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汽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特別是用于轎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的外部換擋機構(10),其具有在換擋自由度和選擋自由度上可移動的變速桿(12)、可繞軸(16)轉動的選擋桿(14),所述選擋桿與變速桿(12)連接,以便使選擋桿(14)在選擋自由度上與變速桿隨動,以及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彈性元件(33),所述第一彈性元件(33)向選擋桿(14)施加第一作用力,由此向變速桿(12)施加將其置于選擋自由度的中間位置的加載作用。所述外部換擋機構(10)具有與選擋桿(14)共同作用的第二彈性元件(33),所述第二彈性元件向處于變速桿(12)的中間位置的選擋桿(14)施加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反作用于第一彈性元件(33)的第一作用力。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特別是用于轎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的外部換擋機構,其具有在換擋自由度和選擋自由度上可移動的變速桿(亦稱“換擋-選擋桿”)、可繞軸轉動的選擋桿,所述選擋桿與所述變速桿連接,以便使所述選擋桿在選擋自由度上與所述變速桿隨動,以及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彈性元件,所述第一彈性元件在所述選擋桿上施加第一作用力。
技術介紹
這種類型的外部換擋機構包含傳統(tǒng)形式的變速桿,該變速桿可在支座內(nèi)在兩個自由度上移動并且變速桿的位置通過兩個與手動換擋變速箱連接的繩索確定了在其上所掛 的擋位。對于絕大多數(shù)外部換擋機構而言,變速桿支承在萬向球接頭內(nèi),也就是說,換擋自由度和選擋自由度都是旋轉自由度。所述變速桿穿過滑槽伸出,所述滑槽限定了所述變速桿在沿選擋通道和從其上分出的換擋通道上的移動可能性,在換擋通道的端部是與變速箱的檔位相對應的變速桿的換擋位置。對于已知的、市場上現(xiàn)有的用于汽車手動換擋變速箱的外部換擋機構,在可轉動地支承著選擋桿的軸上支承有螺旋扭力彈簧,通過所述螺旋扭力彈簧將所述選擋桿向預設的中間位置擠壓。為了支承所述螺旋扭力彈簧,在選擋桿上具有支撐螺旋扭力彈簧的彈性體的栓形凸起,所述螺旋扭力彈簧的柱體通過其自由端部,支承在外部換擋機構的位置固定的凸起上。每次根據(jù)變速桿的換擋位置,在此所述彈簧的一個自由柱體端部或者另一個自由柱體端部支承在所述凸起上。這種結構一方面具有的缺點在于,如果彈簧的柱體端部上沒有采取降噪的措施,則汽車駕駛員可以很清楚地聽到柱體端部碰撞凸起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在柱體端部上采取了降噪措施,雖然降低了柱體端部在凸起上的碰撞噪聲,但是會提高生產(chǎn)成本。此夕卜,支承在選擋桿上的螺旋扭力彈簧的彈性體在移動或松開變速桿時會引起多個單獨的彈簧螺旋之間的振動噪聲。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推薦一種用于汽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特別是用于轎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的外部換擋機構,所述外部換擋機構通過簡單的結構設計從而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為了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用于汽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特別是用于轎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的外部換擋機構,其具有在換擋自由度和選擋自由度上可移動的變速桿、可繞軸轉動的選擋桿,所述選擋桿與所述變速桿連接,以便使所述選擋桿在選擋自由度上跟隨所述選擋變速桿運動,以及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彈性元件,所述第一彈性元件向所述選擋桿施加第一作用力,由此所述變速桿受到被置于選擋自由度的中間位置的加載作用,其中,所述外部換擋機構具有與所述選擋桿共同作用的第二彈性元件,所述第二彈性元件向處于所述變速桿的中間位置的所述選擋桿施加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反作用于所述第一彈性元件的第一作用力。通過兩個處于預應力下的彈性元件,所述彈性元件向選擋桿施加方向相對的作用力,則所述選擋桿通過處于預應力下的彈性元件被夾緊在變速桿的中間位置。在此產(chǎn)生的作用力既阻止了選擋桿的移動,也防止彈性元件的移動,從而既在預定位置固定了選擋桿,也明顯減小了在通過變速桿換擋時所產(chǎn)生的噪聲。特別優(yōu)選的是,施加在處于所述變速桿的中間位置的所述選擋桿上的所述兩個彈性元件的作用力的大小至少是近乎相等的。這種措施顯著簡化了對彈性元件上的預應力的調(diào)節(jié)。在此,所述彈性元件可以具有相同的彈性特征曲線。 根據(jù)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規(guī)定,通過調(diào)節(jié)元件可調(diào)節(jié)施加在所述選擋桿上的所述彈性元件的作用力,由此可以特別簡單而有效地對預應力進行調(diào)節(jié),借助所述預應力使彈性元件作用在選擋桿上。通過使用所述用于調(diào)節(jié)彈性元件的預應力的調(diào)節(jié)元件,還可以重復產(chǎn)生作用在選擋桿上的預應力。