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的制備工藝,其步驟為從魚鱗/魚皮中清洗、浸酸、水洗、提取、粗過濾、脫色脫臭、精制、干燥成型的工藝。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醫用級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本發明專利技術工藝簡單實用,其形成的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可達到醫用級水平,既可作為功能活性因子用于組織工程支架材料、藥物緩釋材料、涂層材料等的改性,也可直接用于疾病的輔助治療,避免了動物來源膠原蛋白的病毒傳播風險,具有較高的生物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動物膠原蛋白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及其制備工藝,以魚鱗/魚皮為原料提取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達到無菌無熱原水平。
技術介紹
膠原蛋白與細胞再生、分化、運動、免疫、關節潤滑、血壓抑制、傷口愈合、衰老及疾病等有極其密切的關系。由于它是機體內許多組織的主要組成成份并行使著很多十分重要的功能,因此外源性膠原蛋白基生物材料在組織創傷后的止血、修復以及缺損性充填直至再生醫學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目前,生物醫藥和臨床醫學中所用的膠原蛋白制品主要來源于陸地的牲畜資源,如用牛跟腱制備膠原蛋白。由于存在可能感染瘋牛病、藍耳病病毒的巨大風險,故各國都已嚴加控制。若以水產品加工廢料魚皮或魚鱗為原料提取膠原蛋白,不僅安全性大大改善,而且充分利用魚類加工廢棄物,從而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魚膠原蛋白多肽的應用已在功能性保健食品及化妝方面蓬勃展開,不僅為社會認可與接受,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業已證實,魚膠原蛋白多肽可增加鈣吸收、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刺激細胞生長等作用。但綜觀國內外現況,利用魚皮膠原蛋白開展生物醫藥和臨床醫學的應用,仍處在萌芽狀態。在生物醫藥領域,由于膠原蛋白的獨特功能和性質,它有廣泛的應用潛能和引人入勝的發展前景,但目前還沒有利用魚鱗/魚皮制備醫用級膠原蛋白產品的研究報道。迄今為止,魚膠原蛋白多肽仍僅作為添加劑用于食品、化妝品和保健品領域,技術附加值較低,若能制備醫用級魚膠原蛋白用于生物醫藥領域,則有望作為動物來源膠原蛋白產品的替代品應用于臨床,不僅大幅提升了其附加值,而且大大提高膠原蛋白制品的生物安全性。因此,鑒于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的醫用,如組織工程支架材料、藥物緩釋材料、涂層材料等的改性,目前市場上急需符合醫用級原料的要求,可作為生物活性因子用于生物醫藥領域的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和制備工藝。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及其制備工藝。經過加工、精制,本專利技術制備的魚膠原蛋白為白色粉末,無味,重金屬及灰分等含量較低,重均分子量為1000 3000Dolton,無菌、無熱原,可作為活性因子或輔助治療手段應用于生物醫藥領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滿足醫用級要求的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及其制備方工藝,脫色脫臭、以及除菌、除熱原,其方法為a :清洗將魚鱗/魚皮先經粗洗,再以去離子水多次沖洗,浙干;b :浸酸所述魚鱗/魚皮用pH3 5鹽酸溶液浸泡,攪拌混勻;c :水洗所述酸處理過的魚鱗/魚皮用水洗調節pH至中性,然后少量水多次洗滌,浙干;d:提取按2 10 I的比例向魚鱗/魚皮中加入水,調節pH至8 9,30 50°C條件下酶解4 12h ;升溫至70 100°C,保持5 20min ;e :粗過濾將提取的溶液通過過濾方式除去沉淀;f :脫色脫臭將所述步驟e濾液過柱處理,脫色脫臭;g :精制將所述步驟f濾液通過膜過濾體系;h :干燥成型。所述的魚皮/魚鱗應新鮮,無污染且來源可追溯,符合檢驗檢疫要求;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步驟b中所述鹽酸溶液為去離子水配制,所述魚鱗/魚皮與鹽酸溶液的體積比為4 8 : 1,所述攪拌處理條件為30 50°C攪拌處理4 8h ; 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步驟c中所述的調節pH的水為去離子水,洗滌所用的水為注射水;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步驟d g中所用的水均為注射用水;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步驟d g中均在無菌環境中進行;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步驟e中所述過濾方式為硅藻土、高嶺土、板框過濾、膜過濾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步驟f中所述過柱處理包括大孔離子樹脂、活性炭、Q-sepharose、C-18柱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步驟g中所述膜過濾體系可以脫鹽、脫雜蛋白、除菌、除熱原以及濃縮。