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床主軸固定結構,包括一主軸,其軸向定位于一外軸套中,該外軸套穿置于一主軸箱中,該外軸套的第一端以一環狀結構配合若干鎖掣元件固定于該主軸箱的箱壁;該外軸套的第二端穿套于一迫緊固定環中,該迫緊固定環設有若干元件孔位與該主軸箱箱壁的元件孔位相對,并以若干鎖掣元件穿鎖,將該迫緊固定環固定位該主軸箱箱壁,該迫緊固定環受一閉鎖結構控制,使其得緊掣于該外軸套的第二端。據此,避免了因不當軸向拉力而使主軸總成變形的問題,而達到了確保主軸總成精度的有益效果。(*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與車床有關,更詳而言之,系針對車床主軸臺的主軸定位所做的車床主軸固定結構。
技術介紹
關于公知車床主軸臺,如圖1、圖2所示,大體于一外軸套10中軸向定位一主軸11,該主軸11與該外軸套10之間設軸承組件12,以輔助該主軸11的旋向動作。該外軸套10的第一端13以環狀結構14配以若干鎖掣元件15定位于一主軸箱20,其第二端16設外螺紋17,鎖配一內螺環件18,該內螺環件18應迫抵于該主軸箱20的箱壁,據此使主軸總成被定位于主軸箱20中。一動力機40帶動該主軸11旋轉,該主軸11的動力輸出端則接組一工作件(圖未示)。上述外軸套10、主軸11、軸承組件12的組合被定義為一主軸總成。該主軸總成被定位于主軸箱的技術中,關于該外軸套10設外螺紋17鎖配內螺環件18而固定于主軸箱20的部份是需要改進的,最主要原因是會對主軸的組裝精度造成負面影響。究問題的根本在于1.大徑的外軸套及內螺環件上設螺牙實難掌控精度。縱使主軸總成的所有零組件于制造時皆已達到精度標準,但卻可能在組裝于主軸箱時發生偏差。2.內螺環件與主軸箱的結合乃通過相對部面所產生的磨擦力,磨擦力愈大,緊度愈高。但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內螺環件鎖配于外軸套端而緊迫于主軸箱時,會對主軸總成產一與鎖緊方向相反的拉力,當內螺環件愈是緊抵該主軸箱時,對主軸總成的拉力就愈大,該主軸總成若長時間處于拉力過當的狀態,將使主軸套或主軸變形,主軸精度因此偏差。
技術實現思路
為杜絕上開問題,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床主軸固定結構,其在固定主軸總成時,不產生對主軸總成的不當軸向拉力,以確保主軸精度。本技術技術方案一種車床主軸固定結構,包括一主軸,其軸向固定在一外軸套中,該外軸套穿置在一主軸箱中,其第一端及第二端固定在該主軸箱的箱壁上;其特征在于 該外軸套的第二端具有一固定在該主軸箱的箱壁的迫緊固定環;該迫緊固定環具有一供該外軸套的第二端穿套于其中的內環空間;該迫緊固定環具有若干與該主軸箱箱壁元件孔位相對,并用于若干鎖掣元件穿鎖而將該迫緊固定環固定在主軸箱箱壁的元件孔位;該迫緊固定環包括一使其緊掣于該外軸套第二端的閉鎖結構。其中,該閉鎖結構的該迫緊固定環上具有一切斷口,該切斷口,該迫緊固定環具有兩個開放端,該二開放端之間具有一相對間隙;該二開放端依其相對方向貫穿有一用于一閉鎖元件穿鎖而控制該相對間隙間距的元件孔位。其中,該迫緊固定環元件孔位的孔徑大于該鎖掣元件相對應部位的直徑。本技術進步效果本技術達成的目的及功效,最主要是為了維持主軸精度。本技術的迫緊固定環與外軸套不采取螺紋配合,回避了在大徑軸件上難以掌控螺牙精度的問題。通過上述結構,本技術的迫緊固定環與外軸套屬于束合定位關系,該迫緊固定環以一相對于主軸總成中心而與其徑方向平行的力量將其束固定位,因此不再產生軸向拉扯主軸總成的力量,主軸未受不當拉力,從而即可避免先前技術中因不當軸向拉力而使主軸總成變形的問題,而達到了確保主軸總成精度的有益效果。附圖說明圖1公知車床主軸臺的剖面示意圖。圖2公知車床主軸臺的內螺環件與主軸箱及主軸總成端部的立體分解圖。圖3本技術迫緊固定環與主軸箱及主軸總成端部的立體分解圖。圖4本技術迫緊固定環與主軸箱及主軸總成端部的組合外觀圖。圖5圖4的5-5截面所表示的主軸臺剖面。圖6以平面圖表示迫緊固定環與外軸套的初步結合樣態。圖7以平面圖表示迫緊固定環與外軸套緊結合的樣態。具體實施方式如圖5,本技術的車床主軸臺,大體于一外軸套10中軸向定位一主軸11,該主軸11與該外軸套10的間設軸承組件12,以輔助主軸旋轉。該外軸套10的第一端13以環狀結構14配以若干鎖掣元件15定位于主軸箱20,其第二端16以一迫緊固定環30配以若干鎖掣元件31定位于該主軸箱20,據此使主軸總成被定位于主軸箱20中。