根據(jù)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規(guī)定,所述彈性元件向所述選擋桿傳遞的力具有用作杠桿力臂的至所述選擋桿的轉軸的間距。通過借助所述杠桿力臂而實現(xiàn)的用于向選擋桿傳導力的杠桿效應,當選擋桿圍繞其轉向軸做出預定的偏轉時,所述彈性元件的力明顯平穩(wěn)地上升,如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元件在靠近軸的位置作用在選擋桿上。由此使換擋操作更為平穩(wěn)而精準。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和第二彈性元件直接地、特別優(yōu)選間接地分別通過連接件作用在所述選擋桿上,所述連接件自身支承在所述選擋桿上。通過使用所述連接件,使第一和第二彈性元件的力可以更為簡便地傳導至選擋桿上。此外在選擋桿的結構設計方面,僅僅通過不同形狀的連接件,就可以實現(xiàn)彈力在選擋桿上不同的傳導。通過這種方法,特別是在批量生產(chǎn)中,可以僅僅在使用不同連接件的情況下,將相同結構的選擋桿應用到不同的外部換擋機構中。當向連接件上傳導的力和能夠由連接件導出的力之間形成所述杠桿力臂時,產(chǎn)生向選擋桿特別有針對性的力的傳導,因為由連接件導出的力以其距離選擋桿的轉軸的間距作為杠桿力臂可向選擋桿傳遞。通過借助所述杠桿力臂而實現(xiàn)的用于向選擋桿傳導力的杠桿效應,當選擋桿圍繞其轉向軸做出規(guī)定的偏轉時,所述彈性元件的力明顯平穩(wěn)地上升,如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元件在靠近軸的位置作用在選擋桿上。由此使換擋操作更為平穩(wěn)而精準。此外,通過借助連接件實現(xiàn)的杠桿效應,可以使用構造更為節(jié)省空間的彈性元件,特別是當所述彈性元件被設計為扭力桿時。另外,通過使用連接件,可以在任何應用情況中特別簡便地確定有效的杠桿長度。所述連接件之一優(yōu)選緊貼在擋塊上,當另一個連接件通過所述選擋桿發(fā)生預定的扭轉時。由此,變速桿在換擋滑槽中會產(chǎn)生特別精準而細微的移動,因為在變速桿移動時,只由彈性元件、優(yōu)選由扭力桿向隨動的選擋桿施加力。當選擋桿的轉向軸相對于扭轉彈簧的支承軸,特別是相對于扭力桿高度錯位地設置,則在選擋桿的轉向軸上可以形成止擋。特別優(yōu)選的是,將所述第一和第二彈性元件設計為金屬制或塑料制彈簧。根據(jù)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將所述金屬彈簧設計為兩個扭轉彈簧、兩個板簧,優(yōu)選設計為兩個彈簧桿。特別是如果使用扭轉彈簧或彈簧桿作為彈性元件,則可以對作用在選擋桿上的預應力實現(xiàn)特別有利的調(diào)節(jié)。此外,扭力彈簧和彈簧桿可以特別節(jié)省空間地在外部換擋機構上設置。根據(jù)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換擋機構上的兩個彈簧桿中的每一個或者兩個扭轉彈簧中的每一個,分別具有軸承座,其支承軸線至少基本平行于所述選擋桿的轉軸地延伸。 由此,可以提供一種構造特別緊湊的組件用于支承選擋桿和彈簧桿或扭轉彈簧。特別優(yōu)選的是,所述軸承座的支承軸線相對于所述選擋桿的軸高度錯位地設置。通過這種高度的錯位,從而以簡單的方式實現(xiàn)用于安裝的緊湊的構造。特別優(yōu)選的是,將所述軸承座設計用于容納調(diào)節(jié)元件,所述調(diào)節(jié)元件與所述彈簧桿的彈性體或者所述扭轉彈簧抗扭地連接。由此在彈性元件上對預應力實現(xiàn)特別簡單而有效的調(diào)節(jié)。根據(jù)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另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所述軸承座由下部和上部兩部分構成。附圖說明根據(jù)在附圖中簡化示出的實施例,在下述說明中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闡述。在附圖中,圖I從側面示出外部換擋機構的簡化的立體示意圖,所述外部換擋機構具有設置在其上的支架上的選擋桿;圖2示出具有選擋桿的支架的側視圖;圖3示出具有選擋桿的支架的前視圖;圖4示出具有選擋桿的支架的分解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圖I示出具有支架11的外部換擋機構10的立體圖,在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支架11內(nèi)設置有不可見的萬向球接頭,用于可旋轉地支承變速桿12。設置在支架內(nèi)部的不可見的球體與變速桿12固定連接,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汽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特別是用于轎車的手動換擋變速箱的外部換擋機構(10),其具有能夠在換擋自由度和選擋自由度上移動的變速桿(12)、能夠繞軸(16)轉動的選擋桿(14),所述選擋桿與所述變速桿(12)連接,以便使所述選擋桿(14)在選擋自由度上跟隨所述變速桿運動,以及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彈性元件(33),所述第一彈性元件(33)向所述選擋桿(14)施加第一作用力,由此所述變速桿(12)受到被置于選擋自由度的中間位置的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換擋機構(10)具有與所述選擋桿(14)共同作用的第二彈性元件(33),所述第二彈性元件向處于所述變速桿(12)的中間位置的所述選擋桿(14)施加第二作用力,所述第二作用力反作用于所述第一彈性元件(33)的第一作用力。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S布魯?shù)?/a>,S弗洛倫茲,
申請(專利權)人:通用汽車環(huán)球科技運作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