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包括底座、擺絲器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擋板(1)和第二擋板(2),第一擋板(1)和第二擋板(2)之間通過一側板(3)連接,側板(3)上設有驅動裝置,所述第一擋板(1)和第二擋板(2)之間還設有從動裝置和檢測裝置,從動裝置在驅動裝置和檢測裝置之間,從動裝置并與驅動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可以自動擺絲,減少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用于生產杜美絲時,繞絲機上的裝置,尤其是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技術背景 目前杜美絲在繞絲的過程中是靠電機直接驅動繞絲盤進行繞絲的,在繞絲的過程中需要人工來將杜美絲左右擺動,才可以使杜美絲均勻的繞在繞絲盤上,這樣工作麻煩,工作時還容易將手劃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解決的其技術方案是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包括底座、擺絲器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之間通過一側板連接,側板上設有驅動裝置,所述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之間還設有從動裝置和檢測裝置,從動裝置在驅動裝置和檢測裝置之間,從動裝置并與驅動裝置連接。工作時驅動裝置帶動從動裝置運動,當檢測裝置檢測到信號后,傳輸給控制器,控制器輸出信號控制驅動裝置的正反轉,從而使從動裝置可以帶動擺絲器實現左右擺動。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小齒輪、大齒輪、第一帶輪、第二帶輪和皮帶,所述電機設置在側板的外側面,電機的驅動軸穿過側板與小齒輪連接,大齒輪通過第一轉動軸設置在側板的內側面,大齒輪與小齒輪嚙合,第一帶輪同軸設置在大齒輪上,第二帶輪通過第二轉動軸設置在側板的內側面,第二帶輪與第一帶輪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轉動軸與第一轉動軸的軸心對稱,皮帶連接于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述,從動裝置包括導軌、滑塊和連桿,所述導軌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連接,連桿的兩端分別穿過第一擋板和第二檔板,連桿活動設置在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上,滑塊設置在連桿和導軌上,滑塊與連桿固定連接,滑塊與導軌活動連接,滑塊的底面固定在皮帶上。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述,檢測裝置包括支架、第一光電檢測開關、第二光電檢測開關和擋塊,所述支架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連接,第一光電檢測開關和第二光電檢測開關對稱固定設置在支架上,擋塊固定在滑塊的首端,擋塊的高度與第一光電檢測開關和第二光電檢測開關的高度在同一水平位置。這樣在工作時,當驅動裝置帶動傳動裝置動作時,擋塊就會開始移動,當電機正轉時,擋塊往右開始運動,當擋塊到第一光電檢測開關的時候,第一光電檢測開關上的信號燈就會亮起,表明已經檢測到正轉信號,第一光電檢測開關將信號傳輸給控制器,控制電機反轉。反轉時,當擋塊到第二光電檢測開關的時候,第二光電檢測開關上的信號燈就會亮起,表明已經檢測到反轉信號,第二光電檢測開關將信號傳輸給控制器,控制電機正轉。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桿的兩端分別與擺絲器連接。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光電檢測開關的輸出端和第二光電檢測開關的輸出端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與電機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以自動擺絲,減少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圖說明本技術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圖I是本技術的立體圖; 圖2是本技術的主視圖。附圖標記為,I為第一擋板,2為第二擋板,3為側板,5為小齒輪,6為大齒輪,7為第一帶輪,8為第二帶輪,9為皮帶,10為導軌,11為滑塊,12為連桿,14為支架,15為第一光電檢測開關,16為第二光電檢測開關,17為擋塊。具體實施方式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如圖I所示的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擺絲器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之間通過一側板3連接,側板3上設有驅動裝置,所述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之間還設有從動裝置和檢測裝置,從動裝置在驅動裝置和檢測裝置之間,從動裝置并與驅動裝置連接。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小齒輪5、大齒輪6、第一帶輪7、第二帶輪8和皮帶9,所述電機設置在側板3的外側面,電機的驅動軸穿過側板3與小齒輪5連接,大齒輪6通過第一轉動軸設置在側板3的內側面,大齒輪6與小齒輪5嚙合,第一帶輪7同軸設置在大齒輪6上,第二帶輪8通過第二轉動軸設置在側板3的內側面,第二帶輪8與第一帶輪7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轉動軸與第一轉動軸的軸心對稱,皮帶9連接于第一帶輪7和第二帶輪8。從動裝置包括導軌10、滑塊11和連桿12,所述導軌10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連接,連桿12的兩端分別穿過第一擋板I和第二檔板2,連桿12活動設置在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上,滑塊11設置在連桿12和導軌10上,滑塊11與連桿12固定連接,滑塊11與導軌10活動連接,滑塊11的底面固定在皮帶9上。所述檢測裝置包括支架14、第一光電檢測開關15、第二光電檢測開關16和擋塊17,所述支架14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連接,第一光電檢測開關15和第二光電檢測開關16對稱固定設置在支架14上,擋塊17固定在滑塊11的首端,擋塊17的高度與第一光電檢測開關15和第二光電檢測開關16的高度在同一水平位置。所述連桿12的兩端分別與擺絲器連接。第一光電檢測開關15的輸出端和第二光電檢測開關16的輸出端與控制器的輸入端連接,控制器的輸出端與電機連接。工作原理為,當驅動裝置帶動傳動裝置動作時,擋塊就會開始移動,當電機正轉時,擋塊往右開始運動,當擋塊到第一光電檢測開關的時候,第一光電檢測開關上的信號燈就會亮起,表明已經檢測到正轉信號,第一光電檢測開關將信號傳輸給控制器,控制電機反轉,電機帶動皮帶反轉,皮帶帶動連桿反向運動,連桿帶動擺絲器反向運動。反轉時,當擋塊到第二光電檢測開關的時候,第二光電檢測開關上的信號燈就會亮起,表明已經檢測到反轉信號,第二光電檢測開關將信號傳輸給控制器,控制電機正轉,電機帶動皮帶正轉,皮帶帶動連桿正向運動,連桿帶動擺絲器正向運動。這樣就可以實現自動擺絲,減少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術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擴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口 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擺絲器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擋板(1)和第二擋板(2),第一擋板(1)和第二擋板(2)之間通過一側板(3)連接,側板(3)上設有驅動裝置,所述第一擋板(1)和第二擋板(2)之間還設有從動裝置和檢測裝置,從動裝置在驅動裝置和檢測裝置之間,從動裝置并與驅動裝置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擺絲器和控制器,所述底座包括對稱設置的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之間通過一側板(3)連接,側板(3)上設有驅動裝置,所述第一擋板(I)和第二擋板(2)之間還設有從動裝置和檢測裝置,從動裝置在驅動裝置和檢測裝置之間,從動裝置并與驅動裝置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其特征是,驅動裝置包括電機、小齒輪(5)、大齒輪(6)、第一帶輪(7)、第二帶輪(8)和皮帶(9),所述電機設置在側板(3)的外側面,電機的驅動軸穿過側板(3)與小齒輪(5)連接,大齒輪(6)通過第一轉動軸設置在側板(3)的內側面,大齒輪(6)與小齒輪(5)嚙合,第一帶輪(7)同軸設置在大齒輪(6)上,第二帶輪(8)通過第二轉動軸設置在側板(3)的內側面,第二帶輪(8)與第一帶輪(7)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轉動軸與第一轉動軸的軸心對稱,皮帶(9)連接于第一帶輪(7)和第二帶輪(8)。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杜美絲繞絲機上的擺絲裝置,其特征是,從動裝置包括導軌(10)、滑塊(11)和連桿(12),所述導軌(10)的兩端分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生虎,
申請(專利權)人:江陰市長樂新科技電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