿(曲軸)通過連桿孔連接的突起引入。例如由DE 102 43 533 Al公開了曲軸自由輪變速器。DE 10 2009 031 791 Al公開了用于自由輪曲軸變速器的連桿,其中,該連桿具有用于坐置于偏心驅動器上的第一連桿孔和用于與自由輪單元連接的第二連桿孔。
技術實現思路
在該背景下,本專利技術的任務在于,提出一種如權利要求I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使自由輪-外環(huán)均勻受載的解決方案。由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征得出所述任務的解決,由從屬權利要求可得出本專利技術的有利構型和進一步方案。本專利技術的任務通過一種自由輪-外環(huán)解決,其具有小連桿孔,所述小連桿孔能夠與在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上施加力作用的曲軸連接。此外,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具有自由輪空槽,所述自由輪空槽在背離所述曲軸的拉方向的側上具有平均較大的材料厚度。通過能夠與所述小連桿孔連接的曲軸交替地施加拉力或推力,所述拉力或推力使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圍繞自己的軸進行振動運動。通過設置在自由輪-外環(huán)的大連桿孔中的自由輪可通過驅動曲軸的振動使一個軸旋轉。優(yōu)選為了驅動一個軸采用多個在軸向方向上相鄰的自由輪-外環(huán),它們在時間上彼此間隔開地驅動所述軸。由此,通過多個被驅動的自由輪-外環(huán)實現被驅動的軸的有利的、均勻的旋轉運動。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特征是,所述自由輪空槽在面向所述曲軸的拉方向的側上具有平均地較小的材料厚度。優(yōu)選通過使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的外環(huán)在背離所述拉方向的側上有針對性地增厚來實現平均地較大的材料厚度。面向拉方向的側上的平均地較小的材料厚度優(yōu)選通過橫截面縮減來實現。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特征是,所述大連桿孔的外圓周的中點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的內直徑的中點側向移位。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的另一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特征是,所述大連桿孔的外輪廓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的內直徑偏心。此外,所述任務還通過一種曲軸自由輪變速器解決,其具有驅動側和從動側,其中,在所述從動側上在軸向方向上設置多個前面描述過的自由輪-外環(huán)。所述驅動側例如與交通工具的發(fā)動機連接。相反,所述從動側例如與交通工具的被驅動的軸連接。所述曲軸自由輪變速器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特征是,其被構造為曲軸-CVT-變速器。在這種變速器中,在可由發(fā)動機驅動的輸入軸上設置一個可調節(jié)的、具有偏心構件的偏心驅動裝置,所述輸入軸相對于變速器形成一個驅動用的軸,所述偏心驅動裝置通過連桿類的連接元件與一個被驅動的軸連接,所述被驅動的軸相對于變速器形成輸出軸。所述被驅動的軸通過將連接元件的行程借助于自由輪裝置傳遞到設置在連接元件與該軸之間的軸上而被驅動。通過之前描述的自由輪-外環(huán)以及曲軸自由輪變速器在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的外環(huán)空轉時實現盡可能均勻的應力分布。附圖說明在下面的說明中參照附圖詳細描述不同的實施例,從中可以得出本專利技術的另外的優(yōu)點、特征和細節(jié)。附圖中圖I :示意性示出一個自由輪-外環(huán)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圖2 :是一個本專利技術的自由輪-外環(huán),在大連桿孔中具有夾緊體,圖3 :示意性示出一個自由輪-外環(huán)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曲軸作用在該自由輪-外環(huán)上,圖4 :是一個本專利技術的自由輪-外環(huán),在大連桿孔中具有滾子自由輪,圖5a :是一個本專利技術的自由輪-外環(huán)的剖視圖,圖5b :是本專利技術的圖5a中的自由輪-外環(huán)的自由輪空槽的橫截面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I中示意性示出本專利技術的自由輪-外環(huán)I的第一實施方式。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I具有一個小連桿孔2以及一個自由輪空槽3。