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教學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連通式氣體壓強演示器,包括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其中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固定設置在固定豎板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管開口連通器中的直形三通連接管(2)一端連接有粗豎管(3),另一端連接有細豎管(4),剩下的一端連接有曲線管(5);多管半封閉連通器中的弧形三通連接管(6)與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分別連接。所述的右豎管(9)內設置有直導管(12)和通氣管(13),其中中豎管(7)通過兩通連接管(11)與連接直導管(12)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材料易得、制作簡單、一儀多用、綠色環保。(*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 技術屬于教學用具
,具體涉及連通式氣體壓強演示器。
技術介紹
初中物理實驗是學生了解、研究自然規律的重要方法,是整個物理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有效手段,更是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前沿陣地和基礎教育改革的基礎、前提和保證。離開了實驗教學,物理教學就談不上實質性、根本性的改革,更談不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新課程的改革。因此,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在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實驗教學開除率較低的農村初級中學分析、探討實驗教學現狀,將會對我們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開除率的提高取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理化實驗與通用技術實踐結合進行,既能創造性開展通用技術教學,又能推動理化新課程的實驗教學;設計自制教具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其綜合素養,自制的各種教具又能補充現有儀器的不足,所以將通用技術實踐與物理、物理實驗創新實現融合的教具,它體現了通用技術的設計理念、綠色物理理念和物理知識原理,真正達到了材料易得、制作簡單、綠色環保、易于推廣的標準。這一教具適合于學生親手制作,以培養其創新和綜合實踐能力。用信手捏來的注射器制作的連通式氣體壓強演示器,包括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兩種樣式。該套教具實際是較為復雜的兩種連通器拓展而來的兩用儀器,所以既具備連通器的特征,又具有演示氣體壓強的功能。用它做實驗能使八年級教材上連通器一節的實驗延伸和拓展,加深對液體內部壓強和連通器知識的理解記憶;供氣體壓強一節課的引入實驗用時,可增強趣味性,會產生引人入勝效應,這種創設情境、誘發問題、延伸拓展、引入新課之法能降低教材上的知識難度,強化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該教具實驗交替巧用液體內部壓強、氣體壓強,還應用了倒虹吸原理,具有多項創新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通過理化實驗與通用技術實踐結合,選用信手捏來的身邊物品組裝構造復雜的教具,達到材料易得、制作簡單、一儀多用、綠色環保的自制教具應有特色。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連通式氣體壓強演示器,包括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其中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設置在固定豎板架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管開口連通器包括直形三通連接管2、粗豎管3、細豎管4、曲線管5,其中直形三通連接管2 —端連接有粗豎管3,另一端連接有細豎管4,剩下的一端連接有曲線管5 ;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包括弧形三通連接管6、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上豎管10、兩通連接管11、直導管12、通氣管13、控制夾14,其中弧形三通連接管6與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分別連接。所述的右豎管9內設置有直導管12和通氣管13,其中中豎管7通過兩通連接管11與連接直導管12相連接。所述的弧形三通連接管6和兩通連接管11上均設置有控制夾14。所述的直形三通連接管2上還設置有橡膠帽15。所述的左 豎管8上方設置有上豎管10。所述的粗豎管3、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上豎管10為20mL塑料注射器制成,其中四個塑料注射器無活塞推桿。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的選用取掉活塞推桿的塑料注射器、直形三通連接管2、粗豎管3、曲線管5、兩通連接管11、控制夾14等身邊信手捏來的物品組裝構造復雜的教具,與以往的實驗設備相比較,達到了材料易得、制作簡單、一儀多用。