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手持式電動倒角機,采用單相微型電機作動力,電機的運動通過一對減速傘形齒輪直接傳給主軸刀桿,帶動切削刀片旋轉進行切削,機頭下部開口處設置的兩塊導向鐵板起導軌和改變切削角度的作用,切削尺寸大小通過調整偏心輪來實現。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倒角機具有結構簡單,便于攜帶,使用時操作方便,能保證工件倒角的質量,也能提高工效,減輕勞動強度,可廣泛適用于各類機械制造倒角加工中推廣使用。(*該技術在201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械加工工具,特別是一種手持式電動倒角機。金屬材料的倒角是機械行業最常用的加工工序,目前主要采用兩種加工方式一種是將需加工的金屬工件固定在機床上,使用刀具進行切削加工,這種方式存在裝夾次數多,特別是不易移動的,較大工件的加工,工效相當低;另一種是采用電動磨削工具(如角向磨光機),用砂輪對需加工金屬工作進行磨削加工,這種方式由于電動磨削工具是靠手握持的,加上被加工工件沒有基準靠點,加工中無法保持穩定,加工出來的角度誤差較大,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現象,無法保證工件倒角尺寸的統一。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又能保證一定加工精度,采用機械切削方式對工件進行倒角加工的手持式電動倒角機。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手持式電動倒角機,由電機驅動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電機驅動部分采用現有技術,包括有單相微型電機、電源控制開關、電機外殼等,機械部分其特征是驅動電動機的輸出軸從電機外殼前部的開口處伸出,在其端部固定有一小傘形齒輪,同小傘形齒輪嚙合的大傘形齒輪安裝于主軸刀桿上,由半圓鍵,卡簧對其定位固定,齒輪箱殼體一開口端同電機外殼前部開口端配合,由緊固螺釘固定,主軸刀桿中部裝有軸承,通過軸承蓋將其壓緊固定于中套上端內孔中,軸承下側主軸刀桿部位套裝有一羊毛氈密封圈,中套上部與齒輪箱殼下部開口端配合,以平頭螺釘緊固,主軸刀桿上端頭部裝有軸承,軸承的外圈裝于齒輪箱殼體內腔的軸承孔中與之緊配,主軸刀桿下端頭部半圓形凹坑中用螺釘緊固安裝有切削刀片,中套的下部外徑面上套裝了偏心輪,由彈簧卡圈通過中套下部外徑面上開的卡圈凹槽對其作軸向限位,由頂頭螺釘對其作徑向固定,偏心輪下部外徑面上套裝了機頭,由限位栓通過偏心輪下部外徑面上開的凹槽對其作軸向限位,由機頭緊固螺釘將其緊固在偏心輪上,機頭下部設置的直角開口面上,同軸向垂直的平面上安裝有一襯墊和上側導向鐵板,由螺釘緊固,同軸向水平的平面上安裝有右側導向鐵板,由螺釘緊固,其中心線兩側對稱設置裝有兩個頭部為半球狀的調節螺釘,機頭左側上部固定安裝有塑料手柄;所述的偏心輪的外圓一側刻有四道刻度線,刻度線旁刻有相應的0,1,2,3阿拉伯數字;所述的機頭上的限位栓與機頭緊固螺釘之間表面刻有一基準指示刻度線;所述的上側導向鐵板安裝面角度(E)以其相反一側平面作為基準面,可以在0°-15°范圍內選擇;所述的右側導向鐵板安裝面角度(F)以其相反一側平面作為基準面,可以在0°-15°范圍內選擇。本技術采用單相微型電機作動力,電機的運動通過一對減速傘形齒輪直接傳給主軸刀桿,帶動切削刀片旋轉進行切削,機頭下部開口處設置的兩塊導向鐵板,在進行倒角加工時,它們的基準面緊靠被加工工件表面起導軌作用,解決了現有電動工具對工件加工時無基準靠點的缺點,切削角度的改變通過調整兩導向鐵板同機頭的安裝面的角度來實現,切削尺寸的改變通過調整偏心輪與機頭周向的相對位置,以使機頭整體中心偏離主軸刀桿中心軸線來實現。與現有技術相比,該倒角機具有結構簡單,便于攜帶,使用時操作方便,能保證工件倒角的質量,也能提高工效,減輕勞動強度,可廣泛適用于各類機械制造倒角加工中推廣使用。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總裝后之局部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主要構成元件的立體分解圖;圖3為本技術偏心輪調節結構部分示意圖;圖4為調節偏心輪時,機頭相對主軸刀桿軸心作偏移運動示意圖;圖5為圖3B向刻度指示線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作外徑圓倒角時機頭底部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作內徑圓倒角時機頭底部結構示意圖;圖8為機頭下部兩導向鐵板沿中心線剖切截面圖。如圖1和2圖所示,本技術手持式電動倒角機,包括電機驅動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電機驅動部分采用現有技術,由一外殼,外殼中裝有一微型驅動電動機,外殼上裝有一電源控制開關。