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安裝裝置,用于將裝有起徑向密封作用的彈性密封圈的導光柱安裝到電子設備的殼體上,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兩部件可開、合地連接,兩部件的中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兩凹槽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容納槽、第二容納槽、第三容納槽和第四容納槽,第一容納槽和第三容納槽可組成第一通孔,第二容納槽和第四容納槽可組成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軸;導光柱放置于安裝裝置中,并可沿第一通孔的軸線方向移動。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將上述導光柱安裝到電子設備殼體中的安裝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解決了導光柱采用徑向密封時安裝費時費力的問題,提高了導光柱的安裝效率,并避免了彈性密封圈的損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工裝設備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裝有起徑向密封作用的彈性密封圈的導光柱的安裝裝置及采用該安裝裝置將導光柱安裝到電子設備殼體中的安裝方法。
技術介紹
室外電子設備上導光柱的密封,例如室外基站上的導光柱,主要是依靠O型密封圈和導光柱組合的形式。O型密封圈密封分為徑向密封和軸向密封,而在通信行業中,多數采用軸向密封,依靠軸向的壓力進行安裝和密封;但在一些情況下,徑向密封更為可靠和便捷,徑向密封時,將O型密封圈安裝到電子設備殼體上安裝孔的過程中,O型密封圈受很大的壓力,難以壓縮,容易將O型密封圈損傷。目前使用的裝配技術很容易損傷O型密封圈如圖I所示,在安裝過程中,由于O型密封圈2’在未壓縮狀態時,比安裝孔的直徑大,因此,有一部分O型密封圈2’溢出導光柱1’,很容易被殼體3’上的孔邊緣和導光柱I’形成的“鍘口 ”切掉,從而損傷O型密封圈2’ ;而且在安裝過程中,如果要把O型密封圈2’塞進孔內,比較困難,并且耗時較長。因此,需要一種,在O型密封圈進行徑向密封時,容易進行O型密封圈的裝配同時不損傷O型密封圈,是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裝置,能夠快速方便地將裝有起徑向密封作用的彈性密封圈的導光柱安裝到電子設備的殼體上,解決導光柱采用徑向密封時安裝費時費力的問題,提高導光柱的安裝效率,同時可避免彈性密封圈的損傷。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安裝裝置,用于將裝有起徑向密封作用的彈性密封圈的導光柱安裝到電子設備的殼體上,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可開、合地連接,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中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容納槽和第二容納槽,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三容納槽和第四容納槽,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閉合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組成空心腔體,所述第一容納槽和所述第三容納槽組成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容納槽和所述第四容納槽組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軸;所述導光柱上的止位體容納于所述空心腔體中,所述止位體一側安裝有彈性密封圈的柱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止位體另一側的柱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所述彈性密封圈的厚度,所述導光柱可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軸線方向移動,且所述止位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徑。在該技術方案中,安裝裝置可簡單快速的將導光柱安裝在電子設備的殼體上,并通過安裝裝置的第一通孔將導光柱上安裝的彈性密封圈壓縮,在導光柱插入到殼體的過程中,避免了彈性密封圈的損傷,同時降低了安裝難度,解決了導光柱采用徑向密封時安裝費時費力的問題,提高了導光柱的安裝效率。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導光柱的兩端均伸出所述安裝裝置。在該技術方案中,導光柱的兩端均伸出安裝裝置,便于導光柱的安裝和定位,靠近彈性密封圈的伸出端可插入殼體的安裝通孔中,起導向和定位的作用;另一伸出端可用于推動導光柱移動,使導光柱的安裝簡單快捷。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殼體上的安裝通孔大小相同。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通孔與殼體上的安裝通孔的大小相同,使導光柱上安裝的彈性密封圈先被第一通孔壓縮,再以壓縮的形態插入安裝通孔中,這樣,既使導光柱的安裝簡單容易又避免了彈性密封圈的損傷。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深。在該技術方案中,因要保證導光柱兩端伸出安裝裝置并使導光柱能夠在空心腔體 中移動,同時第一通孔的孔深要大于彈性密封圈的厚度,所以設計為第一通孔的孔深大于第二通孔的孔深,以保證導光柱能夠沿第一通孔軸線移動,并完成壓縮彈性密封圈的目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部件的兩端設置有耳槽,所述第二部件的兩端設置有與所述耳槽相配合的凸耳,所述凸耳和所述耳槽上均設置有銷孔,通過插入所述銷孔中的銷將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連接成一體。在該技術方案中,第一部件與第二部件通過耳槽和凸耳的配合相連接,并通過銷固定連接,該連接方式簡單可靠,并使安裝裝置可快速的組合或拆卸。