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在步驟h中所述干燥成型工藝為冷凍干燥、噴霧干燥、真空濃縮干燥中的一種。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一種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所述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的重均分子量為1000 3000Dolton。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方面,所述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為無菌、無熱原。本專利技術解決了醫用要解決的技術性難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I)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制備過程中的無菌控制;(2)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制備過程中的脫色脫臭處理;(3)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制備過程中的除菌、除熱原以及脫鹽等處理;本專利技術有益效果為本專利技術的制備工藝有效的解決了上述三個方面的技術性難題,使制備出來的魚膠原蛋白多肽較好的滿足醫用用途。本專利技術制備的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不僅可有效脫色脫臭,分子量分布范圍為1000 3000Dolton,尤其集中在1000 2000Dolton,重金屬含量< O. 05mg/kg,灰分含量< O. 5%,無菌控制水平不低于10-6,內毒素含量< O. 25Eu/mg,符合醫用級原料的要求,可作為生物活性因子用于生物醫藥領域。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的制備工藝為a.選擇來源可追溯、符合檢驗檢疫要求的新鮮魚鱗,以8倍體積的自來水清洗,45°C攪拌Ih后,排水,重復上述步驟3次;徹底排空后,再以8倍體積的去離子水清洗,450C攪拌Ih后,排水,重復上述步驟3次,浙干;b.以8倍體積的鹽酸溶液(pH = 4. 5)浸泡,45°C攪拌處理8h。鹽酸溶液的配置用水為去離子水,浙干;c.去離子水沖洗至中性,浙干;再用注射水反復沖洗,去除殘余的去離子水;d.在無菌潔凈室中,按8 : I的比例向魚鱗/魚皮原料中加入注射水,無菌NaOH調節pH至8,50°C條件下酶解12h ;升溫至75°C,保持15min,滅活生物酶;所用器皿均經無菌、無熱原處理;配制所用水均為注射用水;e.無菌潔凈室中,采用無菌的板框過濾裝置對上述溶液進行過濾,除去雜物;f.無菌潔凈室中,對上述濾液過中性樹脂柱和中顆粒活性炭柱;所用器皿及色譜柱均經無菌、無熱原處理;·g.無菌潔凈室中,對上述濾液過膜處理系統,進行脫鹽、除雜蛋白、除菌、除熱原、濃縮處理;膜處理系統為無菌無熱原狀態;所用器皿均經無菌、無熱原處理;h.無菌潔凈室中,冷凍干燥制備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粉末;冷凍干燥機為無菌狀態;所用器皿均經無菌、無熱原處理;實施例2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的制備工藝為a.同實施例I ;b.以8倍體積的鹽酸溶液(pH = 4)浸泡,50°C攪拌處理4h。鹽酸溶液的配置用水為去離子水,浙干;c.同實施例I ;d.在無菌潔凈室中,按10 : I的比例向魚鱗/魚皮原料中加入注射水,無菌NaOH調節pH至8. 5,40°C條件下酶解12h ;升溫至70°C,保持20min,滅活生物酶;所用器皿均經無菌、無熱原處理;配制所用水均為注射用水;e.無菌潔凈室中,采用無菌的硅藻土過濾裝置對上述溶液進行過濾,除去雜物;f.無菌潔凈室中,對上述濾液過中顆粒活性炭柱;所用器皿及色譜柱均經無菌、無熱原處理;g.同實施例I ;h.無菌噴霧干燥制備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粉末;所用器皿均經無菌、無熱原處理。實施例3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的制備工藝為a.選擇來源可追溯、符合檢驗檢疫要求的新鮮魚鱗,以5倍體積的自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醫用魚膠原蛋白多肽原料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a:清洗:將魚鱗/魚皮先經粗洗,再以去離子水多次沖洗,瀝干;b:浸酸:所述魚鱗/魚皮用pH3~5鹽酸溶液浸泡,攪拌混勻;c:水洗:所述酸處理過的魚鱗/魚皮用水洗調節pH至中性,然后少量水多次洗滌,瀝干;d:提取:按2~10∶1的比例向魚鱗/魚皮中加入水,調節pH至8~9,30~50℃條件下酶解4~12h;升溫至70~100℃,保持5~20min;e:粗過濾:將提取的溶液通過過濾方式除去沉淀;f:脫色脫臭:將所述步驟e濾液過柱處理,脫色脫臭;g:精制:將所述步驟f濾液通過膜過濾體系;h:干燥成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位曉娟,顧其勝,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華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