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蒲公英30-50份、茵陳20-40份、梔子20-30份、小茴香10-20份、天胡荽5-10份、虎刺根5-10份、梔子根5-10份、柚子樹根5-10份、五加皮5-10份、制附子5-10份、附子5-10份、炒白術5-10份、黨參2-6份、菟絲子2-6份、淫羊藿2-6份、五味子2-6份、甘草2-6份、干姜2-6份、槐花2-6份、鳳仙花2-6份、雞子黃2-6份。能解決以往此類中藥治療中效果不夠明顯,見效比較遲緩的問題,具有效果顯著,藥效確切,見效較快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中藥
,具體是指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
技術介紹
慢性肝炎是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由此演變而成的肝硬化、肝癌是導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對肝炎病毒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干擾素對其有確切療效,但有效率僅為50%左右,且價格昂貴,副作用大。目前抗肝纖維化的藥物也較少,療效不確切。中醫藥治療肝炎病具有悠久的歷史,與化學藥相比雖然起效慢,但由于副作用小更適合長期服用,療效比較穩定,愈后不易復發。目前的旨在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領域,存在兩個方面的不足一是效果不夠明顯,二是見效比較遲緩。本專利技術目的就是為了彌補已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它能解決以往此類中藥治療中效果不夠明顯,見效比較遲緩的問題,具有效果顯著,藥效確切,見效較快的優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蒲公英30-50份、茵陳20-40份、桅子20-30份、小茴香10-20份、天胡荽5_10份、虎刺根5_10份、桅子根5-10份、柚子樹根5-10份、五加皮5-10份、制附子5-10份、附子5-10份、炒白術5-10份、黨參2-6份、英絲子2-6份、淫羊藿2-6份、五味子2-6份、甘草2_6份、干姜2_6份、槐花2-6份、鳳仙花2-6份、雞子黃2-6份。優選地,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蒲公英40份、茵陳30份、桅子25份、小茴香15份、天胡荽8份、虎刺根8份、桅子根8份、柚子樹根7份、五加皮7份、制附子7份、附子7份、炒白術7份、黨參5份、菟絲子5份、淫羊藿4份、五味子4份、甘草4份、干姜4份、槐花4份、鳳仙花4份、雞子黃4份。以上所述的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為先將稱量的中藥材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將上述中草藥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停止,除去藥渣,取湯劑即成。本專利技術治療慢性肝炎的效果好、見效快,無毒副作用,且所用原料藥均廉價易得。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和病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I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由如下中藥材組成蒲公英40g、茵陳30g、桅子25g、小茴香15g、天胡荽8g、虎刺根8g、桅子根8g、柚子樹根7g、五加皮7g、制附子7g、附子7g、炒白術7g、黨參5g、英絲子5g、淫羊藿4g、五味子4g、甘草4g、干姜4g、槐花4g、鳳仙花4g、雞子黃4g。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為先將稱量的中藥材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將上述中草藥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停止,除去藥渣,取湯劑即成。實施例2一種治療感冒鼻塞的中藥,由如下中藥材組成蒲公英30g、茵陳40g、桅子20g、小茴香20g、天胡荽5g、虎刺根10g、桅子根5g、柚子樹根10g、五加皮5g、制附子10g、附子5g、炒白術10g、黨參2g、英絲子6g、淫羊藿2g、五味子6g、甘草2g、干姜6g、槐花2g、鳳仙花6g、雞子黃2g。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為先將稱量的中藥材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將上述中草藥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停止,除去藥渣,取湯劑即成。實施例3一種治療感冒鼻塞的中藥,由如下中藥材組成蒲公英50g、茵陳20g、桅子30g、小茴香10g、天胡荽10g、虎刺根5g、桅子根10g、柚子樹根5g、五加皮10g、制附子5g、附子10g、炒白術5g、黨參6g、英絲子2g、淫羊藿6g、五味子2g、甘草6g、干姜2g、槐花6g、鳳仙花2g、雞子黃6g。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的制備方法為先將稱量的中藥材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將上述中草藥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停止,除去藥渣,取湯劑即成。本專利技術組合物具有健脾補腎、疏肝解郁、清解余毒功能。可明顯減輕肝炎癥狀,并可促進肝細胞生長。治療肝炎患者能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并可促進肝功能恢復,縮短病程,有明顯抗病毒作用,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復制,降低血清HBV-DNA含量。為檢驗本專利技術的治療效果,選取20例中醫診斷慢性肝炎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34-69歲,平均年齡45歲。選擇標準肢軟乏力,渾身沒勁;納差、腹脹、消化不良;臉色黝黑、有肝面容;肝區隱痛;肝纖維化嚴重;肝功能轉氨酶持續不正常,其它指標如血漿白蛋白、血總膽紅素等不合格。如上癥狀,即可確診。療效判定I、顯效乏力緩解,身上有勁;納差、腹脹、肝區隱痛緩解,肝區舒適;肝面容有所改觀,臉色變得白皙;肝纖維化檢查緩解明顯;肝功能檢查轉氨酶、血漿白蛋白等指標明顯改善。2、有效乏力解決,身上有勁,腹脹、納差、肝面容有所緩解。3、無效病癥無變化。對于對照組采用通常的西藥方法治療。對于治療組的給予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治療。連續服用本專利技術的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三個月后,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治療結果如下權利要求1.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蒲公英30-50份、茵陳20-40份、桅子20-30份、小茴香10-20份、天胡荽5_10份、虎刺根5_10份、桅子根5-10份、柚子樹根5-10份、五加皮5-10份、制附子5-10份、附子5-10份、炒白術5-10份、黨參2-6份、英絲子2-6份、淫羊藿2-6份、五味子2-6份、甘草2_6份、干姜2_6份、槐花2-6份、鳳仙花2-6份、雞子黃2-6份。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蒲公英40份、茵陳30份、桅子25份、小茴香15份、天胡荽8份、虎刺根8份、桅子根8份、柚子樹根7份、五加皮7份、制附子7份、附子7份、炒白術7份、黨參5份、菟絲子5份、淫羊藿4份、五味子4份、甘草4份、干姜4份、槐花4份、鳳仙花4份、雞子黃4份。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制備方法為先將稱量的中藥材放入煎藥器具內,加入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的潔凈水,加水量以超過藥面2-3cm為度,入煎前將上述中草藥浸泡半小時,使其充分濕潤,以利藥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火煮沸再改用文火煎熬,當煎熬20分鐘停止,除去藥渣,取湯劑即成。全文摘要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蒲公英30-50份、茵陳20-40份、梔子20-30份、小茴香10-20份、天胡荽5-10份、虎刺根5-10份、梔子根5-10份、柚子樹根5-10份、五加皮5-10份、制附子5-10份、附子5-10份、炒白術5-10份、黨參2-6份、菟絲子2-6份、淫羊藿2-6份、五味子2-6份、甘草2-6份、干姜2-6份、槐花2-6份、鳳仙花2-6份、雞子黃2-6份。能解決以往此類中藥治療中效果不夠明顯,見效比較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慢性肝炎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材制成:蒲公英30?50份、茵陳20?40份、梔子20?30份、小茴香10?20份、天胡荽5?10份、虎刺根5?10份、梔子根5?10份、柚子樹根5?10份、五加皮5?10份、制附子5?10份、附子5?10份、炒白術5?10份、黨參2?6份、菟絲子2?6份、淫羊藿2?6份、五味子2?6份、甘草2?6份、干姜2?6份、槐花2?6份、鳳仙花2?6份、雞子黃2?6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松林,
申請(專利權)人:鄭松林,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