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鏡頭驅動裝置,其包括鏡頭模組、收容所述鏡頭模組的殼體、置于殼體內并固持于所述鏡頭模組上的線圈和彈簧片以及置于殼體內并與所述線圈相隔一定間距設置的磁鋼和收容所述磁鋼的磁軛,所述鏡頭模組設有收容鏡頭的收容空間和圍成所述收容空間的側壁,所述側壁設有自其上端表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一臺階面和自第一臺階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一臺階面上設有若干凸塊,所述凸塊在其上端周緣處設有缺口,所述線圈安裝于第二臺階面上且與所述缺口圍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來收容膠合線圈和鏡頭模組的無影膠。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鏡頭驅動裝置可以縮短固化時間,提高生產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鏡頭驅動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驅動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鏡頭驅動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數碼產品的功能多樣化,配備有 攝像機或照相機的數碼設設備,如手機、多媒體播放器等,得到高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上述攝像機或者照相機,通常會采用焦距可調或者自動對焦的鏡頭,而調節的過程則是改變鏡頭的位置,用于驅動鏡頭移動通常使用馬達,馬達通過托架來調節鏡頭的位置,當馬達中的線圈通電時,受磁場的作用,線圈會受力移動,從而帶動托架移動,也就是帶動鏡頭移動。相關技術的鏡頭驅動裝置包括鏡頭模組、收容所述鏡頭模組的殼體、置于殼體內并固持于所述鏡頭模組上的線圈和彈簧片以及置于殼體內并與所述線圈相隔一定間距設置的磁軛和貼設在磁軛內側朝向線圈的磁鋼。線圈與鏡頭模組之間的膠合采用的是在線圈與鏡頭模組貼合面上涂抹環氧膠水,然后將鏡頭驅動裝置放入到烘箱當中固化。由于固化時間很長,導致相關技術的鏡頭驅動裝置的生產效率低。因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縮短固化時間,提高生產效率的鏡頭驅動裝置。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鏡頭驅動裝置,其包括鏡頭模組、收容所述鏡頭模組的殼體、置于殼體內并固持于所述鏡頭模組上的線圈和彈簧片以及置于殼體內并與所述線圈相隔一定間距設置的磁鋼和收容所述磁鋼的磁軛,所述鏡頭模組設有收容鏡頭的收容空間和圍成所述收容空間的側壁,所述側壁設有自其上端表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一臺階面和自第一臺階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一臺階面上設有若干凸塊,所述凸塊在其上端周緣處設有缺口,所述線圈安裝于第二臺階面上且與所述缺口圍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來收容膠合線圈和鏡頭模組的無影膠。優選的,所述收容槽的截面形狀呈V型。優選的,所述磁軛設有底壁和自底壁垂直延伸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相對設置且第一側壁相對于第二側壁更加靠近所述鏡頭模組,所述磁鋼貼設在第二側壁的內側表面上,所述相鄰兩個凸塊之間設有收容部,所述第一側壁收容于收容部,所述第一側壁的下端正對第一臺階面且與第一臺階面相隔一定的距離。優選的,所述彈簧片包括分別與鏡頭模組的上端、下端連接的上彈簧片、下彈簧片。優選的,所述下彈簧片由兩個對稱的且相互之間不接觸的半彈簧組成。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提供的鏡頭驅動裝置可以縮短固化時間,提聞生廣效率。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鏡頭驅動裝置的立體圖;圖2為圖I沿A-A線的剖視圖;圖3為圖I沿B-B線的剖視圖;圖4為本技術鏡頭驅動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詳細說明。如圖I至圖4所示,為本技術提供的鏡頭驅動裝置100,該鏡頭驅動裝置100包括鏡頭模組I、收容所述鏡頭模組I的殼體2、置于殼體2內并固持于所述鏡頭模組I上的線圈6和彈簧片(31、32)以及置于殼體2內并與所述線圈6相隔一定間距設置的磁鋼4和收容所述磁鋼4的磁軛5。其中,殼體2包括上蓋21以及與上蓋21結合的下蓋22,所述鏡頭模組I設有收容鏡頭的收容空間10和圍成所述收容空間10的側壁11,所述側壁11設有自其上端表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一臺階面12和自第一臺階面12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二臺階面13,所述第一臺階面12上設有若干凸塊14,所述凸塊14在其上端周緣處設有缺口15,所述線圈6安裝于第二臺階面13上且與所述缺口 15圍成收容槽17,所述收容槽17的截面形狀呈V型,所述收容槽17用來收容膠合線圈6和鏡頭模組I的無影膠。