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能夠有效利用來自LED光源的光線,能夠照射足夠照度的光線的光纖照射裝置,該光纖照射裝置包括光纖光源機構,該光纖光源機構為以下結構:光纖以隔著在相對于配置在LED基板上的光纖座未被約束的狀態下介于光纖與透鏡之間的間隔物,光射入端面與配置于LED基板上的LED光源的前表面的透鏡相對的方式配置,在間隔物抵接于LED光源的前表面或透鏡的狀態下,光纖被固定于光纖座,由此,來限制LED光源的前表面與光纖的光射入端面之間的隔開距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例如將來自LED光源的紫外光經由光纖對被照射物進行點狀照射的光纖照射裝置。
技術介紹
例如,進行如下的光照射處理利用以365nm為中心的波長300nm 400nm這一范圍的紫外光,使對該紫外光(波長)具有敏感度的粘接劑、涂料、墨水、抗蝕劑固化(硬化)或干燥、或者相反地熔融或軟化等。在這種光照射處理中,例如如光盤用的讀取透鏡(^ 7 〃 > <)的粘接及電子零件對基板的粘接等,往往要求對微小區域照射紫外光。作為用于進行這種光照射處理的紫外光照射裝置,已知有以下結構的裝置例如使從LED光源放射的紫外光經由聚光·透鏡射入光纖,通過該光纖對紫外光導光從而對微小區域進行點狀地照射(參照專利文獻1、2)。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6-176653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05-190910號公報然而,為了使從LED光源放射的光高效地射入光纖,需要正確地配置LED光源與光纖的位置關系,實際上,LED光源與光纖的光射入端面的距離產生偏差(〃 9 的情況不少。例如,作為LED光源,為了避免LED元件的發光效率降低需要進行冷卻,例如使用在由陶瓷材料構成的封裝基體內收納有芯片狀的LED元件,并具有適當的冷卻機構的LED封裝,但由于封裝基體其本身易變得公差較大,因此在光纖相對于例如配置LED封裝的LED基板來定位配置時,LED光源與光纖的光射入端面的距離產生偏差。這樣,若LED光源與光纖的光射入端面的距離產生偏差,則射入光纖的光量的偏差及透鏡上的聚光效率變化,存在無法有效地利用來自LED光源的光這一問題。另外,在使從LED光源放射的光通過玻璃制的透鏡等聚光而射入光纖的結構上,由于產生例如透鏡的位置偏移等,也產生上述問題。另一方面,為了避免產生這種問題,也考慮使光纖與LED光源抵接配置,但因為有時根據用途替換光纖,所以在這種結構的裝置中,容易產生射入的光由于光纖的光射入端面損傷而衰減這一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基于以上所述的情況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有效地利用來自LED光源的光的、能夠照射足夠的照度的光的光纖照射裝置。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是包括光纖光源機構的光纖照射裝置,所述光纖光源機構具有LED基板;LED光源,配置于該LED基板上;透鏡,配置于該LED光源的光放射方向的前表面;光纖,對經由該透鏡射入的來自所述LED光源的光進行導光;以及光纖座,配置于所述LED基板上,在插入所述光纖的一部分的狀態下保持該光纖,所述光纖照射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纖以如下方式配置,隔著在相對于所述光纖座未被約束的狀態下介于該光纖與所述透鏡之間的間隔物,光射入端面與所述透鏡相對。在所述間隔物與所述LED光源的前表面或所述透鏡抵接的狀態下,所述光纖固定于所述光纖座,由此限制所述LED光源的前表面與所述光纖的光射入端面之間的隔開距離。較為理想的是,為以下結構在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中,所述間隔物抵接于所述透鏡的周緣。 在這種結構的裝置中,可以為以下結構所述間隔物為圓筒狀,所述LED光源側的開口的內徑比所述透鏡的孔徑(口徑)小。另外,可以為以下結構在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中,設置用于將所述間隔物固定于所述光纖座的固定機構。另外,可以為以下結構在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中,所述光纖光源機構具有配置于共用的LED基板上的、由封裝基體內收納有各個LED元件而成的LED封裝構成的多個LED光源,與各個LED光源相對應的各個光纖由配置于所述LED基板上的共用的光纖座保持。