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包括一對相互插接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5),所述的第一連接器(1)和所述的第二連接器(5)能分別與由同一條線束的分斷成兩段的二個獨立線束電連接,機械結構(2)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5)的其中一個穿插固定安裝在所述的安裝孔上與另一個插接。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防松和夾緊措施的線束連接器以及與其匹配的機械結構,滿足部件的模塊化拆裝,提高拆裝效率,避免線束直接與機械結構的過孔接觸磨損,滿足結構部件的密閉性,機械結構簡單,方便檢修等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尤其是一種能夠直接定位在機械結構上并且具有防松和鎖緊措施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
技術介紹
在車輛例如工程作業機械(挖掘機,滑移裝載機等)的駕駛室內或者其他的模塊化的結構部件內存在一些電器部件和用于連接電器部件的線束,這些線束通常需要預留出來與其它部件上的線束或電器件連接起來,因此需要將線束穿過部件間的機械結構,如隔板。目前的技術方法主要是在隔板上開一個足夠大的孔將線束穿過該孔直接連接到電器部件上。這種方法的主要問題是拆卸該機械部件(如駕駛室)時必須將引出線束上連接的電器部件分離,將線束的固定措施解除,拆卸過程復雜,不方便模塊化安裝操作,拆裝效率較低,因引出線束復雜造成開孔太大影響結構的密閉性,線束因固定不可靠線束與過孔接觸容易造成磨損或斷裂,不便于對單獨部件中的電器件檢測和維修等等。針對線束與過孔接觸磨損的解決方案目前有增加過孔護套的方法(見專利CN101394072A),但是這種方法增加了過多的物料操作起來過于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滿足部件的模塊化拆裝,提高拆裝效率,提高結構部件的密閉性,避免線束與過孔接觸磨損,機械結構簡單,方便檢修效果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包括一對相互插接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所述的第二連接器能分別與由同一條線束的分斷成兩段的二個獨立線束電連接,機械結構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其中一個穿插固定安裝在所述的安裝孔上與另一個插接。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所述的第二連接器與所述的機械結構穿插固定安裝結構是在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具有圓柱面,所述的圓柱面的一端具有定位的凸臺,所述的圓柱面加工有螺紋,所述的螺紋上旋有彈簧墊圈和鎖緊螺母與所述的凸臺配合將所述的第一連接器鎖緊在所述的機械結構上。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其中一個定位安裝在所述的機械結構上。優選地,所述的第一連接器的定位安裝結構是所述的圓柱面上設有用于防止轉動的小平面,所述的安裝孔為一個與所述的第一連接器的所述的圓柱面相匹配的圓孔且在所述的圓孔上設有一個防止所述的圓柱面轉動的小平面,即所述的圓孔為一個D形通孔。所述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之間設有防錯插定位槽和防松脫裝置。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第一連接器的主要特點是可以直接定位在機械結構如隔板上,具有防松和夾緊措施,第二連接器的主要特點是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匹配能夠自由連接和分離線束,該機械結構2的主要特點是具有與第一連接器配合安裝的安裝孔,并且具有完全定位的措施。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是一種能滿足部件的模塊化拆裝,提高拆裝效率,提高結構部件的密閉性,避免線束與過孔接觸磨損,機械結構簡單,方便檢修效果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結構典型實施例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結構典型實施例局部放大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結構典型示例安裝后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I、圖2和圖3,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5能相互插接,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5之間設有防錯插定位槽和防松脫裝置,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5能分別與由同一條線束的分斷成兩段的二個獨立線束電連接,機械結構2上設有安裝孔,第一連接器I具有圓柱面10,圓柱面10的一端具有定位的凸臺11,圓柱面10加工有螺紋13,螺紋13上旋有彈簧墊圈3和鎖緊螺母4,第一連接器I穿插安裝在安裝孔上與第二連接器5插接,彈簧墊圈3和鎖緊螺母4與凸臺11配合將第一連接器I鎖緊在機械結構2上的安裝孔上。第一連接器I定位安裝在機械結構2上的安裝孔內,防止第一連接器I在安裝孔內轉動,以免損壞線束,其結構形式可以是防止第一連接器I在安裝孔內轉動的任何形式,如第一連接器I與安裝孔采用異形結構與異形結構相適應的異形孔,如橢圓孔、方形孔,棱形等。優選地,第一連接器I的定位安裝結構是第一連接器I的圓柱面10上設有用于防止轉動的小平面12,安裝孔為一個與第一連接器I的圓柱面10相匹配的圓孔20且在圓孔20上設有一個防止圓柱面10轉動的小平面21,即圓孔20為一個D形通孔。參見圖I、圖2和圖3,同一條線束的分斷成兩段的二個獨立線束即第一線束6和第二線束7,將第一連接器I電連接在第一線束6上,第一線束6穿過機械結構2即隔板上的D型通孔即圓孔20,第一連接器I的圓柱面10上的小平面12與圓孔20的平小平面21配合好,第一連接器I的凸臺11側面與機械結構2即隔板隔板平面貼合,然后,在穿過另一側的第一連接器I的圓柱面10上套上彈簧墊圈3,用鎖緊螺母4將第一連接器I與機械結構2即隔板連接起來,將第二連接器5電連接在第二線束7上,然后將通過第二連接器5和第一連接器I相互插接將第一線束6和第二線束7連接為一體,如果需要拆卸或者檢修時,只需要將第二連接器5從第一連接器I上撥出分離即可,從而實現了模塊化拆裝,結構部件的密閉性,避免線束與過孔接觸磨損,方便檢修等效果。本專利技術專利的實質是提供了一種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尤其是一種能夠直接定位在隔板上并且具有放松和鎖緊措施的裝置以及與該裝置相配合的機械結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的情況下設計出所公開的方案的各種修改和變型,因此說明和示例只是示例性的。權利要求1.一種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其特征是包括一對相互插接的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5),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和所述的第二連接器(5)能分別與由同一條線束的分斷成兩段的二個獨立線束電連接,機械結構(2)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5)的其中一個穿插固定安裝在所述的安裝孔上與另一個插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和所述的第二連接器(5)與所述的機械結構(2)穿插固定安裝結構是在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具有圓柱面(10),所述的圓柱面(10)的一端具有定位的凸臺(11),所述的圓柱面(10)力口工有螺紋(13),所述的螺紋(13)上旋有彈簧墊圈(3)和鎖緊螺母(4)與所述的凸臺(11)配合將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鎖緊在所述的機械結構(2)上。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5)的其中一個定位安裝在所述的機械結構(2)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的定位安裝結構是所述的圓柱面(10)上設有用于防止轉動的小平面(12),所述的安裝孔為一個與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的所述的圓柱面10相匹配的圓孔(20)且在所述的圓孔(20)上設有一個防止所述的圓柱面(10)轉動的小平面(21),即所述的圓孔(20)為一個D形通孔。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連接器(I)和第二連接器(5)之間設有防錯插定位槽和防松脫裝置。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包括一對相互插接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5),所述的第一連接器(1)和所述的第二連接器(5)能分別與由同一條線束的分斷成兩段的二個獨立線束電連接,機械結構(2)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5)的其中一個穿插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線束連接安裝結構,其特征是:包括一對相互插接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5),所述的第一連接器(1)和所述的第二連接器(5)能分別與由同一條線束的分斷成兩段的二個獨立線束電連接,機械結構(2)上設有安裝孔,所述的第一連接器(1)和第二連接器(5)的其中一個穿插固定安裝在所述的安裝孔上與另一個插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均益,楊球,姜鵬,
申請(專利權)人: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