在上述任一項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五個第一容納槽和第二容納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五個第三容納槽和第四容納槽;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閉合后,五個所述第一容納槽和第三容納槽分別組成五個第一通孔,五個所述第二容納槽和第四容納槽分別組成五個第二通孔。在該技術方案中,將安裝裝置設計成多個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結構,可以同時安裝多個導光柱,不僅避免了彈性密封圈的損傷,降低了安裝難度,解決了導光柱采用徑向密封時安裝費時費力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導光柱的安裝效率。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五個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殼體上的五個安裝通孔--對應。在該技術方案中,五個第一通孔與殼體上的五個安裝通孔對應,當同時安裝五個導光柱時,導光柱靠近彈性密封圈的伸出端可同時插入殼體上的安裝通孔中,同時起到定位和導向的作用。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相鄰兩所述第一通孔間的距離相等。在該技術方案中,相鄰兩第一通孔間的距離相等,安裝導光柱時,相鄰兩導光柱之間互不干擾,便于安裝。在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地,所述導光柱為圓柱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為圓柱孔,所述第一容納槽、第二容納槽、第三容納槽和第四容納槽均為半圓柱形的槽。在該技術方案中,當到導光柱設計為圓柱體時,第一容納槽、第二容納槽、第三容納槽和第四容納槽均設計為半圓柱形的槽,使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為圓柱孔,這樣的結構設計便于加工,且便于安裝裝置與圓柱形導光柱相配合,可以保證安裝裝置的工作效率。當然,當導光柱設計為其他形狀時,第一容納槽、第二容納槽、第三容納槽和第四容納槽可以根據導光柱的形狀相應地進行結構設計,構成與導光柱相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安裝裝置將導光柱安裝到電子設備殼體中的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01,將所述導光柱放置于所述安裝裝置的第二部件上相應的容納槽中;步驟102,將所述安裝裝置中的第一部件安裝在所述第二部件上,使所述導光柱容納于所述安裝裝置中并將所述導光柱上安裝的彈性密封圈壓縮于所述安裝裝置的第一通孔中,且所述導光柱的兩端伸出所述安裝裝置;步驟103,將所述導光柱靠近所述彈性密封圈的伸出端插進所述殼體上的安裝通孔中;步驟104,推動所述導光柱的另一伸出端,使導光柱向所述安裝通孔內移動; 步驟105,在所述彈性密封圈平滑地進入所述殼體上的安裝通孔內后,將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打開,拆除所述安裝裝置;步驟106,繼續推動所述導光柱的所述另一伸出端,直至所述導光柱的止位體與所述殼體的內壁面相貼合。在該技術方案中,導光柱通過安裝裝置安裝于電子設備的殼體上,該安裝方法使導光柱的安裝簡單快捷,避免了彈性密封圈的損傷,保證了導光柱的密封效果,解決了導光柱采用徑向密封時安裝費時費力的問題,同時提高了導光柱的安裝效率。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安裝裝置,可同時安裝多個導光柱,在導光柱插入到殼體的過程中,避免了彈性密封圈的損傷,同時降低了安裝難度。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將導光柱安裝到電子設備殼體中的安裝方法,解決了導光柱采用徑向密封時安裝費時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安裝裝置,用于將裝有起徑向密封作用的彈性密封圈的導光柱(6)安裝到電子設備的殼體(8)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部件(1)和第二部件(2),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可開、合地連接,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的中部分別設置有第一凹槽(3)和第二凹槽(4),在所述第一凹槽(3)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容納槽(31)和第二容納槽(32),在所述第二凹槽(4)的兩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三容納槽(41)和第四容納槽(42),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閉合后,所述第一凹槽(3)和所述第二凹槽(4)組成空心腔體,所述第一容納槽(31)和所述第三容納槽(41)組成第一通孔(5),所述第二容納槽(32)和所述第四容納槽(42)組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同軸;所述導光柱(6)上的止位體(61)容納于所述空心腔體中,所述止位體(61)一側安裝有彈性密封圈(7)的柱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5)中,所述止位體(61)另一側的柱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一通孔(5)的孔深大于所述彈性密封圈(7)的厚度,所述導光柱(6)可沿所述第一通孔(5)的軸線方向移動,且所述止位體(61)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通孔(5)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麗娜,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奇天攬勝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