如圖3和4中所示,一個另外的曲軸作用在所述小連桿孔2上,所述另外的曲軸優(yōu)選通過栓與所述小連桿孔2連接,如圖3和4中所示。所述自由輪空槽3具有一個內直徑為d的開口,所述內直徑的中點8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3的外圓周c的中點7側向移位。所述外圓周c的中點7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3的內直徑d的中點以一個偏移X錯位。在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I的所示實施方式中,所述內直徑的中點8相對于所述外圓周的中點7在作用力的面向所述小連桿孔2的側6的方向上錯位。所述外圓周的中點7相對于所述內直徑的中點8在背離作用力的側6的方向上移位。在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I的所示實施方式中,所述大連桿孔3的外圓周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3的內直徑完全偏心。在圖2中示出本專利技術的自由輪-外環(huán)1,其在自由輪-外環(huán)I的大連桿孔3中具有夾緊體10。在圖3中示出本專利技術的自由輪-外環(huán)I的另一實施方式,其中,所述大連桿孔3的外輪廓的僅僅一部分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3的內直徑偏心。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小連桿孔2通過一個栓12與一個曲軸4連接,所述曲軸在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I上施加力。所述大連桿孔3的外輪廓的一部分在面向曲軸4作用力的側6上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3的內直徑偏心。相反,在背離曲軸4作用力的側5上,所述大連桿孔的外輪廓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3的內直徑完全偏心。在圖5中詳細示出所述大連桿孔的外輪廓。在圖4中示出本專利技術的自由輪-外環(huán)1,其在自由輪-外環(huán)I的大連桿孔3中具有滾子自由輪11。一個曲軸4作用在小連桿孔2上,所述曲軸通過一個栓12與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I的小連桿孔2連接。優(yōu)選所述栓12例如通過軸承可運動地被導向,從而使得所述曲軸4可相對于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I的小連桿孔2圍繞所述栓部分地旋轉。在圖5a中示出本專利技術的自由輪-外環(huán)1,其在結構方面相應于圖3中所示的自由輪-外環(huán)I。但是,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圖5a中的自由輪-外環(huán)I沒有與曲軸在小連桿孔2上連接。在圖5b中示出圖5a中所示自由輪-外環(huán)I的自由輪空槽的沿著剖割軸線A-A’的橫截面圖。處于面向作用力的側6上的外輪廓9在平均范圍中具有比處于背離作用力的側5上的外輪廓9小的材料厚度b。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自由輪空槽3在面向作用力的側6上具有大致U形的輪廓。相反,大連桿孔3在背離作用力的側5上的輪廓具有幾乎相同的材料厚度a。附圖標記表I自由輪-外環(huán)2小連桿孔3自由輪空槽4曲軸5背離的側6面向的側7外圓周的中點8內直徑的中點9,9,外輪廓10夾緊體11滾子自由輪12栓a材料厚度b材料厚度C外圓周d內直徑X偏移A-A'剖面權利要求1.一種自由輪-外環(huán),其具有小連桿孔(2)和自由輪空槽(3),所述小連桿孔能夠與在所述自由輪-外環(huán)(I)上施加力作用的曲軸(4)連接,其中,所述自由輪空槽(3)在背離所述曲軸(4)的拉方向的側(5)上具有平均地較大的材料厚度(a)。2.根據權利要求I的自由輪-外環(huán),其中,所述自由輪空槽(3)在面向所述曲軸(4)的拉方向的側(6 )上具有平均地較小的材料厚度(b )。3.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自由輪-外環(huán),其中,所述大連桿孔(4)的外圓周(c)的中點(7 )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4 )的內直徑(d)的中點(8 )側向移位。4.根據以上權利要求中任一項的自由輪-外環(huán),其中,所述大連桿孔(4)的外輪廓(9)相對于所述大連桿孔(4)的內直徑(d)偏心。5.—種曲軸自由輪變速器,其具有驅動側和從動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L·舒曼,O·弗里德曼,L·梅恩,P·格雷布,C·朔伊夫勒,A·德雷埃爾,
申請(專利權)人:舍弗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