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涉及石化行業的催化裂化裝置中的一種汽提裝置,在筒體(5)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催化劑漏斗(1)、催化劑再生機構(8),在蒸汽進氣管(7)與催化劑漏斗之間的筒體腔體內設有多層錐形體;在所有錐形體A(4)和錐形體B(6)的上部面上分別至少設有三個支撐板(18),至少三個支撐板外端連接錐形環(16)的內壁,在錐形環上分布有復數個內外貫通的蒸汽導孔(17);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將現有錐形體上添加一個或三個錐形環,由錐形環承接上一層錐形體與錐形體之間的空擋瀑布形式下流的催化劑,蒸汽由蒸汽導孔上升中使得下流的催化劑形成霧狀,達到真正意義的更細化、更均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
本技術涉及石化行業的催化裂化裝置中的一種汽提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現有方錐形體技術改造時添加圓錐環形成擴大氣體效果的汽提器,具體涉及一種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汽提器的作用是利用蒸汽將催化劑攜帶的油氣中的焦炭汽提出去,從沉降器旋風分離器料腿的待生催化劑攜帶的反應油氣的量約占產品總量的29Γ4%。這部分油氣如果進入再生器被燒掉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因此工業裝置都設有汽提器;本人在先申請的中國專利“、一種可有效提高催化劑分布面積的汽提器;授權公告號、CN10569844B”公開了一種可有效提高催化劑分布面積的汽提器;結合附圖1、2、3中可知,該專利利用安裝環(2)將多根支撐桿(11)間隔設置,利用錐形體兩側的固定板(14)、固定螺栓(12)交錯固定在支撐桿(11)上形成一層錐形體,另一層錐形體與一層錐形體安裝方式相同,但錐形體A (4)對應另一層錐形體所述錐形體B (6)的空擋(15);固定機構(10)將一層錐形體和另一層錐形體間隔設置在筒體(5)保溫層(13)內的內壁上,在一層錐形體和另一層錐形體的下部分別設置向中部聚攏催化劑的倒錐形環(3),使用時催化劑經由催化劑漏斗(I)下落后,進入一層間隔分布的錐形體A (4),而后進入下一層間隔分布的錐形體B (6) “需要說明的是一層錐形體A (4)對應下一層錐形體B (6)的空擋”;同步,外接蒸汽由蒸汽主管路(9)、蒸汽進氣管(7)進入筒體(5)的下部,蒸汽進氣管(7)中的蒸汽上升中也在下落的催化劑穿行,經過分散的催化劑最后落在催化劑再生機構(8)回收,在上述過程中使汽提蒸汽能與催化劑較為充分接觸并汽提表面攜帶油氣。通過上述內容可知,該專利較好的實現了提高汽提效果的技術訴求,然實際使用中,已經做好的汽提器結構是不能做大的改動,為了進一步獲取更大的汽提效果,有必要在不改變現有結構的情況下,通過技術提升使汽提效果得到提升。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進一步克服從沉降器旋風分離器料腿的待生催化劑中減少夾帶占產品總量29Γ4%的反應油氣問題和油氣中焦炭含量過高問題,和這部分油氣如果進入再生器被燒掉會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技術瓶頸,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本技術所述技術方案可進一步提高催化劑分布面積、使得催化劑與蒸汽的接觸更為充分、延長催化劑通行時間。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包括催化劑漏斗、筒體、多層錐形體、蒸汽主管路、蒸汽進氣管和催化劑再生機構,在筒體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催化劑漏斗、催化劑再生機構,蒸汽進氣管設置在筒體的下部腔體內,蒸汽進氣管外接蒸汽主管路,在蒸汽進氣管與催化劑漏斗之間的筒體腔體內設有多層錐形體;所述多層錐形體包括一層錐形體和另一層相鄰的錐形體,其中一層錐形體由多根支撐桿間隔設置,多根支撐桿的兩端分別與安裝環內壁固定連接,多個錐形體A兩側的固定板通過固定螺栓連接在任意兩根支撐桿的相對邊上且間隔設置,使錐形體A的四周與相鄰的錐形體A之間分別形成空擋;安裝環通過固 定機構與筒體內壁連接;另一層錐形體B與一層錐形體A安裝方式相同,但錐形體A的上部 或下部對應另一層錐形體B的空擋;在所有錐形體A和錐形體B的上部面上分別至少設有 三個支撐板,至少三個支撐板外端連接錐形環的內壁,在錐形環上分布有復數個內外貫通 的蒸汽導孔。所述的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所述錐形環為三個,三個錐形環按直 徑分為大、中、小,大錐形環套在中錐形環的外部面下部,大錐形環與中錐形環的對接處之 間間隔設有多個支撐塊,由支撐塊使大錐形環與中錐形環的對接之間形成催化劑下降路 徑;中錐形環套在小錐形環的外部面下部,中錐形環與小錐形環的對接處之間間隔設有多 個支撐塊,由支撐塊使中錐形環與小錐形環的對接之間形成催化劑下降路徑;至少三個支 撐板外端連接在中錐形環的內壁上,至少三個支撐板的內端與錐形體A形體B的上部面連 接;所述大錐形環、中錐形環和小錐形環上分別分布有復數個內外貫通的蒸汽導孔。所述的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所述支撐板包括上安裝板、中部直板 和下安裝板,上安裝板和下安裝板分別設置在中部直板的上下兩端,在上安裝板和下安裝 板分別設有多個安裝孔。