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的結合有地埋風管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包括埋置于地面下的機組殼體,機組殼體一側壁上設置有進風口,與進風口相對的機組殼體側壁上設置有送風口,進風口通過地埋風管網分別與地面和礦井連通,機組殼體內依次設置有初效過濾器b、高壓噴氣裝置、旋轉式空氣均流板、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以及風機。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空調機組將高壓噴氣裝置、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和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有機結合,同時還采用了地埋風管網預冷的形式對地面新風進行降溫,充分發揮了蒸發冷卻的主導作用,使空調機組具有環保、高效、節能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空調設備
,具體涉及ー種結合有地埋風管、高壓噴氣、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和噴水室空氣冷卻器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節能減排這樣的國家大戰略背景下,人們迫切的需要一種能有效的對礦井空氣實現浄化、降溫、高效運行同時又能有效降低系統電量的新型礦井用節能型通風降溫裝置來改善礦井工作環境。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帶有地埋風管、高壓噴氣、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和噴水室空氣冷卻器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與傳統的由多級間接加直接的蒸發冷卻器相比,本專利技術可 以更好的滿足礦井需要,如大量降溫除濕的要求;同時,對于粉塵較多的礦井空氣還能達到一定的凈化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合有地埋風管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不僅可以有效的降低礦井內的溫度及濕度,而且還能對礦井的空氣起到浄化的效果。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帶有地埋風管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包括埋置于地面下的機組殼體,機組殼體ー側壁上設置有進風ロ,與進風ロ相対的機組殼體側壁上設置有送風ロ,進風ロ通過地埋風管網分別與地面和礦井連通,機組殼體內依次設置有初效過濾器b、高壓噴氣裝置、旋轉式空氣均流板、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以及風機。本專利技術的特點還在干,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的后面設置有導流格柵,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的后面設置有擋水板。地理風管網包括有地埋總管,地埋總管的一端與機組殼體側壁連接,地埋總管的另一端連接支管a和支管b,支管a與地面連通,支管a的管ロ處設置有新風ロ,支管a內設置有初效過濾器a,支管b設置于礦井中,支管b的管ロ處設置有二次風進風ロ,支管b上設置有閥門F。高壓噴氣裝置包括有一排高壓噴氣立管組,ー排高壓噴氣立管組包括有兩根高壓噴氣立管,每根高壓噴氣立管上等距離設置有多個與被處理空氣順流的高壓節氣噴嘴,高壓噴氣立管的一端連接有壓縮空氣支管。高壓節氣噴嘴的數量為4個。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的結構為包括有立式換熱管組,立式換熱管組的上部依次設置有填料、噴嘴a、排風機,排風機所對應的機組殼體頂壁上設置有排風ロ,立式換熱管組的下部依次設置有風道、集水箱,風道的兩側設置有二次風ロ,集水箱內設置有水過濾器a,水過濾器a通過水管與噴嘴a連接,水管上設置有循環水泵a。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包括有冷凍水盤管,冷凍水盤管的上部設置有噴嘴b,冷凍水盤管的下部設置有儲水箱,儲水箱內設置有水過濾器b,水過濾器b通過供水管與噴嘴b連接,供水管上設置有循環水泵b。冷凍水盤管上端為冷凍水進端,下端為冷凍水出端。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干(I)地面新風首先經地埋風管預冷后進入機組,利用壓縮空氣膨脹吸熱吸濕的原理,具有較高溫度和較高含濕量的室外新風被壓縮空氣吸熱吸濕后再混合,將獲得溫濕度都較低的空氣,再經過立管式間接蒸發器等濕冷卻后,則可以獲得更低溫度空氣,最后經噴水室空氣冷卻器降溫加濕后送入礦井工作區。(2)機組內設有旋轉式空氣均流板,空氣經高壓噴氣混合后,不僅利用旋轉的高速氣流均流空氣,較少了空氣阻力,而且增加了立管式間接蒸發器的效率,立管式間接蒸發器后設有導流柵格,使進入噴水室空氣冷卻器的空氣更加均勻,從而提高了噴水室空氣冷卻 器的效率。(3) 二次風采用經地埋風管預冷后的地面新風,提高了立管式間接蒸發器的效率,通過閥門F可以調節一次風與二次風的比例。