而在日常的實驗中,該套教具實際是較為復雜的兩種連通器拓展而來的兩用儀器,所以既具備連通器的特征,又具有演示氣體壓強的功能。本技術用它做實驗能使八年級教材上連通器一節的實驗延伸和拓展,加深對液體內部壓強和連通器知識的理解記憶;供氣體壓強一節課的引入實驗用時,可增強趣味性,會產生引人入勝效應,這種創設情境、誘發問題、延伸拓展、引入新課之法能降低教材上的知識難度,強化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該教具實驗交替巧用液體內部壓強、氣體壓強,還應用了倒虹吸原理,具有多項創新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固定豎板架I、直形三通連接管2、粗豎管3、細豎管4、曲線管5、弧形三通連接管6、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上豎管10、兩通連接管11、直導管12、通氣管13、控制夾14、橡膠帽15。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I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連通式氣體壓強演示器,包括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其中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設置在固定豎板架I上,其中三管開口連通器包括直形三通連接管2、粗豎管3、細豎管4、曲線管5,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包括弧形三通連接管6、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上豎管10、兩通連接管11、直導管12、通氣管13、控制夾14。其中直形三通連接管2 —端連接有粗豎管3,另一端連接有細豎管4,剩下的一端連接有曲線管5 ;其中弧形三通連接管6與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分別連接;在右豎管9內設置有直導管12和通氣管13,其中中豎管7通過兩通連接管11與連接直導管12相連接。本技術在使用時,先用三管開口連通器演示實驗現象,首先給粗豎管3內先加入約20mL紅色清水,待紅水慢慢通過直形三通連接管2進入曲形管5和細豎管4后,繼續慢慢加入,這時三支豎管內液面就會同時上升,水位大致達各豎管中部位置后停止加水,此時三支粗細與形狀不同豎管內的液面相平,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上部開口、底部連通的連通器,如果其中只裝一種液體,無論粗細與形狀如何,當液體靜止時連通器的各部分中液面總是相平的。在使用多管半封閉連通器時,有以下四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為兩管連通上部均開口狀態時,首先將將左豎管8的活塞連同上豎管10取下,打開上端控制夾14、關上下端控制夾14后給左豎管8內慢慢注入紅色清水30mL,此時紅液水通過弧形三通連接管6左段進入中豎管10,當液體停止流動后等高的左豎管8和中豎管7內液面都穩定在15mL刻度處,此時能夠得出的結論是開口的U形管式連通器內的一種液體靜止時,兩端液面相平。第二種情況為三管連通上部兩管開口一管封閉狀態時,首先將將連著上豎管10的活塞拔開,再將下端控制夾14打開,弧形三通連接管6左段的紅液水迅速通過右段進入右豎管9,左豎管8內液面快速持續下降,中豎管7內液面慢慢下降一點后穩定不動,片刻后,左豎管8和右豎管9內的液面相平,此時中豎管7內液面高于左豎管8和右豎管9液面。此時能夠得出的結論為半封閉式連通器內的一種溶液靜止時,連通器開口部分的液面·相平,開口部分與封口部分的液面不定相平。第三種情況為四管連通上部一管開口三管封閉狀態時,首先將連著上豎管10的活塞仍塞在左豎管8 口部,慢慢向上抽動上豎管10活塞柄,調整左豎管8和右豎管9內的液面仍處于相平位置;繼續向上抽動活塞柄,將右豎管9內的紅液水轉移到左豎管8內后停止抽動活塞;松開上端控制夾14。此時塞左豎管8活塞時其內液體有一部分通過弧形三通連接管6進入右豎管9,抽動活塞調整后兩管液面又相平;繼續抽動活塞柄,當右豎管9內的紅液水全部轉移到左豎管8內時,上豎管10內活塞第二次上升的刻度(體積)與右豎管9被轉移的液柱刻度數(容積)相等;松開上端控制夾14后,各管內狀態如前,無變化。此時能夠得出結論為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內的一種靜止的液體,不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連通式氣體壓強演示器,包括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其中三管開口連通器和多管半封閉連通器設置在固定豎板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管開口連通器包括直形三通連接管(2)、粗豎管(3)、細豎管(4)、曲線管(5),其中直形三通連接管(2)一端連接有粗豎管(3),另一端連接有細豎管(4),剩下的一端連接有曲線管(5);多管半封閉連通器包括弧形三通連接管(6)、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上豎管(10)、兩通連接管(11)、直導管(12)、通氣管(13)、控制夾(14),其中弧形三通連接管(6)與中豎管(7)、左豎管(8)、右豎管(9)分別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志長,
申請(專利權)人:馮志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