通過紫外線照射收容槽17內的無影膠膠液,線圈6與鏡頭模組I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膠合在一起,大大縮短了固化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彈簧片(31、32)包括分別與鏡頭模組I的上端、下端連接的上彈簧31片、下彈簧片32,下彈簧片32由兩個對稱的且相互之間不接觸的半彈簧片(32a、32b)組成。所述磁軛5設有底壁51和自底壁51垂直延伸的第一側壁53和第二側壁52,所述第一側壁53和第二側壁52相對設置且第一側壁53相對于第二側壁52更加靠近所述鏡頭模組1,所述磁鋼4貼設在第二側壁52的內側表面上,所述相鄰兩個凸塊14之間設有收容部16,所述第一側壁53收容于收容部16,所述第一側壁53的下端正對第一臺階面12且與第一臺階面12相隔一定的距離。所述第一側壁53的下端與第一臺階面12之間的距離即為鏡頭模組I的位移。當線圈6通電后,線圈6在磁場中受力,帶動鏡頭模組I上下運動,當鏡頭模組I運動位移過大,第一側壁53的下端會與第一臺階面12抵接,從而起到限制鏡頭模組I位移的作用。再一個,線圈6與鏡頭模組I膠合完成后在V型收容槽17中涂抹用來粘連灰塵的膠水可以防止外部的灰塵進入到鏡頭驅動裝置100的內部,即使粘灰膠水不能完全粘連灰塵,由于線圈6安裝在第二臺階面13上,外部的灰塵透過前蓋21進入時會落入收容第一側壁53的收容部16中,由于線圈6的存在,線圈6在此處起到了“擋墻”的作用,會將灰塵封在鏡頭模組I和線圈6之間。本技術提供的鏡頭驅動裝置可以縮短固化時間,提高生產效率,并且還起到了防塵的作用。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在此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但這些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鏡頭驅動裝置,其包括鏡頭模組、收容所述鏡頭模組的殼體、置于殼體內并固持于所述鏡頭模組上的線圈和彈簧片以及置于殼體內并與所述線圈相隔一定間距設置的磁鋼和收容所述磁鋼的磁軛,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模組設有收容鏡頭的收容空間和圍成所述收容空間的側壁,所述側壁設有自其上端表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一臺階面和自第一臺階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一臺階面上設有若干凸塊,所述凸塊在其上端周緣處設有缺口,所述線圈安裝于第二臺階面上且與所述缺口圍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來收容膠合線圈和鏡頭模組的無影膠。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截面形狀呈V型。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軛設有底壁和自底壁垂直延伸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相對設置且第一側壁相對于第二側壁更加靠近所述鏡頭模組,所述磁鋼貼設在第二側壁的內側表面上,所述相鄰兩個凸塊之間設有收容部,所述第一側壁收容于收容部,所述第一側壁的下端正對第一臺階面且與第一臺階面相隔一定的距離。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片包括分別與鏡頭模組的上端、下端連接的上彈簧片、下彈簧片。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鏡頭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彈簧片由兩個對稱的且相互之間不接觸的半彈簧組成。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鏡頭驅動裝置,其包括鏡頭模組、收容所述鏡頭模組的殼體、置于殼體內并固持于所述鏡頭模組上的線圈和彈簧片以及置于殼體內并與所述線圈相隔一定間距設置的磁鋼和收容所述磁鋼的磁軛,所述鏡頭模組設有收容鏡頭的收容空間和圍成所述收容空間的側壁,所述側壁設有自其上端表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一臺階面和自第一臺階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一臺階面上設有若干凸塊,所述凸塊在其上端周緣處設有缺口,所述線圈安裝于第二臺階面上且與所述缺口圍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鏡頭驅動裝置,其包括鏡頭模組、收容所述鏡頭模組的殼體、置于殼體內并固持于所述鏡頭模組上的線圈和彈簧片以及置于殼體內并與所述線圈相隔一定間距設置的磁鋼和收容所述磁鋼的磁軛,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模組設有收容鏡頭的收容空間和圍成所述收容空間的側壁,所述側壁設有自其上端表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一臺階面和自第一臺階面向下端表面凹設的第二臺階面,所述第一臺階面上設有若干凸塊,所述凸塊在其上端周緣處設有缺口,所述線圈安裝于第二臺階面上且與所述缺口圍成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來收容膠合線圈和鏡頭模組的無影膠。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婧,
申請(專利權)人:瑞聲聲學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