(4)本機組很好的結合了噴水室空氣冷卻器,空氣冷卻器上端為機械制冷冷凍水進水,下端為冷凍水出水,噴水室空氣冷卻器克服了空氣冷卻器只能對空氣進行等濕、減濕冷卻處理,它結合了噴水室和空氣冷卻器的雙重作用,從而實現了對空氣的降溫加濕處理過程;此外,噴水室空氣冷卻器還能對礦井空氣起到一定的浄化效果。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中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的左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中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的主視圖。圖中,I.新風ロ,2.初效過濾器a,3.初效過濾器b,4.壓縮空氣支管,5.高壓噴氣立管,6.高壓節氣噴嘴,7.旋轉式空氣均流板,8.水過濾器a,9.循環水泵a,10.噴嘴a,11.填料,12.導流格柵,13.水過濾器b,14.循環水泵b,15.噴嘴b,16.冷凍水盤管,17.擋水板,18.風機,19.送風ロ,20. 二次風ロ,21.排風機,22.排風ロ,23.支管a23,24.支管b24。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行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結合有地埋風管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其結構如圖I所示,包括埋置于地面下的機組殼體,,機組殼體ー側壁上設置有進風ロ,與進風ロ相対的機組殼體側壁上設置有送風ロ 19,進風ロ通過地埋風管網分別與地面和礦井連通,機組殼體內依次設置有初效過濾器b3、高壓噴氣裝置、旋轉式空氣均流板7、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導流格柵12、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擋水板17以及風機18。地理風管網包括有地埋總管,地埋總管的一端與機組殼體側壁連接,地埋總管的另一端連接支管a23和支管b24,支管a23與地面連通,支管a23的管ロ處設置有新風ロ I,支管a23內設置有初效過濾器a2,支管b24設置于礦井中,支管b24的管ロ處設置有二次風進風ロ,支管b24上設置有閥門F。高壓噴氣裝置包括有一排高壓噴氣立管組,ー排高壓噴氣立管組包括有兩根高壓噴氣立管5,高壓噴氣立管5上等距離設置有多個與被處理空氣順流的高壓節氣噴嘴6,高壓噴氣立管5的一端連接有壓縮空氣支管4。高壓節氣噴嘴6的數量為4個。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的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有立式換熱管組,立式換熱管組的上部依次設置有填料11、噴嘴alO、排風機21,排風機21所對應的機組殼體頂壁上設置有排風ロ 22,立式換熱管組 的下部依次設置有風道、集水箱,風道的兩側設置有二次風ロ 20,集水箱內設置有水過濾器a8,水過濾器a8通過水管與噴嘴alO連接,水管上設置有循環水泵a9。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其結構如圖3所示,包括有冷凍水盤管16,冷凍水盤管16的上部設置有噴嘴bl5,冷凍水盤管16的下部設置有儲水箱,儲水箱內設置有水過濾器bl3,水過濾器bl3通過供水管與噴嘴bl5連接,供水管上設置有循環水泵bl4。冷凍水盤管16上端為冷凍水進端,下端為冷凍水出端。本專利技術空調機組的工作原理和各部件的功能新風先由地面經新風ロ I和初效過濾器a2進入地理風管網,經地埋風管網預冷后,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一次空氣使用,另一部分作為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的二次空氣使用,通過調節閥門F可以調節一次風與二次風的比例。高壓噴氣裝置后設置有旋轉式空氣均流板7,主要是利用旋轉的高速氣流均流空氣。初效過濾器a2和地埋風管網構成第一級空氣處理過程;高壓噴氣裝置內的壓縮空氣支管4,高壓噴氣立管5和高壓節氣噴嘴6構成高壓噴氣段,即第二級空氣處理過程;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構成第三級空氣處理過程;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構成第四級空氣處理過程。初效過濾器a2和初效過濾器b3能夠將空氣進行浄化,提高了高壓噴氣裝置與壓縮空氣熱質交換的效率。高壓噴氣裝置中,高壓節氣噴嘴6的布置方式是單排順噴,壓縮空氣通過壓縮空氣支管4,高壓噴氣立管5和高壓節氣噴嘴6與空氣混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結合有地埋風管的礦井用蒸發冷卻空調機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置于地面下的機組殼體,所述機組殼體一側壁上設置有進風口,與所述進風口相對的機組殼體側壁上設置有送風口(19),所述進風口通過地埋風管網分別與地面和礦井連通,所述機組殼體內依次設置有初效過濾器b(3)、高壓噴氣裝置、旋轉式空氣均流板(7)、立管式間接蒸發冷卻器、帶噴水室的空氣冷卻器以及風機(1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翔,李鑫,白延斌,
申請(專利權)人:西安工程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