所述的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在一層錐形體和另一層相鄰的錐形體 所述安裝環下部分別設有倒錐形環。所述的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所述支撐桿為工字鋼。所述的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所述筒體的筒壁中設有保溫層。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所述的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通過將現有錐形體上添加 一個或三個錐形環,由錐形環承接上一層錐形體與錐形體之間的空擋瀑布形式下流的催化 齊U,當催化劑落在錐形環上時,上升的蒸汽通過錐形環上設置的蒸汽導孔將催化劑吹起來, 在錐形環上形成霧狀催化劑,霧狀催化劑的形成加大了汽提器中催化劑明顯增加自均勻性 調節;并且蒸汽由蒸汽導孔上升中使得下流的催化劑形成霧狀,進一步加大了催化面積,相 對于在先技術催化通道路徑和催化面積顯著增加,達到真正意義的更細化、更均勻,相 應的催化劑與蒸汽接觸面積也大幅度的增長;本技術無需大的改變現有汽提器結構, 使得設備改造成本明顯降低;鑒于本技術的汽提效果明現增加,本技術汽提器可 能降到5.0或以下。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汽提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汽提器的一層錐形體布局圖;圖3是現有汽提器的另一層錐形體布局圖;圖4是本技術的錐形體與單錐形環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錐形體與單錐形環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支撐板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錐形體與多個錐形環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的錐形體與多個錐形環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蒸汽與催化劑在錐形體和錐形環上瞬間交匯狀態示意圖;在圖中1、催化劑漏斗;2、安裝環;3、倒錐形環;4、錐形體A ;5、筒體;6、錐形體B ;7、蒸汽進氣管;8、催化劑再生機構;9、蒸汽主管路;10、固定機構;11、支撐桿;12、固定螺栓;13、保溫層;14、固定板;15、空擋;16、錐形環;17、蒸汽導孔;18、支撐板;19、向上凹陷;20、上安裝板;21、安裝孔;22、下安裝板;23、蒸汽上升路徑;24、催化劑霧狀;25、催化劑下降路徑;26、支撐塊。具體實施方式通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更加詳細的解釋本技術,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下面實施例的組合方式;公開本技術的目的旨在保護本技術范圍內的一切變化和改進,包括等同替換的結構形式;結合附圖I 3給出的結構,利用現有專利“、一種可有效提高催化劑分布面積的汽提器;授權公告號、CN10569844B”的汽提器,所述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包括催化劑漏斗I、筒體5、多層錐形體、蒸汽主管路9、蒸汽進氣管7和催化劑再生機構8,筒體5的筒壁中設有保溫層13,在筒體5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催化劑漏斗I、催化劑再生機構8,蒸汽進氣管7設置在筒體5的下部腔體內,蒸汽進氣管7外接蒸汽主管路9,在蒸汽進氣管7與催化劑漏斗I之間的筒體5腔體內設有多層錐形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在方錐形體上添加圓錐環的汽提器,包括催化劑漏斗(1)、筒體(5)、多層錐形體、蒸汽主管路(9)、蒸汽進氣管(7)和催化劑再生機構(8),在筒體(5)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催化劑漏斗(1)、催化劑再生機構(8),蒸汽進氣管(7)設置在筒體(5)的下部腔體內,蒸汽進氣管(7)外接蒸汽主管路(9),在蒸汽進氣管(7)與催化劑漏斗(1)之間的筒體(5)腔體內設有多層錐形體;所述多層錐形體包括一層錐形體和另一層相鄰的錐形體,其中一層錐形體由多根支撐桿(11)間隔設置,多根支撐桿(11)的兩端分別與安裝環(2)內壁固定連接,多個錐形體A(4)兩側的固定板(14)通過固定螺栓(12)連接在任意兩根支撐桿(11)的相對邊上且間隔設置,使錐形體A(4)的四周與相鄰的錐形體A(4)之間分別形成空擋(15);安裝環(2)通過固定機構(10)與筒體(5)內壁連接;另一層錐形體B(6)與一層錐形體A(4)安裝方式相同,但錐形體A(4)的上部或下部對應另一層錐形體B(6)的空擋(15),其特征是:在所有錐形體A(4)和錐形體B(6)的上部面上分別至少設有三個支撐板(18),至少三個支撐板(18)外端連接錐形環(16)的內壁,在錐形環(16)上分布有復數個內外貫通的蒸汽導孔(17)。...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魏治中,
申請(專利權)人:魏治中,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