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及應用其的安裝方法技術

    技術編號:11731330 閱讀: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03:32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及應用其的安裝方法。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包括載板、第一黏合層、智能型貼片及第二黏合層。載板具有凹部及表面。第一黏合層黏合于載板的表面上。智能型貼片黏合于第一黏合層上,且智能型貼片的位置對應凹部。第二黏合層黏合于智能型貼片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及應用其的安裝方法,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具有凹部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及應用其的安裝方法。
    技術介紹
    移動支付業務已發展多年,透過手機即可進行商業交易是未來趨勢。要在手機上附加移動支付功能的其中一種方式是透過更換整張用戶辨識模塊(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卡完成。然而,此種更換方式需要大幅修改SIM卡的軟硬件,造成成分及設計時間上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有關于一種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及應用其的安裝方法,可改善大幅修改SIM卡的軟硬件的問題。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智能型貼片安裝卡。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包括一載板、一第一黏合層、一智能型貼片及一第二黏合層。載板具有一凹部及一第一表面。第一黏合層黏合于載板的第一表面上。智能型貼片黏合于第一黏合層上,且智能型貼片的位置對應凹部。第二黏合層黏合于智能型貼片上。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智能型貼片的安裝方法。智能型貼片的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包括一載板、一第一黏合層、一智能型貼片及一第二黏合層,載板具有一凹部及一第一表面,第一黏合層黏合于載板的第一表面上,智能型貼片黏合于第一黏合層上,且智能型貼片的位置對應凹部;第二黏合層黏合于智能型貼片上。黏合一SIM卡與智能型貼片;以及,分離第一黏合層與智能型貼片。為了對本專利技術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A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剖視圖。圖1B繪示圖1A的側視圖。圖2A至圖2E繪示SIM卡與圖1A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智能型貼片的安裝過程圖。圖3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剖視圖。圖4A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剖視圖。圖4B繪示圖4A的載板的側視圖。圖5A至圖5E繪示SIM卡與圖4A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智能型貼片的安裝過程圖。圖6A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剖視圖。圖6B繪示圖6A的載板的側視圖。圖7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剖視圖。圖8A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剖視圖。圖8B繪示圖8A的第一黏合層的側視圖。圖9A至圖9D繪示SIM卡與圖8A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智能型貼片的安裝過程圖。【符號說明】10:SIM卡11、131:電性接點10’:智能型SIM卡100、200、300、400、500、600:智能型貼片安裝卡110、310、410、510:載板110s1、310s1、410s1、510s1:第一表面110s2、310s2、410s2、510s2:第二表面110r、310r、410r、510r:凹部110w:側壁120、520:第一黏合層121、122:部分130、230:智能型貼片140:第二黏合層140s2:第二黏合面140s1:第一黏合面140a:鏤空部150:背膠160:覆板160s:斜側面310s3、310s4、510s3:槽底面310r1:第一子凹槽310r2:第二子凹槽410r1:第三子凹槽5211:第一對位區域5212:第二對位區域5213:第三對位區域具體實施方式請參照圖1A及圖1B,圖1A繪示依照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的剖視圖,圖1B繪示圖1A的側視圖(未繪示覆板)。智能型貼片安裝卡100包括載板110、第一黏合層120、智能型貼片130、第二黏合層140、背膠150及覆板160。載板110具有凹部110r及相對的第一表面110s1與第二表面110s2。本實施例的凹部110r系貫孔,在此設計下,當分離覆板160與載板110后,智能型貼片130可從凹部110r露出,可使SIM卡透過凹部110r安裝于智能型貼片130上。第一黏合層120黏合于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s1上,使智能型貼片130透過第一黏合層120黏合于載板110,而不致脫離載板110。第一黏合層120例如是透明黏合層,其具有第一面120s1與第二面120s2,其中第一面120s1具有黏性且黏合于載板110及智能型貼片130上,而第二面120s2可不具黏性。此外,第一黏合層120例如是靜電貼,其可避免靜電破壞智能型貼片130。智能型貼片130可與SIM卡結合,而應用于移動支付、銀行交易、通訊等用途。智能型貼片130黏合于第一黏合層120上,且智能型貼片130的位置對應凹部110r。第一黏合層120將智能型貼片130固定于載板110上,藉以固定智能型貼片130與凹部110r的相對位置,如此,在SIM卡透過凹部110r安裝于智能型貼片130過程中,可提升SIM卡與智能型貼片130的對位精準度。本實施例中,智能型貼片130的規格尺寸大致上符合凹部110r的尺寸,具體而言,智能型貼片130的面積大致上與凹部110r的開口面積相同,且智能型貼片130的形狀相似凹部110r的形狀。另一實施例中,智能型貼片130的規格尺寸可小于凹部110r的尺寸。本實施例中,智能型貼片130的規格尺寸符合Normal?SIM卡的規格,其面積約2.5厘米×1.5厘米。另一實施例中,智能型貼片130的規格尺寸可符合Micro?SIM卡規格或Nano?SIM卡規格,其中Micro?SIM卡的規格面積約1.5厘米×1.2厘米,Nano?SIM卡的規格面積約1.22厘米×0.88厘米。就規格面積而言,Normal規格的面積小于Micro規格,而Micro規格的面積小于Nano規格。智能型貼片130可安裝于尺寸與其大致上相同或更大的SIM卡上。具體來說,當智能型貼片130的規格尺寸符合Normal規格,智能型貼片130可安裝于符合Normal規格的SIM卡;當智能型貼片130的規格尺寸符合Micro規格,智能型貼片130可安裝于符合Normal或Micro規格的SIM卡;當智能型貼片130的規格尺寸符合Nano規格,智能型貼片130可安裝于符合Normal、Micro或Nano規格的SIM卡。第二黏合層140黏合于智能型貼片130上。例如,第二黏合層140是一雙面膠,雙面膠的第一黏合面140s1黏合于智能型貼片130上,而背膠...