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通過具有以下結構的光纖光源機構光纖以隔著在相對于光纖座未被約束的狀態下介于光纖與透鏡之間的間隔物,光射入端面與透鏡相對的方式配置,在間隔物抵接于LED光源的前表面或透鏡的狀態下,光纖固定于光纖座,從而限制LED光源的前表面與光纖的光射入端面之間的隔開距離,由此,在該光纖光源機構中,采用在LED光源的前表面與光纖的光射入端面之間的隔開距離根據間隔物維持于一定的大小的狀態下,光纖相對于LED光源配置于恰當的位置的結構,所以能夠使來自LED光源的光高效率地經由透鏡射入光纖,因此,能夠對被照射物照射足夠的照度的光。另外,通過采用光纖光源機構具備配置于共用的LED基板上的、由封裝基體內收納有各個LED元件而成的LED封裝構成的多個LED光源,與各個LED光源相對應的各個光纖由配置于LED基板上的共用的光纖座保持這一結構,無論各個LED封裝的尺寸的公差的偏差如何,對于全部的LED封裝,能夠高效率地利用來自LED封裝的光,能夠對被照射物照射均勻的照度的光。附圖說明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的光纖光源機構的一例的結構的概略的說明用剖面圖。圖2是將圖I所示的光纖光源機構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剖面圖。圖3是表示構成圖I所示的光纖光源機構的LED光源的一例的結構的概略的說明用剖面圖。圖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中的光纖光源機構的另一例的結構的概略的說明用剖面圖。符號說明10 : LED 封裝11 :封裝基體IlA :凹部12 LED 元件13 :紫外光透過窗15 LED 基板18 :透鏡20 :光纖21 :小徑前端部分 22 :光射入端面23 :套(夕弋夕'7卜)25 :光纖座26 :基體26A :底壁27 :光纖插入用貫通孔28 固定用螺絲安裝用孔30:光纖固定構件31 :段部32 :突出緣部35:固定用螺絲40 :光纖座41 :基體42:圓柱狀空間部43 :光纖插入用貫通孔44 固定用螺絲安裝用孔45:固定用螺絲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詳細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具有光纖光源機構,該光纖光源機構使來自LED光源的光通過透鏡聚光并射入光纖,通過光纖對該光導光從而點狀地照射。圖I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光纖照射裝置中的光纖光源機構的一例的結構的概略的說明用剖面圖,圖2是將圖I所示的光纖光源機構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剖面圖。該光纖光源機構具有LED基板15、配置于該LED基板15的一面上的LED光源、將從LED光源放射的光聚光的透鏡18、將經由該透鏡18射入的來自LED光源的光導光的光纖20以及保持光纖的光纖座25。如圖3所示,LED光源由LED封裝10構成,該LED封裝10設置為,放射紫外光的芯片狀的LED元件12配置于形成有在中央形成錐臺狀空間的凹部IlA的封裝基體11的該凹部IlA內,并且板狀的紫外光透過窗13封堵(塞C )封裝基體11的凹部11A。這里,封裝基體11例如由氮化鋁等具有高熱導電性的陶瓷材料構成。另外,在LED基板15的另一面上,設置有用于冷卻LED封裝10的散熱構件(未圖示)。透鏡18例如由一方的表面呈球面狀的凸面,并且另一方的表面呈平面的凸透鏡構成,另一方的表面抵接于LED光源的光放射方向的前表面、即LED封裝10的紫外光透過窗13的外表面而配置。光纖座25具有有底圓筒狀的基體26,在基體26的底壁26A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貫通延伸的光纖插入用貫通孔27,并且形成有在底壁26A的外周面開口的在徑向上延伸的固定用螺絲安裝用孔28。該光纖座25在以光纖插入用貫通孔27位于配置在LED基板15上的LED封裝10的正上方的位置的方式相對于LED封裝10定位的狀態下,配置于LED基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纖照射裝置,具有光纖光源機構,所述光纖光源機構具有:LED基板;LED光源,配置于該LED基板上;透鏡,配置于該LED光源的光放射方向的前表面;光纖,對經由該透鏡射入的來自所述LED光源的光進行導光;以及光纖座,配置于所述LED基板上,在插入所述光纖的一部分的狀態下保持該光纖,所述光纖照射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光纖以如下方式配置:隔著在相對于所述光纖座未被約束的狀態下介于該光纖與所述透鏡之間的間隔物,光射入端面與所述透鏡相對,在所述間隔物抵接于所述LED光源的前表面或所述透鏡的狀態下,所述光纖固定于所述光纖座,由此限制所述LED光源的前表面與所述光纖的光射入端面之間的隔開距離。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島竹夫,村上悟司,
申請(專利權)人:優志旺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