機械部分由驅動電動機的輸出軸6從電機外殼7前部的開口處伸出,在其端部固定有一小傘形齒輪5,同小傘形齒輪5嚙合的大傘形齒輪2安裝于直接作為主軸的刀桿15上,由半圓鍵4,卡簧21通過主軸刀桿15上開的鍵槽和卡簧凹槽對其定位固定,齒輪箱殼體1一側開口端同電機外殼7前部開口端配合,由四個緊固螺釘19對角固定,主軸刀桿15中部裝有軸承17,通過軸承蓋18,中套16上的螺紋配合將軸承17壓緊固定于中套16上端的內孔中,軸承17下側主軸刀桿部位套裝了一羊毛氈密封圈12,防止鐵屑或灰塵的侵入,并保護軸承中潤滑油脂不致外泄,中套16上部與齒輪箱殼體1下部開口端配合,以四個十字平頭螺釘24對角緊固,主軸刀桿15上端頭部裝有軸承3,軸承3的外圈裝于齒輪箱殼體1內腔的軸承孔中與之緊配,主軸刀桿15下端頭部半圓形凹坑中用內六角螺絲22緊固安裝有切削刀片14,其切削面與主軸刀桿15中心軸線呈45°角,中套16的下部外徑面上套裝了偏心輪11,由卡簧23通過中套下部外徑面上開的卡簧凹槽對其作軸向限位,由頂頭螺釘20對其作徑向固定,偏心輪11下部外徑面上套裝了機頭9,由限位栓26通過偏心輪11下部外徑面上開的凹槽對其作軸向限位,由機頭緊固螺釘25將其緊固在偏心輪11上,擰松緊固螺釘25,拉動限位栓26,能方便取下機頭9,進行切削刀片14的裝卸。在偏心輪上部外圓表面一側上刻有四道刻度指示線(如圖5所示),刻度線旁刻有相應的0,1,2,3阿拉伯數字,作為切削加工時調整倒角尺寸的指示,在機頭9上限位栓26與機頭緊固螺釘25之間外表面刻有一基準指示刻度線91,在調整切削量時作基準點指示用。機頭9下部設置的直角開口面上,同軸向垂直的平面上安裝有一襯墊27和上側導向鐵板10,由螺釘28緊固,襯墊27起調節制造誤差作用,同軸向水平的平面上安裝有右側導向鐵板13,由螺釘29緊固,上側導向鐵板10和右側導向鐵板13同機頭直角開口面接觸的安裝面角度“E”、“F”(如圖8所示),分別以其相反一側平面作為基準面,根據工件倒角角度要求,可以在0°-15°范圍內選擇。在右側導向鐵板13中心線兩側對稱設置裝有兩個頭部為半球狀的調節螺釘30,機頭9左側上部通過螺紋連接固定安裝有塑料手柄7。工作原理手持式電動倒角機的驅動電動機的運動通過一對減速傘形齒輪直接傳給主軸刀桿,帶動切削刀片旋轉進行切削,機頭下部開口處設置的兩塊導向鐵板其基準平面緊靠被加工物體表面起導軌作用,工作時,手握倒角機塑料手柄勻速向前推移,即可完成對工件的倒角加工;倒角尺寸的調整倒角尺寸的大小是通過轉動調整偏心輪11與機頭9周向的相對位置,以使機頭9的整體中心位置相對主軸刀桿15的中心軸線產生偏移,從而實現切削倒角尺寸大小的調整,如圖3-圖5所示,調整時旋松偏心輪頂頭螺釘20,再松動機頭緊固螺釘25,按工件所需倒角尺寸要求轉動偏心輪11,使其上的相應數值刻度線對準機頭9表面上的基準點刻度線91,然后擰緊機頭緊固螺釘25,偏心輪頂頭螺釘20即可,倒角尺寸的調整范圍為0-3mm。倒角狀態選擇在對外徑圓、內徑圓面倒角時,通過調節球狀螺絲30的進、出位置移動來達到適應各大小加工工件的切削倒角,要進行外徑圓的工件倒角時,只需調節右側導向鐵板13上的兩個半球狀螺絲30,可順利地完成外圓面(見圖6“C”所示)的切削倒角;要進行內徑圓面的工件倒角時,只需更換上圓弧面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持式電動倒角機,由電機驅動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其特征是:驅動電動機的輸出軸(6)從電機外殼(7)前部的開口處伸出,在其端部固定有一小傘形齒輪(5),同小傘形齒輪(5)嚙合的大傘形齒輪(2)安裝于主軸刀桿(15)上,由半圓鍵(4),卡簧(21)對其定位固定,齒輪箱殼體(1)一側開口端同電機外殼(7)前部開口端配合,由緊固螺釘(19)固定,主軸刀桿(15)中部裝有軸承(17),通過軸承蓋(18)將其壓緊固定于中套(16)上端內孔中,軸承(17)下側刀桿部位套裝有一羊毛氈密封圈(12),中套(16)上部與齒輪箱殼體(1)下部開口端配合,以平頭螺釘(24)緊固,主軸刀桿(15)上端頭部裝有軸承(3),軸承(3)的外圈裝于齒輪箱殼體(1)內腔的軸承孔中與之緊配,主軸刀桿(15)下端頭部半圓形凹坑中用螺釘(22)緊固安裝有切削刀片(14),中套(16)的下部外徑面上套裝了偏心輪(11),由彈簧卡圈(23)通過中套下部外徑面上開的卡圈凹槽對其作軸向限位,由頂頭螺釘(20)對其作徑向固定,偏心輪(11)下部外徑面上套裝了機頭(9),由限位栓(26)通過偏心輪(11)下部外徑面上開的凹槽對其作軸向限位,由機頭緊固螺釘(25)將其緊固在偏心輪(11)上,機頭(9)下部設置的直角開口面上,同軸向垂直的平面上安裝有一襯墊(27)和上側導向鐵板(10),由螺釘(28)緊固,同軸向水平的平面上安裝有右側導向鐵板(13),由螺釘(29)緊固,其中心線兩側對稱設置裝有兩個頭部為半球狀的調節螺釘(30),機頭(9)左側上部固定安裝有塑料手柄(8)。...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嚴偉法,
申請(專利權)人:嚴偉法,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