    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及應用其的安裝方法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包括:一載板,具有一凹部;一第一黏合層,黏合于該載板上;一智能型貼片,黏合于該第一黏合層上,且該智能型貼片的位置對應該凹部;以及一第二黏合層,黏合于該智能型貼片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包括:
    一載板,具有一凹部;
    一第一黏合層,黏合于該載板上;
    一智能型貼片,黏合于該第一黏合層上,且該智能型貼片的位置對應
    該凹部;以及
    一第二黏合層,黏合于該智能型貼片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第二黏合層是
    一雙面膠,該雙面膠的一第一黏合面黏合于該智能型貼片,該智能型貼片
    卡更包括:
    一背膠,黏合于該第二黏合層的一第二黏合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智能型貼片包
    括多個電性接點,該第二黏合層具有一鏤空部,該智能型貼片的這些電性
    接點從該第二黏合層的該鏤空部露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智能型貼片的
    規格尺寸小于或等于該凹部的尺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凹部是一貫孔,
    該智能型貼片安裝卡更包括:
    一覆板,卡合于該凹部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凹部是一錐孔,
    而該覆板是一錐形板。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載板具有相對
    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第一黏合層黏合于該第一表面,該凹部的
    一側壁從該第一表面往該第二表面的方向內縮,該覆板具有一配合于該凹
    部的該側壁的斜側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凹部是一凹槽,
    該智能型貼片位于該凹槽內。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載板具有一第
    一表面,該第一黏合層黏合于該第一表面,該凹槽包括一第一子凹槽及一

    \t第二子凹槽,該第一子凹槽從該第一表面延伸,該第二子凹槽從該第一子
    凹槽的槽底面延伸,該智能型貼片的規格尺寸符合該第一子凹槽的尺寸或
    該第二子凹槽的尺寸。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該凹槽更包括一
    第三子凹槽,該第三子凹槽該第二子凹槽的槽底面延伸,該智能型貼片的
    規格尺寸符合該第一子凹槽的尺寸、該第二子凹槽的尺寸或該第三子凹槽
    的尺寸。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第一黏合層具有
    一第一對位區域及一第二對位區域,該第一對位區域與該第二對位區域的
    尺寸相異,該智能型貼片的規格尺寸符合該第一對位區域的尺寸或該第二
    對位區域的尺寸。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智能型貼片安裝卡,其中第一黏合層更
    具有一第三對位區域,該第一對位區域、該第二對位區域與該第三對位區
    域的尺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進生郭政嘉林志成
    申請(專利權)人:全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中國臺灣;71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视频|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野花在线无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亚洲色无码专区一区|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水|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自慰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软件|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欧毛|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久久版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yy111111少妇无码影院| 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综合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97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 久久亚洲精品AB无码播放|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高新无码在线观看| 人妻丰满?V无码久久不卡|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网中文|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日韩爆乳一区二区无码| 高清无码v视频日本www|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西西444www无码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