一動力機40帶動該主軸11旋轉,該主軸11的動力輸出端則接組一工作件(圖未示)。本技術技術關鍵在于上述的迫緊固定環30,如圖3、圖4,該迫緊固定環30具有一內環空間32,結構體上設有若干元件孔位33以及一切斷口34。該若干元件孔位32分別供上述鎖掣元件31樞穿。該切斷口34使該迫緊固定環30具有兩個開放端35、36,且二開放端35、36間具有一相對間隙37,如圖6。如圖6、圖7,該二開放端35、36受一閉鎖結構的控制,而得改變該相對間隙37的距離,而達到束縮該內環空間32的目的。關于該閉鎖結構,本技術實施例于二開放端35、36依其相對方向貫設一元件孔位351、361,供一閉鎖元件38穿鎖,將該二開放端35、36相對近合,縮減或閉合該相對間隙37,束縮該內環空間32。如圖4、圖5、圖6、圖7,該迫緊固定環30以其內環空間32供該外軸套10的第二端16穿樞其中,該迫緊固定環30靠合于該主軸箱20的箱壁,以其元件孔位33與主軸箱20箱壁上的元件孔位21相對,再一一于孔位中鎖緊該鎖掣元件31。至此階段,定位于該主軸箱20的迫緊固定環30與該外軸套10為松配合的初步定位關系。因此下一階段,則將該迫緊固定環30開放端的閉鎖元件38鎖緊,使二開放端25、26相對近合,縮減甚至閉合該相對間隙37,束縮該內環空間32,使該迫緊固定環30與該主軸11為緊配合定位關系。為了達到以閉鎖元件38控制該迫緊固定環30的二開放端35、36相對近合而束縮該內環空間32的目的,該迫緊固定環30的元件孔位33的直徑應微大于鎖掣元件31相對應部位的直徑,使鎖掣元件31與元件孔位33之間有些微閾度,以提供予該迫緊固定環30束縮內環空間32時的變形。在先前技術一欄中述及外軸套以外螺紋鎖配內螺環件而主軸總成產生不當軸向拉力而使其發生精度偏差的問題,于本技術中并不發生,究其原因在于1.本技術迫緊固定環30與外軸套10的定位關系并非建立于螺紋、螺帽的螺合關系。換言之,本技術的迫緊固定環30與外軸套10并不采用螺紋結構,已回避了在大徑軸件上難以掌握螺牙精度的問題。2.本技術迫緊固定環30與外軸套10的定位關系乃屬于束合定位,該迫緊固定環30以一相對于主軸總成中心而與其徑方向平行的力量將其束固定位,因此不產生軸向拉扯主軸總成的力量,主軸既未受不當拉力,即可避免先前技術中因不當軸向拉力而使主軸總成變形的問題,因此本技術可確保主軸總成精度。3.本技術迫緊固定環30以一相對于主軸總成中心徑方向的力量將其束固定位,可進一步產生主軸總成中心校正的功能。雖然本技術是以一個最佳實施例做說明,但精于此技藝者能在不脫離本技術精神與范疇下做各種不同形式的改變。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而已,非用以限制本技術之范圍。舉凡不違本技術精神所從事的種種修改或變化,俱屬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車床主軸固定結構,包括一主軸(11),其軸向固定在一外軸套(10)中,該外軸套(10)穿置在一主軸箱(20)中,其第一端(13)及第二端(16)固定在該主軸箱(20)的箱壁上;其特征在于該外軸套(10)的第二端(16)具有一固定在該主軸箱(20)的箱壁的迫緊固定環(30);該迫緊固定環(30)具有一供該外軸套(10)的第二端(16)穿套于其中的內環空間(32);該迫緊固定環(30)具有若干與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床主軸固定結構,包括一主軸(11),其軸向固定在一外軸套(10)中,該外軸套(10)穿置在一主軸箱(20)中,其第一端(13)及第二端(16)固定在該主軸箱(20)的箱壁上;其特征在于: 該外軸套(10)的第二端(16)具有一固定在該主軸箱(20)的箱壁的迫緊固定環(30); 該迫緊固定環(30)具有一供該外軸套(10)的第二端(16)穿套于其中的內環空間(32); 該迫緊固定環(30)具有若干與該主軸箱(20)箱壁元件孔位(21)相對,并用于若干鎖掣元件(31)穿鎖而將該迫緊固定環(30)固定在主軸箱(20)箱壁的元件孔位(33); 該迫緊固定環(30)包括一使其緊掣于該外軸套(10)第二端(16)的閉鎖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瑰蘭,蔡垂錫,吳墐蓁,
申請(專利權)人:羅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