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子切割坡口裝置,包括動力機構、傳動機構、固定環和活動環,傳動機構固定在固定環上,傳動機構中的傳動齒輪與固定環內側活動環上的齒輪嚙合,活動環上固定帶刀頭的進刀拖板,其特征是在固定環(3)上設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同時與活動環(4)上的齒輪(6)相配合。(*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管子切割坡口裝置。管子切割坡口裝置是一種用來對管子的端面進行切削,以達到端面加工及坡口或焊接要求的工具。傳統的管子切割坡口裝置都為單動力式設計,被加工管子的壁厚只能局限在8mm以下,在切削加工過程中由于動力不足還經常會出現卡刀現象,卡刀后形成同心變位,使刀架停止運轉,如果重新啟動還要退刀,再調整同心度后,才能重新工作,因此工作的可靠性較低、加工速度慢,同時,由于超負荷工作,導致傳動齒輪極易損壞,影響管子切割坡口裝置的使用壽命。本技術的目的是解決現有的管子切割坡口裝置工作動力不足,容易出現卡刀現象、適用范圍窄、可靠性較低、加工速度慢的問題。本技術包括動力機構、傳動機構、固定環和活動環,傳動機構固定在固定環上,傳動機構中的傳動齒輪與固定環內側活動環上的齒輪嚙合,活動環上固定帶刀頭的進刀拖板,在固定環上設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同時與活動環上的齒輪相配合。傳動機構由機殼及安裝在機殼體內主軸上的棘輪和傳動齒輪構成,傳動齒輪的側壁形成棘齒與棘輪相配合,棘輪的后端抵靠彈簧。本技術通過上述具體設計,使管子切割坡口裝置的工作運轉更加流暢、平穩,適用的管子壁厚增加到16mm以上,大大拓展了使用范圍,具有結構緊湊、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的優點,特別適合于現場加工大口徑的管道。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說明本技術的詳細內容。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縮的結構示意圖2是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技術包括動力機構1、傳動機構2、固定環3和活動環4,固定在固定環3上的傳動機構2和動力機構1同時設置兩套或兩套以上,傳動機構2由機殼及安裝在機殼內主軸9上的棘輪10和傳動齒輪5構成,機殼由上機殼12和下機殼13通過螺釘14連接而成,傳動齒輪5的側壁形成棘齒11與棘輪10相配合,棘輪10的后端抵靠彈簧15,傳動機構2中的傳動齒輪5與固定環3內側活動環4上的齒輪6嚙合,活動環4上固定帶刀頭7的進刀拖板8。動力機構1可根據需要選擇氣動、電動或液壓機構。工作狀態下,傳動齒輪5通過齒輪6帶動活動環4及活動環4上帶刀頭7的進刀拖板8旋轉,從而完成對管子的切割或坡口工作。在單動力工作的情況下,齒輪6帶動另一傳動機構2中的傳動齒輪5旋轉,在棘齒11與棘輪10的作用下,傳動齒輪5實處在空轉狀態。權利要求1.一種管子切割坡口裝置,包括動力機構、傳動機構、固定環和活動環,傳動機構固定在固定環上,傳動機構中的傳動齒輪與固定環內側活動環上的齒輪嚙合,活動環上固定帶刀頭的進刀拖板,其特征是在固定環(3)上設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同時與活動環(4)上的齒輪(6)相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子切割坡口裝置,其特征是傳動機構(2)由機殼及安裝在機殼內主軸(9)上的棘輪(10)和傳動齒輪(5)構成,傳動齒輪(5)的側壁形成棘齒(11)與棘輪(10)相配合,棘輪(10)的后端抵靠彈簧(15)。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子切割坡口裝置,其特征是機殼由上機殼(12)和下機殼(13)通過螺釘(14)連接構成。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管子切割坡口裝置,包括動力機構、傳動機構、固定環和活動環,傳動機構固定在固定環上,傳動機構中的傳動齒輪與固定環內側活動環上的齒輪嚙合,活動環上固定帶刀頭的進刀拖板,在固定環上設有兩套或兩套以上的動力機構和傳動機構同時與活動環上的齒輪相配合。本技術克服了現有的管子切割坡口裝置工作動力不足,容易出現卡刀現象、適用范圍窄、可靠性較低、加工速度慢的缺陷,通過上述設計,使管子切割坡口裝置的工作運轉更加流暢、平穩,適用的管子壁厚增加到16mm以上,大大拓展了使用范圍,具有結構緊湊、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強、使用壽命長的優點,特別適合于現場加工大口徑的管道。文檔編號B23B5/00GK2550102SQ02263349公開日2003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24日專利技術者鄭祥隆, 鄭祥勝 申請人:鄭祥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祥隆,鄭祥勝,
申請(專利權)人:鄭祥隆,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